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位融合,甚至最终合为一体。
刚刚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实际上又加强了德国在西欧的中心地位,但是也在德国的肩上加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英国、意大利等经济萧条国家的货币面临贬值压力,德国必须承担主要的防御工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来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稳定。
在过去两个世纪里,德国人曾经多次以战争的方式谋求欧洲的领导权;现在,经济的繁荣使德国却是自动获得了欧洲的领导地位。可是它现在才发现这个担子实在太沉重,尤其是在两德统一、东德重建的关键时刻,原西德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也难以应对“两线作战”的难题。
1992年初,德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趋势,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德国中央银行决不可能在此时降低利率;随着东德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潮,通货膨胀压力只会越来越严重,马克利率还有增加的空间。
马克的每一次加息,都伴随着英镑的一阵颤抖英国中央银行多次请求德国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便英国降低利率,从而刺激英国的出口。但是德国人在多次权衡利弊之后,一再拒绝了这种要求。伦敦正处在异常尴尬而脆弱的境地。
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英国最好的出路是说服德国降低马克利率,减轻英镑的升值压力,可惜德国人并不想帮英国人这个忙;其次是说服欧洲其他国家,暂时容忍英镑的贬值,等到英国经济复苏之后再让英镑回到正常的汇率浮动区间,可惜欧洲各国几乎不可能同意这种请求;再次是坚定不疑地主动加息,不惜以牺牲经济复苏为代价,先稳定住目前的局势,让全世界的金融投机家明白英国政府维持英镑汇率的决心,这样至少可以维持英国的信誉。但是,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是不可能有这种魄力的,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梅杰首相完全缺乏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的能力,他也因此在日后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上的最差首相之一。
在欧洲汇率机制从近乎均衡到不均衡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的认识存在一个缺陷:预期欧洲各种货币会在持续进行的程序中统一成单一货币,因此认定汇率波动会比过去缩小,每个人因而争相购买较弱势货币的高收益债券,这使欧洲汇率机制变得比以前更僵化,必须面对激烈变革,而不是渐进的调整。英国政府直到最后一分钟,还向大众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稳如磐石,但索罗斯绝不相信。
早在1990年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之时,索罗斯就在等待。在他看来,英国犯了一个错误,因为ERM要求成员国的货币必须盯住德国马克。索罗斯认为,当时英国的经济并不强劲,加人ERM,就等于把自己和西欧最强的经济体——统一后的德国联结在了一起,英国将为此付出代价。
当索罗斯准备面对制度的变革而下手,别人却在既有制度下行动。大家都预期渐进的改变,他却看出巨大的差异逐渐形成,洞察到重大的不均衡。结果证明索罗斯是对的,英镑真的崩溃了。
《华尔街日报》发表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的讲话:“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消除欧洲汇率机制的不稳定。”索罗斯由此判断德国可能采取放弃维护英镑的立场。
不久,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史勒辛格指出:“如果投资人认为欧洲货币单位是由一揽子固定货币组成,那就错了。”并特别提到意大利里拉不是非常健全的货币。索罗斯问他:“你是否喜欢欧洲货币单位变成一种货币?”史勒辛格表示喜欢这种概念,但不喜欢这种货币的名称。如果这种货币叫马克,他一定会喜欢。
索罗斯对此心领神会,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里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而索罗斯从放空里拉得到的利润,使他有充足的本钱在英镑上冒险。下一个该轮到的是英镑。
英镑岌岌可危,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先是丹麦公民投票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接着在法国公民投票前,欧洲国家举行极为紧张的谈判。索罗斯相信欧洲汇率体制的分裂已迫在眉睫,一旦该体制发生危机,欧洲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将重新大幅度调整,欧洲利率会大幅下调,股市则将下跌。
索罗斯做出决定卖空英镑,问题不是要不要建仓,而是要建多大的仓位。素罗斯在1988年已经把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年轻有为的斯坦利·杜肯米勒管理。杜肯米勒针对英国财政的漏洞,想建一个30亿到40亿美元的放空英镑的仓位,索罗斯的建议是将整个仓位建在100亿美元左右。只有这样大规模的仓位,才有可能撬动英镑的根基,否则,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索罗斯很喜欢有个东方作家的一句诗,叫做“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入木三分骂亦精。”,如果你建的仓小了,根本触不动英镑的根基,那么,你又从哪里去获取利益?
要是真的按照斯坦利的想法,恐怕最终不但获取不到利益,恐怕自己的基金会还会倒赔一笔,最终,落得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而且,自己的行动势必开罪英国政府,那倒真是应了一句中国话:偷鸡不成蚀把米,又或者是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
只不过,要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建一个100亿美元的仓位,则是超出了“量子基金”的实力。因为100亿美元是“量子基金”全部资本的一倍半,这意味着自己要借30亿美元来一场大赌博。
最终,索罗斯还是决定赌一把。他拿出了10亿美元作抵押,又借来了30亿美元,建立了100亿美元的放空英镑仓位。
利用量子基金的资产,索罗斯借了50亿英镑,按1:2。79的汇率,将英镑全部换成马克,然后开始在卖空英镑,股市和债市的买卖上同时行动。
量子基金卖空英镑的金额高达70亿美元,买进马克价值60亿美元,同时买入较少量的法郎。因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股票价格总会上升;货币升值后股价会下跌,而利率下跌则对债券有利,所以量子基金又买了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同时放空德国、法国的股票,并买进德国、法国的债券。
他在一周之内调动了100亿美元,赌英镑下跳。
就在索罗斯筹集到100亿美元的资金,准备开始行动的前一夜,一个出乎他意料的公司找上门来,那就是寒雨迷蒙投资银行。
其实,这也并不出乎索罗斯的预料。他很清楚,寒雨迷蒙投资银行在这前两年的时间里,寒雨迷蒙投资银行在世界金融界掀起了太多的大风浪,俨然风投界的第一大鳄。
只是,索罗斯很费解的是自己打算阻击英镑的计划是秘密进行的,绝对没有对外泄露,为什么寒雨迷蒙投资银行会找上他?难不成,他的“量子基金”出现了内奸?应该不可能,索罗斯现在虽然很少插手“量子基金”的日常管理,但是,说到对“量子基金”的掌控,他还是敢说没有谁能够比得过他的。
还是,这个寒雨迷蒙投资银行的老总也和他一样,也看出了英镑里面的机遇?
看出英镑里面的机遇不可怕,但是,为什么他不找上别人,却是找上了他索罗斯?难道,他竟然能够掌握别人的想法?
不过,在和寒雨迷蒙投资银行接触之后,索罗斯心中的疑惑都解开了,但是,他的疑惑是解开了,但是心中的恐惧情绪却是厉害的无以复加。
这个寒雨迷蒙投资银行的老总,简直就是无所不知的先知,就好像是任何世间的事情,都逃不出他的算计。不,他不是先知,是恶魔,让人睡觉都不安心的恶魔。最可怕的是,这样一个引起外界无限猜测的大公司的老板,还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索罗斯甚至以为这个世界已经疯狂。
第八章 涉足实业
曾凌风的目标是成立一个财团,虽说他对财团这个概念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其字面上的解释还是知道的。在曾凌风看来,财团就是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又可以叫金融资本集团。
很明显,其组成部分必须包括巨大的银行和巨大的企业。一般来说,财团通常包括少数大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为数较多的工矿企业,商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各个财团都在很多经济部门活动,同时还扩展到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各个领域和政府机关等上层建筑部门。它们不仅利用自己的资本,而且主要是利用所控制的大量他人资本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虽然财团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产物,可是前世曾经身为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