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地之道 作者:玉栢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长生讶然道:“我的天,小生糊涂了,怎么变化越来越多?”
  一老一少谈论了整整一天。胡长生本打算从红尘道长处获得一些修炼之法,因此两人探讨了种种方法,结果没有一种修真之法适合自己。
  此人真是怪胎,虽然如此,活神仙和胡长生互相交流,彼此都获益匪浅。
  红尘道长叹道:“不瞒公子,我道教有一部至典,称为‘万经之王’,贫道提到的各种经卷,皆源于此。可惜,这部《道德真经》只是传闻,老道始终没有见过。如果得到这部经书,一定会对公子有所补益。”
  “《道德真经》”
  胡长生愕然道:“难道贵教的至宝失踪啦?”
  “是的,失踪了。”
  红尘肯定道:“千百年来,佛道两教弟子都在寻找本派的宝典,佛教也有三部经典中的经典,分别是《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同《道德真经》一样,也遍寻不见,唉,真是天意弄人。”
  胡长生起身道:“道长,小生知道《楞严经》在皇宫藏书楼里,请道长放心,明日一早小生就去寻找《道德真经》如果侥幸发现,一定请道长过目。”
  红尘道长闻听此言,竟然激动地站起来,连声感谢胡公子,好像他已经找到这部万经之王。当翰林学士大有好处啊,可以随意出入皇家书楼。虽然他神通广大,但是自恃身份,极不方便偷入藏书楼寻觅。
  第二天一早,胡长生径直跑进藏书楼,瞪着眼睛大搜特找。
  状元陈世俊和榜眼张君瑞万分惊讶,这位探花郎好像狂蜂浪蝶般绕来绕去,忽上忽下,四面八方翻阅那些糜烂的旧书,奇怪。他想找什么?
  胡长生寻找一个月,终于在垃圾似的书堆中发现一册极薄的烂书。他惊喜地发现封面上隐约写着一个德字,里面千疮百孔,其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和其光,同其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营魄抱一,有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胡长生能认出来的,只有这三百二十三个字。虽然断断续续,但是看得惊心动魄,这部经卷,讲的完全是天地之道啊!与自己感悟的自然之道何其相似。他急忙誊录下来,将原书放好,一溜烟跑到太清观。
  红尘道长看过之后,双手捧着薄纸,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声道:“胡公子,这这果真是我教的镇派之宝啊!可惜,应该有五千言,如今只余三百余字。”
  胡长生和红尘道长很快冷静下来,共同分析其中精义。这篇《道德真经》讲的是天人合一,如何探索天地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分有、无两个方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存在,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由是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妙用。道之理贯穿于万有,万有相对于存在,极则必反,终必归一。道动,则万物发生,道静,则万物返本,这是道的根本规律。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无为,以之修身,应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部《道德真经》具有超凡入圣的大智慧。
  二人在短短的三百二十三个字中,领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奥义,境界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极大提升。如果这部经书完整,收获肯定更大,然而仅凭这些字,还解决不了胡长生的难题。
  胡探花决心己定,自己不能永守家中,必须游历天下,在平凡世界中体悟天地自然之道。他试探道:“请问道长,可知道无尘法师和黄峰真人?”
  红尘道长仔细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歉然道:“贫道孤陋寡闻。”
  胡长生并不感觉失望。知道又能怎样?不知道又如何?如果真正理解《道德真经》的含义,自己不应该怀恨,还是随其自然吧。
  时光如梭,大年过后,很快出了正月,胡长生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五个月。眼看到了春天,他再也按捺不住,憋着劲要找皇上舅舅谈谈。
  这天下午,皇上东方云龙一时兴起,派一名小太监来胡府传旨,命胡翰林去御书房见驾。胡长生大喜,不知道皇上有什么重要事情,但自己正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急忙跟随太监入宫见皇上。
  胡长生行过君臣之礼,站起来静候一旁。
  东方云龙站起来,踱到胡长生身边笑道:“胡翰林,最近可有诗作?”
  胡长生立刻释然,原来为这点小事把我从家里叫来?皇上真是随心所欲啊。他恭敬道:“回陛下,微臣近来没有作诗。”
  “可惜。”
  东方云龙感慨道:“胡翰林,你青春年少,应该大展才华才是。”
  胡长生躬身道:“皇上说的是,只是微臣最近才思枯竭,一直作不出好诗。陛下,臣有一个请求,请允许为微臣去各地游历,以增见闻,臣不胜感激。”
  东方云龙含道:“为何有此想法?”
  胡长生胸有成竹道:“陛下,臣闻古之学者,多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临。尽信书,不如无书。臣以为,今之学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互为补充。读书为静,行路为动,一静一动,一阴一阳,相辅相成,左右逢源,生生不息。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闻、身体、意会才能补其虚、充其实。臣年仅十九,又具千古未有的九阴绝脉,始终没有根治之法。为此,臣打算以三年之期行万里路,体验世间万事万物,以增长阅历,提高才华,为陛下所用。”
  东方云龙听他说的有理,于是点头道:“既然如此,你打算向什么方向出行?”
  胡长生早有构想,从容道:“如果皇上恩准,臣准备向南而行,南方属火,或许能使微臣之九阴绝脉有所转机,此乃两得之举,望陛下成全为。”
  “也好。”
  其实皇上早在三月前就听红尘道长推荐胡翰林,说此子绝非池中人物,将来必有作为。连活神仙都推崇天下第一探花,东方云龙对他极感兴趣,正要从各方面考察。于是命太监取来一面黄澄澄的金牌,递给他道:“好,朕赐你一面金牌,命你微服私访,赴各地考察民情,此亦是两得之举。”
  胡长生一呆,马上接过金牌仔细端详。只见金牌正面是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在云层中盘旋隐现,背面四个字:如朕亲临。他惊又喜,急忙谢恩道:“谢陛下信任,微臣一定谨慎行事,不越雷池一步。”
  唉,看来这份皇差,自己是躲不过去了,想要自由?门都没有。然则一位五品官员当钦差大臣,历史上从未有过,哈哈,公费旅游,倒也划算。
  东方云龙含笑道:“胡翰林,朕再为你配一名得力的书记官,一路上关照你的饮食起居,并记下民俗民情,一路之上,或许你有诗词佳作,也可一并记录下来”胡长生谢道:“是,陛下想的周全。”
  心想皇上给自己配一名书记官,不会是监视我吧?应该不会,我一名翰林学士,有什么可监视?至于诗词佳作嘛,没问题,本公子才高八斗,随便说话就是诗词。
  原来,皇上准备给胡翰林配的书记官,姓李名能,今年四十,乃是当朝李丞相的远房表侄。他本来久居乡下,但是天生聪明能干,刀笔精通,有志上进。八年前父母去世后,他听说表叔当了丞相,于是横下一条心,卖掉全部家产,带着妻子和两儿子千里迢迢投奔表叔,打算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本事出人头地。多年来他不断为表叔送礼,两年前终于谋得一个书记官的差事。也是李能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当官之后,竟然失去参加科考的资格,为此终日郁郁寡欢。没办法,他只好继续巴结取悦表叔。李丞相见他殷勤,也确实有些本事,于是无意中向皇上提了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