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骑冲上来了,还没来等喀什营与之打上一个回合,又撤了下去,一拨急雨也似的箭雨跟着又射了过来,江天眼睁睁看着身边地亲信连人带马被射倒在地,一命归西,连挣扎地工夫都省了。
  一会儿工夫,敌骑又上来了。
  这次,喀什营的巡捕兵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反击,敌骑冲上来多少,打下去多少。
  等到敌骑退去,喀什营人人带伤,状况凄惨。
  这倒好,清剿不成反被人剿,而且伙夫也伤亡殆尽,士兵再怎么筋疲力竭也只能吃干粮,没得热食可吃了,那叫一个委屈憋闷。
  这纯粹是倒霉鬼撞到刀口上,想必是敌骑先发现了他们,秘密绕到喀什营的后面,趁他们大意之时,一顿围杀猛冲,然后远遁无踪,占了老大一个便宜。
  面子里子都丢光了,江天一肚子火气没地儿撒,赶紧找吃的,腮帮子塞满了,才算略微消灭一点火气。
  这个仇是彻底结下了,不死不休!
  如果尽快不扳回一局,这作战不力的罪名便是坐实了,被大断事官请去喝茶都有份。
  敌人又开始进攻了。
  撒马尔罕城下,敌如蚁附。 涌动如潮。
  平虏军的城防部署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只是极其依赖己方在炮火上地优势。
  乌兹别柯汗国、哈萨克汗国的军队向来擅长骑射野战,不象萨非伊朗国王军那样擅长火炮攻坚,军中火器向来不算多。 但这一次两国联军进犯亦力执政府辖地,他们不但纠集有二十几万攻坚的奴隶徒兵且配备有大量火铳,还有相当数量的火炮助阵。 这无疑说明,两国联军的背后有人。 乌兹别柯汗国、哈萨克汗国虽然不缺少惯于骑射的牧奴,但是可以用于攻城的奴隶徒兵和火器却不是他们地苏丹君王短时间内可以训练和筹措的——在西域。 惯于以火炮、火器作战地强国,当属奥斯曼帝国;而萨非伊朗则是在奥斯曼帝国手里大吃了几次苦头之后,痛定思痛,这才依赖英吉利冒险者谢利兄弟两个的帮助,编成了依靠火炮和火器作战的国王军。
  驻防于斯的甲寅步兵军团节度马骧,此时无暇深思两国联军背后有什么人,眼前的形势是。 他必须固守撒马尔罕城这个兵家要地不失,否则屏障一失,数十万敌军象蝗虫一样涌入,亦力执政府腹地的安全势必无法保障。
  谁占领了撒马尔罕、布哈拉、安集延这样的要地,谁就掌握了主动。
  敌我双方都在拿人命来填充战线。 城上城下炮击不断,轰轰乱响,硝烟弥漫。
  平虏军在城上架炮猛轰,将两国联军冲锋地奴隶徒兵压得抬不起头。 炸得没处藏、没处躲,坚城之下不断被炮火硬生生犁出一片开阔,火球火砖火罐雨点一般抛掷到敌群当中,尸山血海,烈火延烧,焦臭硝烟。 呛鼻欲呕,实为人间地狱。
  两国联军的奴隶徒兵也都打红了眼,恨天,恨地,也恨平虏军和乌兹别柯汗国,交战双方都不把他们这些奴隶徒兵当人看,他们自己也不把自己当人看,拼起命来地动山摇、面不改色,也是极为顽强。
  攻城的时候,奴隶徒兵推着攻城车前进。 挡箭矢、石头、铅丸、铁弹还是能管点用的。 但损失也很大。 这么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到城下,往往要死很多人。
  双方就这样来回拉锯。 互为攻守。
  一眨眼几十上百人的消耗,双方伤亡都很大。
  奴隶徒兵随着号令,潮水一般涌向城垒。
  城垒上的火炮发了疯似的猛轰。
  冲锋的奴隶徒兵脑袋里只有一个字:快!
  趁着火炮还没轰到头上,冲过去与守军纠缠,什么伤亡都顾不上,一口气儿杀过去再说。
  新兵跟着老兵,跌跌撞撞,迎着箭石弹丸往前冲,稍一犹豫就被打倒在地。
  不过数息之间,奴隶徒兵便越过城外地堑壕、营垒。
  都到了死战的时候,喊杀声,吼叫声,爆轰声,惨叫声响成一片,环城营垒被毁了,壕沟填平了,但冲锋突击时每进一步,却被猛烈的杀伤,伤亡很大。
  两国联军的骑兵迂回进攻侧后,也遭到驻防守备的平虏军顽强抵抗。
  双方日复一日在阵地上肉搏争夺,场面惊心动魄。 两国联军向守城的平虏军营垒进攻时,往往以强大兵力连续冲击达十数次之多,主将阵亡也不减攻势。
  一轮炮火过后,攻城奴隶徒兵攻上城头,前面地徒兵被守军打倒,后面的踩着尸体继续冲,在袍泽战友的尸体间纵跃格杀,箭铳齐上,消灭对方或者被对方消灭,冲上,倒下,再冲,再倒下。
  伤兵也跟着往上冲,直到鲜血流尽为止。 敌我士兵尸体扭打在一起,即便死去,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炮火硝烟,遮天蔽日。
  炮火流泻,冲锋不止,只进不退,死拼硬战。
  攻占,反击;
  再攻占,再反击。
  重复着势不可挡的攻势,重复着百折不挠的反击!
