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众位乡亲,你们可知这子期是谁啊?这子期乃是知音人啊。你说,这人生来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小子愚昧啊,一直想不明白。难道就为了这衣食住行,爱恨情仇吗?纵然是日枕锦绣美人招手即来,纵然是滔天权势无所不能,纵然是万贯巨贾金山在手,这人生,就当真只剩下这些了吗?天降我们,就为了在这凡尘里懵懂无知吗?小子我一直在想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终身不得人理解,小子我也刀山火海万死也甘愿!可是小子我人薄言轻,心比天高又如何?”
“这就是子期啊。不需一言,就能明白我心之所想。都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啊。那一曲高山流水也就只有子期能得吾心啊。大家不妨听我把这旷世美谈在此一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人生最得意之事,莫过于得一知己啊。众人可知这子期是谁啊?他并没有绝世才华更不懂弹琴啊,他只不过是一个打柴人啊。也只有伯牙这样的大智之人,能不计身份与之知音相投啊,并且与他结拜成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从此伯牙绝弦便成了旷世美谈啊。小子我要是能够得遇如此的情意,别说一把琴,虽死也无憾啊。世人珍爱生命,觉得轻贱生命乃是不齿。”
“自古死便有鸿毛和泰山之别。大丈夫,为天下仁,舍生取义,这是成天下名。可是小子我就愿为这知音一人死!即使被轻视为鸿毛又如何?成天下仁的人,被天下人追逐,却无人懂得其身在高处不胜寒啊。众人钦佩和铭记,也不过是在他的创举上。而他终究缺少这并肩之人啊。这便是知音啊。为知音能懂,能与其并肩啊?所以,我说为知音死,也即使为天下死,看似鸿毛,其意况泰山能堪比乎?”
“哀莫大于问子归期期不至啊。呜呼哀哉!”
“人生来莫不苦于其心啊。心不得知音,便是一座荒墓啊。所以我说,这是,人生大憾之一。还有一憾,便是这世上的男女情爱,爱而不得啊。这情爱,已有诗歌万卷,小子我玩不来那些东西。在此,广告乡亲,一句佛偈:爱本无殇。”
“话说一日,一个女子在极度悲痛之中,得见佛祖,遂有了以下对话。”
女子:佛祖,我感觉非常悲伤,因为我爱的人不爱我。而我是如此的爱他,求之不得的痛苦时刻折磨着我。
佛祖:世人苦情久矣,而名状不一。有锲而不舍者,失魂落魄者,毁己毁他者,超脱相忘者,无不苦于此,无外乎得脱与不得脱之别。得脱者,则得道;反之,则自苦不绝。
女子:可是我如此不甘心,无一个方法能得到解脱。我不能锲而不舍,这引人憎恶;失魂落魄,我会轻视自己;更不能毁人毁己,我心不忍;超脱相忘,又谈何容易?
佛祖:人本贪欲,而欲不过二类:欲其心,欲其肤。欲肤容易,欲心难。心如深渊,不辨深浅。你可曾想过,你的欲是欲肤还是欲心?
女子:其实我又何曾不谴责自己?我辨不出是欲肤还是欲心?他是我心之所向,这不能责怪于心,而只因自己心喜,就有贪婪企图之心,岂不是把自己的贪欲强加于人?而人本身就矛盾重重,为何欲心就油然欲肤?
佛祖:欲肤乃人之本能,食宿,穿戴,享乐,盖不如是。这本非罪恶。罪莫过于欲他人肤,欲他人之食宿、穿戴、享乐,油然滋生贪图,不予止,则必种错因。欲心乃心之所向,善,乐,爱,乃心最终所求,人性本善,盖如此也。
女子:既然欲心是没有错的,为何还有作恶之人?
佛祖:此言心欲静,而风不止。万物怎可尽如人意?善,乐,爱,皆无完美。得之不得,油然贪之。贪得无厌,必入歧途。
女子:我明白了,那我对他必是欲心了。为了欲自己的心,便欲他的肤,欲他的心。我已生贪图之心啊。而这样的贪图与理智交织,让我时时处于痛苦之中。
佛祖:世人皆知贪图,却堂而皇之,不予止之,何故也?
