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大丈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是想要出名,想要出版自己的小说。可现在一本书的内容都快更完了,他还不现身,难道他真就大度到相让所有人白看他的书吗?

    出版商们自然是不信的,他们相信那位作者其实是在“钓鱼”,钓他们中能出价最高的。所以那些出版商们都暗地里把心中的价码提了又提,可就是等不来当年明月的现身。

    姜爸爸姜妈妈对这位作者却没什么好感,尽管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两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本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算得上“救市之作”的那种书。

    可这也不能弥补两人的损失,姜爸爸甚至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要让我见到那位当年明月,不然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欣喜的是,两人很快就见到了当年明月,只不过震惊大过了怨愤。

    “什么?你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回到家后,姜爸爸姜妈妈很是被自己发现的这个事实震惊到了,没想到最近网上火的一塌糊涂的《明朝那些事儿》居然就是姜成写的!

    “所以你不跟我们去海南度假,你其实是想留在家里写小说对吗?你从来没告诉过我们你喜欢作家这个职业?”姜爸爸姜德均很是疑惑。

    “是啊,阿成,你以前可不怎么喜欢写东西的?”姜妈妈高琳兰也有些疑惑。

    “之前一直有喜欢,只是怕耽误学业,一直没有告诉你们!”姜成很违心的撒了个谎。

    “那你什么时候对历史感兴趣了?而且还是明史?”姜德均还是有疑问。

    “具体什么时候忘了,只知道是在听了‘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我便对明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到处收集资料,想写一本有关明史的书。这还得多亏了老爸你的收藏啊!不然我仅凭我自己,可找不来这么丰富的资料。”说着指了指电脑桌上那一摞厚厚的历史书,其中大部分都是姜德均的藏书。

    现在现实摆在面前,当年明月是自己的儿子,姜德均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随即他又高兴起来,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出息了。看到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居然写出了一部这么好的书,姜德均倍感欣慰。

    得知姜成一直隐在幕后不出来,就是想等父母回来后再就出版的事好好商量,姜爸爸姜妈妈又是一阵欣慰。当下,就《明朝那些事儿》出版的问题,一家人又展开了讨论。

    “我建议你选择那些大型的出版社,我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就不错。这些规模大的出版社一般都比较正规,他们都有自己的销售模式以及关系网,但是他们也比较容易客大欺主,利润压得很低,作者一般只能分得码洋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二。码洋是指书的定价与印数的乘积,只有知名的作者才能拿到百分之十以上,当然特别畅销的书也行,而一般的作者只能拿百分之八以下。所以你和这些出版社商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把握住他们的底线,否则只能被他们压榨。”姜德均作为行里人,和姜成详细的解说了其中的道道,并给予姜成自己的建议。

    “原来是这样的,那那些小型出版社呢?”姜成点了点头,还好自己家有个熟知内情的人,否则至少得亏损个几百万。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前世的《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可是突破千万册,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十五套书之一,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

    “当然一些小的出版社就没有多的关系网了,这就导致了他们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些小型出版社一般把目光投向的都是那些有潜力的新人,新人嘛,一般都没什么经验,一听说自己的书能出版就已经谢天谢地,这时出版社再以救世主的身份高姿态出现,说什么要不是自己出版社的看重,这样的书根本就就没有机会出版之类的话,之后在商讨利润分成,出版社就占据着主动。小型出版社就这样在大型出版社的夹缝中为生的。”

    “难道小型出版社就不会提高利润分成来吸引那些知名作者吗?”

    “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不敢。要是他们这样做了,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定是各大出版社的联合打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而某些规矩是不能破的。”

    姜成基本上了解出版业的一些情况,知道作者目前被压榨的厉害,不过他可不那么甘心忍受压榨的人。

    “那老爸,我要是将《明朝那些事儿》交给《南周刊》出版发行,你看怎么样?”姜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姜德均欣慰说道:“作为《南周刊》的总编辑,我自然是希望你能把《明朝那些事儿》交给《南周刊》来出版发行;不过作为你的父亲,我还是要提醒你要好好思虑,毕竟《南周刊》虽然不小,可现在绝对称不上是大出版社,给的利益可能达不到你的心理价位。当然,这些还需要你跟你徐伯伯好好谈谈,不过我估计你徐伯伯最多能给你百分之三十的回报,这还是因为你是熟人的关系,不然最多只有百分之十五。”

    姜成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老爸,我打算先跟徐伯伯好好聊聊再做决定。”

正文 第八章 品茗论道(上)

    徐国庆喜欢喝茶,姜德均也喜欢,这可能是老一辈人共同的爱好。

    第二日,姜家父子便邀徐国庆到其常喝茶的一间茶楼“静茗轩”,商谈出版《明朝那些些事儿》的事。

    谈事自然不能坐在大堂,三人包了一个小包间,叫两个服务员把一整套茶具和上好的铁观音茶叶拿进包间。两个身材苗条相貌姣好的服务员走了进来,一人手中端着一个茶具摆放到方桌上,另外一人却是捧着一个红泥小火炉,放在方桌旁边的一个圆圆的木墩上,那个红泥小火炉是长形,高六、七寸左右,炉内的炭火已经点燃,小炉还有盖和门,制作的十分精致。

    茶具也很考究,是宜兴紫砂壶,整个壶大约有拳头般大小,呈古铁栗色,四边分布着六个小巧的茶杯,色白如玉,质薄如纸,拿起这东西的时候,如果稍微使大点力气,很容易就能将之捏碎了,所以动作一定要轻。

    红泥小火炉虽然很小,但是火倒是很旺,转瞬之间,水就烧开了,水开之后,一个服务员拎起了小巧的水壶,而另一个服务员马上又放了一个水壶上去,给大家介绍道:“我们茶馆泡茶所用的水,都是取自云龙山上的天然山泉水,苏东坡曾经说过,‘活水还须活火烹’,就是指要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水开之后,三人便让她们离开了。却是这种茶楼,除了让服务员帮你泡茶,还可以顾客自己来。当然得是那种茶楼会员,还得被考究过泡茶手艺的,不然人家是不会让你碰那些易碎的茶具的。

    此时,姜德均和徐国庆坐在茶几后,观看着姜成的表演。

    没错,就是姜成在泡茶。

    只见他先是用茶匙取了适量的茶叶放在赏茶盘之中,然后将之端给两人品鉴,还向两人详细的介绍一番铁观音茶,此为鉴茶。待到两人看过之后,姜成却没有把茶叶放入到紫砂壶中,而是提起水壶,用沸水浇空壶,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也叫孟臣淋霖。

    “温壶”过后,姜成用茶匙将茶叶拨入到紫砂壶内,先细再粗后茶梗,这叫做乌龙入宫,然后向壶中注水,水满壶口时停了下来,姜成伸出两指,夹起壶盖刮去了壶口的泡沫,然后盖上壶盖,用开水冲去壶顶产泡沫,动作轻柔优雅,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这个过程叫做淋壶,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壶体,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此时,满屋已经可以闻到茶香了,不过姜成却直接把紫砂壶中的水全部都倒了出去。这叫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再次向紫砂壶中倒入沸水之后,却又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姜成两根手指转动杯身,此谓“温杯”,自然最后又是倒掉了。

    到第二泡时,姜成单手持壶,循环往各个杯中斟茶,壶口紧挨着茶杯,这个名目叫做关公巡城,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等到壶中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为韩信点兵。

    至此,整套泡茶流程才算是演示完毕。

    整个过程姜成做得有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动作娴熟,不疾不徐,一气呵成。所谓“功夫茶需用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