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嬷嬷霍然抬头,大叫道:“你不要再说了!不要再说了!青烨,你年纪轻轻,怎麽这般狠毒?我的家人与你有何冤仇?你要这般诅咒他们!”
杨琼眸寒如冰,站起身一步步走进牢房,来到铁栅栏前站定,蹲下身,看著抓著铁栅栏兀自摇晃的庆嬷嬷。“你害了我一次又一次。常嬷嬷是你指使的吧?你逼她跳楼陷害我,逼得千灵以命换命,为我顶下了死罪。我曾经对著她的尸体发誓,你们欠她的,我一定帮她讨回来!”
庆嬷嬷突然大笑起来。“千灵是个蠢人!明明已经胜券在握,偏偏为了救你去死。青烨,你好大的本事啊,千灵那样冷静的人都被你迷住了,可见你和你那主子一样,就是个媚主祸国的下贱胚子!”
杨琼也跟著咧了咧嘴。“你想骂尽管骂。以为我会被你激怒吗?我没有那麽蠢。我知道你不怕死,所以我不杀你,我要你看著你的丈夫儿子曝尸荒野,魂魄难安。”
杨琼说完,起身离开了地牢。
庆嬷嬷大声地喊道:“青烨!你这个恶人!你不得好死!”
杨琼走到地牢门口,对守门的人道:“看好她,别让她死了。”
守门人急忙点头应是。
杨琼去见了尹宫正,将自己的猜测对尹宫正说了。尹宫正也觉得她猜测得合情合理。
“如今你要怎麽做?”
杨琼道:“这件事需要沈大人的帮忙,我要回去见康妃娘娘。”
尹宫正点头。“一切有劳了。”
杨琼一笑。“事关娘娘安危,青烨责无旁贷,尹宫正不必客气。”
珑华宫。
康妃听了杨琼的话,沈吟了一会儿。“本宫会修书一封让大哥调查此事。不过本宫觉得庆嬷嬷的目的绝非报仇这麽简单。”
杨琼点头道:“我觉得庆嬷嬷不仅要报仇,也是要报恩。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她丈夫和儿子都被抓,她能够安然无恙,一定是有人救了她。从她目前的举动来看,救她的人应该是郑家人。”
“你的意思是她为了自己来找本宫寻仇,为了郑家替郑贵妃争位?”康妃问道。
杨琼摇头。“这个可能性我想过,总觉得还是不太合理。她来寻仇是真的,但是争位却未必,更不像是帮著郑贵妃。”
康妃点头认可杨琼的说法。以庆嬷嬷的行为来看,害郑贵妃倒是真的。如果她真的是郑家派来的,为什麽要害郑贵妃呢?这明显说不通的。康妃突然意识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她抬头看著杨琼,问道:“你怎麽突然变得如此机灵?”
杨琼笑了笑。“娘娘,宫里的勾心斗角我不会,但是审讯犯人这一套我曾经学过。换句话说,这是我的本行。我不是变机灵了,是碰上专业了。”
杨琼的话康妃大体上还是能够听懂的。对於杨琼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康妃是好奇的。不过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机会去体验,便也从来不曾仔细打听过。
“原来如此,本宫总是小看你呢。”
杨琼拉住康妃的手,柔声道:“娘娘只要知道我对你是真心的,就够了。小看不小看的,我不在乎。”
康妃烟波流转,勾勒出万种风情。杨琼心里一颤一颤的,女人做到如此,也是极致了。
康妃的书信被送了出去,刚过了两天,沈明华的夫人沈李氏就递牌子求见康妃。
康妃正在御花园闲逛,听说亲人进宫自然高兴,一路加快了脚步。
珑华宫中,沈夫人正在椅子上品茶。见康妃回来,急忙起身施礼。“臣妇沈门李氏参见康妃娘娘。”
康妃亲自扶起沈夫人,道:“大嫂不必多礼,快坐。”
两人落座後,康妃将宫女们都打发出去,只留下杨琼在身边。
沈夫人一见这架势,就知道杨琼是康妃信得过的。便道:“娘娘,臣妇入宫觐见时间有限,便长话短说了。日前大人收到娘娘您的书信,立刻调取了刑部的卷宗。经查,一年前确实有一个江湖匪类杀人越货的案子。此案发生在京郊,当时官府跟了大半年才找到他们的行踪,又布置了半个月,才将这群人抓获。因为抓到後不断有人伺机劫狱,案情又干系重大,官府不敢耽搁,直接上报到刑部,人也被送到刑部大牢关押。你大哥素来执法严明,按照律法,便判了斩立决。”
康妃问道:“被斩的人叫什麽名字?”
