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大丈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来覆去的拍,翻来覆去的播,就不能换点新的?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学著作犹如恒河沙粒不可计数,随便挑出一个,再旧瓶装新酒地加工一下不就成了?像《功夫熊猫》,那剧情有什么新意吗?还不是老套典型的那一套,一个平凡少年追逐梦想、寻找自我,从普通人成为神龙大侠的一个成长过程,最终击败大坏蛋,找到了自信勇气,明白了责任,当然这个少年是一只废物般的胖熊猫。怎么人家就能迷倒全世界,而我们就做不到?仅仅只是技术不行吗?最让人羞愧的,人家还是用的我们的东西!

    再来是声优,这点中国差日本九条街都不止啊!人家有专门培养声优的学校,而中国呢?动画片配音都是影视明星客串的!不是说不行,只是没有人家那么专业。人家可以同一个人在同一部动画片里配好几个不同人的音,中国人有这能耐吗?古时那口技都传哪去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动画面对的对象太低龄化,基本都是五岁以下的小朋友,完全没有面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而日本动漫呢,基本上面对的是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所以难得碰到一个青少年可以看的,江城当时是非常喜欢《我为歌狂》的,不说动画片看了N遍,就是它里面的歌曲他也听了N遍,他当时还得意了一把,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他对流行什么的一向都不怎么敏感,经常比起其他人要慢上一拍,但是这一次他可是被青春闪了一把腰,走在流行当中。

    《我为歌狂》动画电影、卡通片姜成都是看过的,但是胡歌他们几个有没有出演这部话剧他就不知道了,究竟是本来就有呢,还是自己重生以后的蝴蝶效应?真是没想到《我为歌狂》竟然还有话剧版!姜成不知道的是,不止是话剧版,还有歌剧版,甚至在今年夏天还会开拍电视版的。

    不过《我为歌狂》倒是给了姜成启发。他想了一下,《我为歌狂》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无非就是扣住了时下年轻人的喜好而已——流行音乐,年轻、流行、叛逆、好听的音乐,还有乐队间的对决,无一不让时下的年轻人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一个想法隐隐在他的脑中形成,是不是可以拍摄一部歌舞电影出来?

    歌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但又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的歌舞片。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歌唱片、音乐片,以1948年的《歌女之歌》为代表;第二阶段:独特的样板戏形式,以《东方红》为代表;第三阶段:剧情片+音乐唱段,以香港老歌舞片《三笑》为代表。只是汉民族的性格偏于深沉稳重,对礼仪的重视使得歌舞方面历来受到限制。

    但是无论在哪里,人们都是喜欢歌唱,喜欢跳舞,喜欢在此之间释放自己的热情,其中尤以青少年为甚。年轻人就像朝阳,总是青春洋溢,到处散发着青春阳光,喜欢表现自己,将自己“秀”出来,也许虚荣,但这是年轻的专利,这让会让青年人更加的成熟自信,而歌舞正是最好的途径。君不见,虽然家长都不允许,但还是有很多青年人喜欢去迪厅跳舞吗?而KTV更是年轻人们的游乐场!

    而事实上,中国一直就缺少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电影。

    不过这并好做,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作祟,很多家长都认为唱歌跳舞是一种不误正业的表现,偶尔为之还行,可要是以此为追求,那就是反主流了,这也是为什么歌舞片在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所以要拍的话,就不能拍摄那种文艺性的歌舞剧情片,因为他们在中国没有市场,无论大人小孩都不会去看。所以只剩下了第二种选择,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如果此时有一部像《我为歌狂》这样的青春时尚的歌舞电影出现,想必一定会吸引一大堆年轻人!

正文 第四十九章 中国版《歌舞青春》

    实际上如果不是要为了自身发展和电影票房考虑,姜成真有心拍一部剧情歌舞片出来。(最稳定,)虽说中国是歌舞片的荒漠,但姜成可是知道,现在歌舞片在欧美实际上已经缓慢复兴了,在未来几年更是兴起了蓬勃的发展。

    事实上,好莱坞歌舞片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萎缩期后,来到90年代,其实并不是没有佳作,像迪斯尼在1995年推出的《风中奇缘》,就叫好又卖座,但它是动画片;而真人歌舞片,拿得出手的《贝隆夫人》,仅仅只是能收回成本而已,而且主要的原因是那部电影的女主角是麦当娜。

    为什么现在只有《风中奇缘》这种“伪歌舞片”才会大卖?

    很大原因是歌舞片发展到了现在,和“黄金时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歌舞片也开始注重剧情,而不是弄一个简单的内容,然后全程载歌载舞就行了。在未来,歌舞片能够复兴,正是靠着剧情和歌舞两者融合在一起,让人看故事的同时看歌舞,让歌舞为剧情服务,而不是两者生硬地分离。

    最近及未来几年歌舞片是怎么复兴的?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以黑马姿态惊艳了电影界;接着2001年一部《红磨坊》让妮可-基德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002年《芝加哥》名利双收,票房大卖的同时,获奖无数,包括了第75届奥斯卡(2002-2003)最佳影片。如果再说远一点,未来还会有一部《黑天鹅》。

    其实这些电影都不是单纯的歌舞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剧情,在于电影本身表达出来的话。像《芝加哥》、《黑天鹅》等,它们探讨的是人性的美丑,歌舞只是为此服务而已。

    如果不在乎国内市场,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出来,拿到国际上去,跟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奖项考虑,这类影片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不过那些对姜成来说还太早,而且他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这类电影不是他现在的选择。

    那么便是第二类了,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的歌舞片由来已久,1978年的《火爆浪子》、1983年的《闪电舞》都是经典之作,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而歌舞片的下一波热潮,正是在2006年,由一部电视电影《歌舞青春》全面引爆,同年《舞出我人生》不期而遇,然后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全面复兴,其后充斥着整个市场,出名的有《摇滚夏令营》、《美少女啦啦队》等等,而没什么名气的片子更是不计其数。

    《歌舞青春》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好片,它找准了青春校园歌舞片的命脉,也就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励志主题;还有符合时代的音乐和歌舞;吸引着学生阶层的俊男美女演员。这些方面都做好了,获得来自学生阶层的巨大反响也就不出奇了。

    所以姜成若是想拍摄一部青春校园歌舞电影,《歌舞青春》无疑是不二选择。

    姜成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如果他拍《歌舞青春》的难度,拍摄的场景集中在高中校园里,是他熟悉的地方,没问题;拍摄过程中没有复杂的镜头,没有特技,没有特效,没有问题;在演员上面,他、胡歌、袁弘、韩雪、刘亦菲等都是很适合的人选,再说中国缺影帝影后,就是不缺年轻的、有些演技的俊男美女。

    他拍《歌舞青春》存在的几个的问题就是首先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还是一部电视电影,想要在中国拍摄就要将剧情改编的符合中国人的品位,还要将其改编得适于大屏幕。其次就是编曲和编舞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做。

    原版《歌舞青春》的故事,其实内容结构很简单。(最稳定,,)男主角特洛伊-伯顿是个篮球天才,自小以篮球为目标,他的父亲兼教练,指引着他。女主角加布里埃拉-曼提斯则是难得的理科奇才,又有“爱因斯坦”的称号,而且她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绩而且心地善良。他们两人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在圣诞假期的一个卡拉ok比赛中,两人被朋友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