  伤兵哭喊,炮火猛烈。 城外到处都是硝烟烈火。
  敌人连续冲击的势头逐渐减弱,最终攻势停止,战场上出现短暂地间歇。
  尸横遍野,一片焦土,一个幸存的喇嘛僧兵拖着一条被炸断的小腿,据守在残破地堑壕中,从城头上望下去。 白惨惨地骨头断茬子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出城反击的陷阵跳荡。 他们当中能够回到城内地往往百不得一。
  火炮轰击掀起地烟雾遮天蔽地,仍然不时有流矢铁弹乱飞,这时候没有人能够缒绳出城去把他带回来,虽然距离不远。
  战前增援撒马尔罕的喇嘛僧兵在历次地反突击中差不多打光了,活着撤回城中的喇嘛兵寥寥无几。
  吐蕃僧兵、弥勒香兵、广成道刀杆民兵、大光明寺僧徒民兵、大弥勒教民兵、清真教门回回民兵都参与了残酷的守城战。
  连番战斗下来,不管是僧道,还是信徒。 大抵都没了人的正形,一个个胡子拉碴,声音嘶哑,仿佛都成了清真教门的大胡子。
  两国联军进犯,如果攻入亦力执政府腹地,一定会把西北僧道宗教手上攒下的家当砸个稀烂,这自然是各大教门都不能容忍的。 一场场血战打得昏天黑地,各教民兵地顽强坚忍。 比之平虏军的百战老兵毫不逊色,就这样也拼了个七零八落,伤亡实在太大。
  在战争棋盘上,在沙场鏖战中,无论是统帅,还是奴隶。 都将身不由己,都是那么渺小无力。
  甘霖四年席卷西域的战火,形成了一南一北两个战场。 南面战场的交战方,争夺的是以蒲犁高原为中枢要冲的亦力执政府辖地,除外一干趁火打劫的游牧部落,主要是乌兹别柯汗国、哈萨克汗国的两国联军对垒平虏军西征守备部队;北面战场地交战方,争夺的是对里海北岸和东岸地区的控制,萨非伊朗对阵平虏军一部,而奥斯曼帝国及其附庸的克里米亚汗国则对垒平虏军另外一部。
  郭若弼兵分两路,一路沿里海北岸的沙碛低地进军。 另外一路北进。 越过亚克(乌拉尔)河,西抵伊基尔(伏尔加)河。 沿河南下。
  在里海北岸的伊基尔河入海口‘阿斯特拉罕要塞’,两路兵马会师,攻占女皇阿罗斯因内忧外患无暇顾及地‘阿斯特拉罕要塞’,并由此西进南下,进攻克里米亚汗国边疆,以及奥斯曼帝国所控制的大高加索山脉北部的前高加索平原。
  面向亚速海以及黑海的亚速要塞是奥斯曼帝国经营多年的要冲,城防极为坚固,易守难攻,但它也正是郭若弼西征进军着眼的要害,至关重要——里海要津,平虏军已得其半,水路航运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而亚速要塞的得失,则是制扼亚速海乃至黑海水路的立足点。 夺取大高加索地区,可谓是‘不得亚速,虽胜犹败’。
  郭若弼明白这点,而奥斯曼苏丹也明白这点,双方在亚速要塞的争夺对峙已经数月之久,久到了夜长梦多,迟则生变地地步。
  念叨着‘兵贵拙速,不贵巧久’地兵圣名言,郭若弼强自压下因战事久拖不决所致的焦灼——全军粮草供应虽然紧张,但这还不是他为之焦灼地大问题;后方腹地亦力执政府在敌军大举进犯的情形之下,到底能够坚持多久,这才是他关心的大问题。 否则,后路一断,他手上十万远征军加上从征辅战的标客兵团、教门僧侣兵团和奴隶军团,数十万人将顿失依托,势成孤军,进即不能,退亦无路,前景堪忧矣!
  亚速城下,是战是退?这是一个攸关生死的问题。
  如何从进退不得的困境中脱身,甚至转危为安,出奇制胜,这是身为主帅必须在当前敌我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