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委会在西花厅举行,周恩来听完汇报后讲了四点:实事求是,循序而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此后,这四点成为中央专委工作指导方针之一。
  1963年1月,周恩来在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之后,还进一步指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他分析道:实事求是,循序前进,“是指要有科学的态度”;相互促进,迎头赶上,是指“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说:“只有把实事求是、循序前进和相互促进、迎头赶上统一起来,才能使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要求,比较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413页。周恩来指出的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既是指导原则,也是思想方法,不仅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而且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搞好宣传、加强领导



  发展科技,突破尖端,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为此,周恩来重视从社会舆论上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社会氛围;从组织力量上加强领导,以保证决策和管理的权威与效率。
  为加速发展原子能事业,周恩来说,我们党的机构有两个部,即宣传部和组织部,我们历来是宣传先行,然后组织落实。发展原子能的重要意义只有少数人知道还不够,要让大家都知道,特别要让党中央、国务院、军委的负责同志知道。要造成一个全党全民关心原子能事业的气氛,使更多的人懂得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重要性。《不尽的思念》第300—301页。1955年1月31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组织原子能和平利用讲座。“请钱三强、周培源、钱伟长、赵仲尧讲讲,讲时把它录下音来,在全国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另外,编些通俗的小册子,写些文章登在报上进行宣传教育。周恩来问在座的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杨秀峰部长,你懂不懂原子能?”杨秀峰答:“不懂。”周恩来说:“不懂也得去听听课,不懂原子能就不会很热爱。”《党的文献》1994年第3期。
  为具体负责原子弹、导弹研制工作,在周恩来提议下分别成立了原子能事业部(二机部)和第七机械工业部。1962年11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领导,更有力地促进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更大的成果,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1965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中央专委除管原子能工业、核武器以外,还要管导弹。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改称中央专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和扩大。中央专委是有高度权威的行政权力机构,它通过宏观调控,合理地分配国家资源,有效地组织全国的力量,确保了“两弹一星”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如果没有中央专委的统一领导和集中使用力量,中国的“两弹一星”就不可能在时间短、困难大的条件下取得成功。




*把农业摆在第一位


  农业是基础,这是周恩来的一个基本的经济思想。在经济恢复、“一五”计划、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等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不仅始终坚持了这一基本的经济思想,而且善于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条件,不断深化和拓宽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


“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都没有办法”(1)



  1949年7月,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胜利,还没有结束战争的形势下,周恩来提出了“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的口号。同时,他又明确指出:“我们要恢复生产,首先就得恢复农业生产。”《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61页。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的几个月中,周恩来反复指出,今天的工作中心是恢复生产,凡是对恢复生产有利的都要尽量发展。要想恢复生产就必须依靠农村生产,它是可靠的基础。他说:“现在不抓生产靠什么来支援战争和巩固胜利?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当前生产任务的重心是恢复而不是发展,当然也不排斥可能而且必要的发展。”“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都没有办法”。《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 5页。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周恩来的基本思路是:以抓生产作为全国的基本任务;以恢复生产作为抓生产的重心,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生产;以农业恢复作为恢复生产乃至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
  周恩来是根据以上思路指导经济恢复工作的。无论是恢复工业、巩固财政、搞活流通、发展外贸,他都强调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作用。第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基础。1949年12月,周恩来在分析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时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消或忽视乡村这个广大的农业基础。”“如果没有广大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是不可能的。目前的任务首先要恢复农业生产,然后再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城市离不开乡村而且要依靠乡村,工业离不开农业而且要以农业为基础。”③同上书,第8—10页。农业对工业的基础作用,当时周恩来指出了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增加他们对工业品的需要和对工业原料的供应,也就可以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其二,轻工业的原料,绝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今年全国棉花产量为八百多万担,明年计划增加到一千三百万担。如果没有这一千三百万担棉花,一百万纱锭就得停转”。其三,如果没有农业提供粮食,工业人口和城市人民就不能生活下去。“京、津、沪三地一千万人口的吃穿都要靠乡村来供应”。③其四,发展重工业也要依靠农业来积累资金。
  第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巩固国家财政的基础。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农村的负担;二是来自城市的负担;三是国家企业的收入;四是预支即借债。1949年12月,周恩来说:“现在农村负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一点四,城市负担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九,而实际上许多税收如盐税、货物税、屠宰税等,很多还是要转嫁到农民身上的。”《周恩来选集》下卷,第6页。1950年4月,他又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比重约占百分之九十左右,现代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在国家税收中农业税也占一半以上,这些在量上是很大的。”《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60—161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把土地改革、兴修水利、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当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首要条件。
  第三,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搞活流通的基础。1951年3月9日,政务院第75次政务会议,讨论中国人民银行1950年工作简要总结与1951年工作计划及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1950年工作报告与1951年方针任务时,周恩来说,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就要求出售农产品和换回工业品。这种物中易其流的任务就落在金融贸易方面来。贸易部门不仅要收购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还要以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帮助工业生产,以适应农民的需要。城乡交流起来后,呆货即少了,城乡皆动起来。1952年10月25日,周恩来进一步指出:“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购买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增产后,农产品如粮食、油料、工业原料、土产、畜产等,不仅可以供应国内市场的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势必会刺激市场的活跃。”同上书,第237页。
  第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发展中外经济交流的基础。1949年12月,周恩来说:“我们明年增产一百亿斤粮食,四百多万担棉花。粮食增产了,可以增加出口,换取外汇;棉花增产了,可以减少进口,少花外汇。”《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1页。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在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时指出:“我们开国以来就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