沈夫人道:“年长的叫余庆,两个年轻的叫余文、余武。据他们招供,他们的同夥还有余庆的妻子,叫孙兰英的,抓捕的时候受伤逃走了。”
康妃和杨琼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有了计较。看来这个庆嬷嬷应该就是那个叫孙兰英的女人了。
沈夫人从怀里取出一块玉佩递到康妃手里。翠绿的玉质,不是什麽上品。
作家的话:
据说前台异常已经过去了,大家都不容易,麽麽哒
谢谢大家的投票,谢谢恋希的礼物,爱你~~~~
必须要求票票了,否则我觉得人气榜的排名会更加悲惨,55555?
☆、(10鲜币)第二百二十九章 家书
? “这是那余文身上的玉佩,当日用刑的时候从他身上掉下来的,後来就作为证物封存了。你大哥觉得也许对你有用,破例让我拿来给你。”
康妃看了几眼,握在手心道:“多谢大哥。”
沈夫人笑得慈祥。“说什麽谢不谢的,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可就是见外了。”
康妃道:“大嫂,我知道大哥这段时间一直在向皇上上表,力阻加税。您回去告诉大哥,不要再上表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沈夫人不懂这些朝局大事,听了只是点头。“我会和你大哥说的。”她说完,突然道:“您瞧我这记性,险些忘了大事。”说著,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递给康妃。“昨天才收到的家书,你大哥看了之後便让我进宫,将家书面交娘娘过目。”
康妃的表情很慎重。她知道,父亲的家书非比寻常。有时候数月才来一封,且都是给大哥的。自己入宫九年也只收到过一封,便是自己小产之时,父亲写信来劝导开解,才让她过了那道坎。如今家书再至,可见一定是出了大事。
康妃打开书信一目十行地看完,脸色惨白。她抬头难以置信地看著沈夫人,似乎要得到某种确认,沈夫人郑重地点了点头。
“大人说兹事体大,他已经准备上奏皇上。宫里面要你多加小心,万一事情有变,你要早作准备。”
康妃点头。“大嫂,你告诉大哥,不必担心我。我是沈家的女儿,无论何时,都不会令家门蒙羞。”
沈夫人一听这话,似乎明白了什麽,想要开口,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送走沈夫人後,康妃又将书信看了一遍,然後借著烛火烧了。
杨琼对康妃如此慎重的行为感到奇怪。“娘娘,出了什麽事?”
“本宫父亲来的家书。说朝廷自向百姓征税以来,多倒行逆施之举。官府为了征税,连百姓的口粮都不放过。如此加税,必定致使民变。”
这一下,杨琼也惊呆了。“娘娘,我一直不明白,不就是打个仗吗?朝廷没有军费预算?”
康妃愣愣地看著她,问道:“什麽叫军费预算?”
“呃”杨琼挠头。“就是就是每年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军费,无论用不用,这部分的钱都是不能挪作他用的。”
康妃听明白了,却是摇摇头。“据本宫所知,朝廷并没有你所说的预算。每年都是赚多少花多少。一旦出现战事,小战还好,大战就只能征税。原本也没什麽,可是近几年的年景不好,赶上大旱,西北又起了蝗灾,原本是该免税的。可是战事不等人。几十万军队人吃马喂一天就要消耗多少粮食?皇上也是难为啊!
“沈老爷子写信给娘娘,是提醒?”
康妃摇摇头。“本宫了解父亲,若不是已现端倪,他断不会写信给本宫。他始终觉得宫中妇人不该过多参与前朝政事,看来此时民间已成积苦。”康妃抬头,如水的眸子里满是悲悯。
“上位者的错误,为什麽要百姓来承担?”
康妃吃惊地看著杨琼,似乎不信这样的话是从她的嘴里说出来的。
杨琼道:“娘娘觉得我说错了吗?在其位,谋其政。皇上没有做好备战,怎麽可以妄动刀兵?”
康妃苦笑。“本宫说过,皇上是太平君主,不识干戈。朝中又多是权谋之士,朝局混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不过这也怪不得皇上,他只是太想做个英明的皇帝而已。当年,先帝传位给他,只是让他做个守成之君。以皇上的能力,开疆破土实属勉强。”
杨琼皱眉。“先帝难道没有考虑过外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