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源成了当时联邦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澳大利亚没有推行义务兵役制而实
行志愿兵役制,兵源没有根本的保证,使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可以说在整个
大战期间,兵源问题始终是政府面临的最大而又最头疼的问题。许多在野人
士建立了“兵役鼓动委员会”,号召适龄青年报名入伍,宣传义务兵役制的
优越性。但当时执政的工党,一向反对义务兵役制。作为工党领袖的费舍,
身为总理,当然对兵源问题十分头疼,也十分忧虑,但无可奈何。他深知,
在兵役问题上作任何改变,均会招致工党分裂的严重后果,因此不敢擅自更
改兵役制。当有人询问政府是否推行义务兵役制时,他只好违心地答复“政
府决不推行义务兵役制”。费舍明知志愿兵役制不可能满足战场上每月必须
补充至少5000 人的需要。在进退两难之际,他于1915 年10 月毅然辞去总理,
改任驻英国高级专员的清闲职务,工党另一领袖休斯继任总理。
威廉·莫理斯·休斯,1864 年生于伦敦,威尔士人,曾受过很好的中学
教育,担任过中学教师。1884 年移民到澳大利亚。昆士兰一所学校曾聘请他
任教师,被他谢绝。在80 年代,他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当过碎石工、牧场
巡界员、海员、饭厅管理员、牛贩子、剪羊毛工、演员、货物核对员和管家。
年轻时他吃过许多苦头,经历过许多磨难。1890 年,休斯成了悉尼海边一家
商店的老板,出售旧书、锁、雨伞之类的东西,接触不少码头工人。他这时
开始研究工人状况和社会史,并加入了码头工人联合会。在90 年代大罢工
时,休斯积极参加,当选为码头工人联合会书记,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表现十
分出色,因而不久又当选为全澳码头工人联合会主席。他还是新南威尔士工
党创建人之一。1894 年当选为立法会议议员。1901 年又当选为澳大利亚联邦
国会议员。与此同时,他研究法律,卓有成效,于1904 年成为英国王室的法
律顾问。休斯于1952 年去世,终年88 岁。就才能而言,休斯远远超过费舍
及其他工党领袖,是工党的权威智囊。他出任总理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战争
中来,忠实地执行了帝国战时内阁的旨意,被称为“澳大利亚小兵”。
二、欧亚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澳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欧洲有西欧战场、东欧战场、巴尔干战场。
在亚洲有西亚战场,在非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一些战场,但主要战场在
欧洲,而欧洲战场的主力军,除英法军外还有俄国军队。德军一开始严格执
行“史里芬计划”,企图避免两线作战,但战争一开始,它得在几个战场上
作战,“史里芬计划”破产了,小毛奇将军下台,法金汉将军取而代之。法
金汉改变了先西后东的战略方针,即把东欧战场作为1915 年的主攻矛头所
向,因而俄军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之后,俄军处
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所受压力更大。
此外,英法联军在制定1915 年作战计划时,于1915 年1 月向俄军最高
统帅部提出要求,要求俄军在东欧战场上采取积极行动,以减轻西欧战场上
的压力。俄军最高统师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考虑到自己所承受的压力愈
来愈大这一严酷格局,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基本点是要求英法联军
必须在达达尼尔海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实际上,英国最高军事当局早在1914 年12 月就制定了在西亚采取军事
行动的计划,其要点为:英法联军强行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炮轰君士坦丁堡
(今伊斯坦布尔),目的是削弱土耳其的军力,解除对苏伊士运河的危险和
减轻对俄军的压力,并打通通往巴尔干和俄国的通道和切断土耳其同德奥的
联系。因此俄国的要求正中英军总参谋部的下怀。英法军事当局还认为,如
果西亚战场进行得顺利的话,意大利会加速脱离同盟国而站到协约国方面
来,这将是协约国的重大胜利。英法同俄国的这一协约在3 月末4 月初做出
了最后的决定。
在2 月,英法就调集大批海军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从此开始了著名的达
