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老百姓肯定会感激我们的,一定会替我们扬名的。西林市有那么多的人,如果广大的民众都在宣传我们,我们的报纸能不畅销吗?朋友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的办报理念是:让我们的报纸真正变成民众的报纸!内容写民众,宣传靠民众,购买由民众。”
赵电喝了一口茶。他停下来,观察一下大家的反应,发现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
“下面我宣布第三版的栏目设置。栏目有五个:大众评理、百姓呼声、小百姓大美德、小民大智、悄悄话大声说。”
赵电对社会新闻部九个工作人员做了工作分工,他说:“罗小力,是我报驻龙城县记者;张传青,是我报驻厘荡县记者;王绘,是我报驻新竹县记者;张孔崖,是我报驻西长县记者;李成盛,是我报驻群戏县记者。我本人负责西林市区的采访报道,并对所有稿件进行审核和统筹,进行总体把关。版面设计是张小会,校对是苏初,联络员是朱小花。”
完了,赵电问:“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大家摇摇头。
赵电说:“那好,散会!”
这次会议,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几个通讯员说,这是他们在报社开的时间最短的会。
一散会,赵电就向办公室走去,刚刚接过社会新闻部的工作,有许多事要处理。那个在会上总是面带微笑的美女通讯员王绘跟上来,说:“赵主任!”
赵电一回头,笑了笑,说:“纠正一下,以后不要叫我什么主任,我不习惯这么叫。我的真正工作是编辑,叫我编辑好了。报社不是习惯简称吗?你就叫我赵编吧。”
王绘点点头,说道:“赵编,我们一个月要交给你多少稿件啊?你还没有给我们下达采访指标呢。”
赵电说:“现在流行下达指标的做法,但我不想这么做。因为如果给员工下达硬性指标,不排除部分员工为了完成指标而造假。我宁愿你们完不成采访任务,也不愿你们写假新闻砸报社的牌子。所以我不给你们下达采访指标,希望你们敬业就好。”
“没有指标,你怎么去衡量一个记者敬业不敬业呢?”王绘问。
“我有我的办法。”赵电说。
“什么办法?”王绘侧望着赵电问。
“比如说,到时,我可以针对各人所负责的那个县的社情民意,问几个问题。一个敬业的驻站记者,不可能答不上来的。当然,稿件也是很重要的,你总不能一个月都交不出一篇稿子吧。”
王绘没做声,抿着嘴笑了。
赵电说:“王绘,你是驻新竹县的记者,新竹县是我半个故乡,或者说是第二故乡,你可要用点心哟。”
“半个故乡?你是在那儿长大的吗,还是在那儿读过书?”
“既不是在那里长大的,也没在那里读过书。”
“那为什么说是半个故乡?”
“这个吗,暂时不跟你解释。”赵电一副神秘的样子。
俗话说:男怕干错了行,女怕嫁错了郎。干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对男人来说至关重要。赵电当初高考填志愿,填的是南开大学,没考取,莫名其妙地被师范大学录取了――当时的师范大学是冷门学校,招不到人,只好到处“抓壮丁”,搞“拉郎配”,赵电就是被抓的“壮丁”之一;是其中的“郎”之一。然而,赵电的志愿不在当教师上。干了自己不想干的行当,就像掉入一个无底的黑洞,就会产生如入深渊般的痛苦。你会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人生的阳光,你会天天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毫无奔头。于是,消极、苦闷、彷徨、迷茫的情绪,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心头,永远都不会散去,直到终老!
生活总是阴差阳错。正当赵电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完蛋的时候,却被莫名其妙地调到报社,而从事报业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真是无意插柳柳成阴啊!赵电在中学时就喜欢看报,他家在农村,没有报纸看。他有个舅舅在龙城师范工作,舅舅把看过的旧报纸带给赵电看,赵电如获至宝,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内容几乎能背!当时他看的最多的报纸是上海的《文汇报》。那时,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在他的心中萌生了,那就是成为一家大报的主编。现在,他终于向自己的美好理想靠近了。
赵电一旦干上了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就会以超乎别人想象的热情、干劲去工作,而且不计报酬。只要自己有兴趣,钱是次要的。再苦再累也是情愿的!卖力是不用说的,甚至卖命!女人应死在自己所挚爱的男人上,男人应死在自己所挚爱的岗位上――这才是最幸福的死法,这才死得其所!