女子:因一己之爱,来爱他人,自认为给他的是爱和恩慈,他若不接受,便认为错在他人,愈发不甘。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
佛祖:得其肤,得其心,若得两者,如何?
女子 :如今我看不见他,总认为看一眼就知足了。若见了一眼,我必然期许伴他身侧。若伴他身侧,必然奢望他的心。若得到他的心,他的相伴,我想我的遗憾会告一段落。可是时间久了,我难免有其他贪念。心如深渊,欲无止境啊。就算两者都得到了,又岂会满足呢?
佛祖:若只择一,如何?
女子:若只得肤,我心将永远怅然和疼痛。因我知道他并非甘愿,又怎得欢喜?若只得心,将会欢喜与疼痛交织。两心相欲,方可为爱吧。既得爱,并且另一者不得,我会一直遗憾奢求,却已经把欲求停止在这个阶段。而不会生其他贪念。
佛祖:若两者皆不得,如何?
女子:那样我将会一生不得快乐吧。
佛祖:既是欲其心,若换其皮囊,或为乞丐,为仆人,为富翁,为一切可为之物,此欲将如何?
女子:我想我将不再爱他,可是我始终不以为这是爱的浅薄,而是正因为他如此,才进入我的心。他怎是泛泛之辈呢?他是独立个体,天上人间,仅一个他啊。若他容颜苍老,甚至身体残疾,我都能如此爱他。爱的唯一,不过是,欲其肤,欲其心,两者缺一不可。
佛祖:爱而不是恨,方为人性。而唯有爱而不得,至心偏离,方为恨途。
女子:是啊,我如此恨他啊。恨他不爱我,明知他本无过错。却无法终止。人的恨欲就是这么来的吧,因为爱上特定的人。如果爱可替代,便会简单多少?正如父母期望子女,因子女不可替代,才多般期许和爱护?若能视他人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便普爱世人,又怎生贪欲?可是如果能视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又何来子女与世人的区别?如果拿世人和万物比较,又何来世人?如果拿万物和众生比较,何来万物?如果拿众生与空气比较,又何来众生,如果拿空气和众相比较,又何来空气?如果拿众相和无相比较,又何来相之说?我终于明白,佛能看透一切,其实一切本就是空。何言看透?不过是拿来教化世人罢了。人说佛祖无情,盖不知其情之广大。正因为其广大,而无情啊。而世人苦欲之久,不过是心之局限。才多般挣扎吧。
佛祖:既已通透,当得道也。
女子: 而我一介女子,此情多汁。又怎么说解脱就解脱?人之所以不成佛,不也是心的狭隘所致?我依然会奢望,这样的苦,又怎能因几句话就解脱呢?可是我知道了,爱要广大。即使是对特定的人,也要给予广大的爱。父母不可因自己私欲而强加子女,我也不可以我自以为是的爱就怨责他人无情。光施大爱,便会快乐许多吧。爱人之所爱,善人之所善,乐人之所乐。而不再是纯粹的欲己之心。我如此爱他,又怎么舍得他悲痛呢?所以我不可能毁他人之爱强求他人。 惟愿他爱他之所爱,善他之所善,乐他之所乐,便足矣。
佛祖:心本深渊,怎见其底?己心尚不可测,怎测他人心?
女子:我苦于此久矣,因为我一直忖度他人之心,忖度他是否给我他的心,我有的时候认为自己猜对了,有的时候又怀疑自己,苦不堪言。不过是我对他的心太看重了。 因爱,而给他负担,让他不得快乐,这是我的罪过啊。真正的爱,是给他自由的选择啊。我现在才知道多么的懊悔啊。我曾经的哭诉,曾经的强求,都是在束缚他啊。
佛祖: 爱,非自私。爱乃广博。爱他之所爱,成就他人之爱。正如播种下手中之一粟,种善因,未得善果,无外乎种子和土地之故。若是蛮荒大地,稻粟不可生。若是肥沃之地,再滥行灌溉,便成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