达尼尔海峡战役。英法两国参加的海军力量是:11 艘战列舰、1 艘战列巡洋
舰、4 艘轻型巡洋舰、16 艘驱逐舰、7 艘潜艇、1 艘携带6 架水上飞机的水上
飞机母舰、21 艘扫雷舰、1 艘炮舰以及大量辅助性船只,其中战列舰和战列
巡洋舰编为三个中队。该战役先由英国海军中将卡登指挥,后因卡登患病,
改由海军中将德·罗比克指挥。
达达尼尔战役从1915 年2 月起到1916 年1 月9 日止,近11 个月,整个
战争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915 年2 月19 日到3 月18 日为第一阶段;3 月
18 日到1916 年1 月9 日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英法海军强攻达达尼
尔海峡,遭到惨败。澳新军队没有参加强攻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仍在开罗附
近进行军事训练。在第二阶段中有两次大的战斗,一次是4 月25 日派陆军进
攻加里玻利半岛,以便从背后占领土耳其的炮台,控制海峡,使舰队易于突
破性地穿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二是8 月6 日再派几个陆军师强行在苏拉夫湾登陆。这两大战斗,澳新军队
都参加了。
4 月1 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远征军接到停止一切休假的命令。这一
命令是根据1915 年1 月,帝国战时内阁决定澳新远征军调往近东作战而下达
的。4 月3 日,澳新军队乘火车到达亚历山大港,然后改乘船奔向达达尼尔
海峡,参加了加里玻利登陆战,一直打到1916 年1 月9 日澳新军奉命撤退,
乘护航舰队的船只返回埃及。
英国军事当局原拟把澳大利亚远征军分散到英军各部去作战,遭到澳军
总司令布里奇斯将军的坚决反对,因而澳军保持了一个整体。不幸他在达达
尼尔海峡战役中阵亡,其职务由澳大利亚将军伯德伍德继任。伯德伍德担任
澳大利亚远征军司令达三年之久,后受命担任英军第五军军长。在指挥澳军
方面,怀特将军立有汗马功劳,对澳军的改组、作战计划的制定、指挥加里
玻利登陆战以及后来胜利撤退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澳新军在达达尼海峡战役
中,统一由英国名将汉米尔顿指挥。
在近东战争中,澳军英勇顽强作战,可与英法军相媲美,因而牺牲颇大,
澳军伤亡达2。66 万人,新军也伤亡7500 人。澳新远征军为帝国做出如此巨
大的牺牲,但同时也锻炼培育出一支具有英勇善战传统的强劲国防军。不仅
大大地提高了澳新军队的声誉和地位,而且还提高了澳新两国的声誉和地
位。因此,加里玻利登陆日“4 月25 日”就成了澳新军团的纪念日。到这一
天,澳新人民都要举行纪念性活动,甚至连英国人也都要在这一天举行纪念
活动,因而“4 月25 日”就成了澳新两个民族的崇高的象征,称之为“安萨
克日”①。
① 安萨克,系英文ANZUK 之音译,即澳新军团之意。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惨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剧烈的震动,
首先导致了英国海军参谋长费希尔海军上将、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辞
职,因为他们,尤其是丘吉尔是这次战役的狂热的鼓吹者。在国际上导致了
保加利亚决心加入同盟国(1916 年10 月14 日),同时在意大利引起了支持
中立观点的人的活跃。
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损失惨重,仅兵力,两国损失16。4 万
人,此外还损失多艘舰船。土军损失亦十分惨重,兵力损失为18。6 万人,许
多军事设施被摧毁。英法联军指挥部决定于1916 年1 月9 日撤军。
伦敦总参谋部决定把澳新军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骑兵留在埃
及和亚洲,以打击土军,保卫苏伊士运河;另一部分,主要是陆军,调往欧
洲西部战场,即调往法国,配合英法联军作战。实际上,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是澳新军队在后来欧亚战场大显身手的一个前奏曲。
留下的骑兵先于1916 年在肖伏尔将军统帅下参加了叙利亚——巴勒斯
坦战役,后来于1917 年又在艾伦比将军的指挥下参加了加沙战役。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结束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决策人法金汉说服了土耳其
统帅部首脑恩维尔,要他在1916 年对埃及发动一次进攻,目的有二:一是把
更多的英军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