赵电拼命地工作。白天,他走街串巷,到西林市的各个角落,去感受生活,和底层民众接触,挖掘新闻线索。晚上,他就在办公室里编辑稿件。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是最后一个熄灭。
后来,袁芳知道他熬夜工作,担心他的身体,就叮嘱他晚上要早睡。赵电嘴上答应了,其实丝毫未改。袁芳为了试探赵电是不是真的早睡,经常在夜12点之后打电话,看赵电在不在办公室,结果,赵电依然在!把个袁芳急得直跺脚。
后来,赵电为了表明自己不再熬夜,袁芳在12点之前打的电话,他接;12点之后打的电话一概不接。
――袁芳终于放心了,在电话那头发出爽朗的笑声,不再跺脚了。
赵电夜以继日地工作,所引起的关注,来自三方人士。袁芳是一方,报社是一方,还有社会上的。
报社的某些人说赵电之所以通宵达旦地工作,主要是想在领导面前表现,好让领导提拔他。他们那里知道赵电的真心啊!
更大的影响产生在社会上。以前《西林日报》的内容假大空,严重脱离群众,很少有人看。赵电任第三版的责任编辑后,大量报道群众的事情,而且百姓的名字全大写,反响热烈。
老百姓生活生产中的困难,能见报了,看一看“百姓呼声”就知道。
老百姓中的好人好事,能见报了,看一看“小百姓大美德”就知道。
老百姓中的致富妙招,能见报了,看一看“小民大智”就知道。
老百姓中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纠纷,也能见报,谁是谁非,让大家评说,看一看“大众评理”就知道了。
老百姓要表达对某个亲人的爱,平时又不好意思当面表达,这下可通过报纸来表达了,看一看“悄悄话大声说”就知道了――
西林的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关注《西林日报》,因为《西林日报》关注他们!
曾有很多人打电话给宣传部,赞美《西林日报》说:“这才是我们的报纸啊!”
宣传部李部长就打电话告诉张社长,兴奋的说:“你看,他们开始用‘我们’来称你们的报纸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呀!”
张社长很高兴,说:“这主要是我报的社会新闻部工作得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社会新闻部的主任是个新来的,很有思想,很有追求,很有干劲。李部长,用人很重要啊,用对一个人,就能救活一方,用错一个人,就会治死一方。”
“那是,那是!”
第131…135章
“我爸爸上报了――”西林三小四年级1班的学生汪权在教室里大声的说,手里举着一份《西林日报》。
同学们都凑过来,张季一把抓过报纸看看是不是真的,他在报纸的第三版的确看到了汪权的爸爸的名字。
原来汪权的爸爸汪胜利前天骑摩托车,速度非常快,这时路上来了一只狗,汪胜利给狗让路时,连车带人摔倒了,小腿骨折了,狗安然无恙。赵电听说后,立刻给他写了篇报道。
赵电在报道中写到:“狗腿”在中国人的语汇中是贬义的,我们骂人常说:“某某人是狗腿。”或者说:“打断你的狗腿!”但汪胜利打断了狗腿吗?没有!相反,他不想撞断狗腿,而断了自己的腿!看到这个故事,我们作何感想呢?
张季看后,说:“你爸爸真的伟大,应该让他做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旁边的朱屏说:“你爸爸上报了,我爸爸也上了《西林日报》。”
“在哪儿?”汪权问。
“在我家里,下午带给你们看。”朱屏说。
“你爸爸因为什么上报了?不会是打人吧?”张季问。
“你爸才打人呢。”朱屏说,“不!是打人了,打的是贼!我爸见义勇为,和小偷打了起来。”
下午,朱屏真的把报纸带来了,这则报道的题目是《朱时林和贼“打成一片”》。孩子们看到这个标题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