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退役。1805 年被赐5000 英亩土地经营牧羊场而发财。1807 年他领导了反
对布莱总督独裁的斗争。布莱下台后,他出任殖民地政府书记官,实际上成
了殖民地的统治者,仅6 个月便下台。1825—1832 年任新南威尔士立法议会
议员,1834 年在澳去世。综观麦克阿瑟一生,他对澳大利亚最大的贡献是开
创了畜牧业,他是畜牧业的先驱者。他早在1792 年就意识到,澳大利亚殖民
地要发展必须进口各种物品,为此,就必须在殖民地能生产出供出口的物品,
作为进口的支付物。因此他写道:“在距离地球其他文明地区如此遥远的这
个小小居民点,是不会有最终成功的希望,除非它能生产一种用于出口的原
料。这种原料必须用最少的人就能生产出来,而需求量却很大,并且还要能
够经得起长距离海运。”他认为这种产品应是羊毛。因此他在1795 年便常年
雇佣30—40 人饲养家畜。麦克阿瑟回忆了他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的有关美利奴
羊的事,便决心从事饲养这种羊,他于1797 年引进了一些西班牙种的美利奴
绵羊。这时他和其他军官因从事罗姆酒生意及其他商业活动赚了大钱。1802
年,麦克阿瑟在伦敦说服了国务大臣卡登姆伯爵,他被允准在澳大利亚发展
养羊业,接着他带着国务大臣给总督的指示返回悉尼,总督根据指示赐给麦
克阿瑟5000 英亩土地饲养美利奴细毛羊。由此开始了澳大利亚大规模的养羊
业。1805 年,麦克阿瑟又从英格兰的克尤皇家繁殖场搞来另外一些绵羊品
种,进行饲养试验,取得了优良品种,到1822 年就能往英国输送68 吨多上
等羊毛,其质量可与欧洲产的最好的羊毛相媲美,这在英国引起了轰动,因
为当时英国特别需要大量优质羊毛。
英国工业革命在19 世纪20—40 年代正值高潮,为适应欧洲市场对毛织
品大量需求,英国毛织品工厂纷纷采用蒸汽机作动力,采用自动纺纱机和自
动织布机,这样便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毛织品再也
不是什么奢侈品了,需求量迅速大增,反过来又推动了英国机器毛纺织工业
的扩大。这样,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牧羊业所生产的羊毛已远远满足不了英
国多次扩大的近代化毛纺织工业的需求。再者,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适宜进行
大规模的养羊业,有一片长以千公里计的大牧场,降雨量适中,不致引起羊
蹄病。这里地处南纬35—25 度间,气候温和,既没酷热,也没有欧亚大陆上
的严寒。
这些优越的天时地利的条件促使澳大利亚养羊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到19
世纪30 年代,大批的羊群出现在东澳大利亚和范迪门。
养羊业作为澳大利亚的一个主要经济部门的出现,引起了英国资产阶级
的重视,改变着或改变了他们对这个流犯殖民地的观念,从这时起他们意识
到澳大利亚不仅仅是一个流放犯人的殖民地,而且有可能成为一个提供原
料、进行投资和销售工业品的场所。因此他们开始把大批资本投资于这里的
细羊毛生产。这一时期,不少拥有巨额资本的资本家也移民到这里,经营牧
羊场。
这样,出现了史家所称之“牧羊业大跃进”(th Great SguattingRush)。
牧羊人随着日益增多的羊群逐水草向内陆推进,距离东海岸越来越远,规模
巨大的牧羊公司和牧场像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出现。牧羊业的发展还可以从羊
毛出口逐年迅速增长看出来。1810年开始出口羊毛,出口额仅为167磅,第
二年(1811)就猛增1000余倍,出口了17。5万磅,真可谓“大跃进”,到
1830年上升到近200万磅(1967 309磅)。
畜牧业的大跃进,在颇大程度上推动了澳大利亚社会的进步。澳大利亚
著名学者汉考克(Hancook)教授说:“羊毛使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有偿付能力
的国家,并最后成为一个自由的国家。”从此,澳大利亚开始被称为“骑在
羊背上的国家”。
畜牧业的大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许多困难。距离东海岸愈远,
愈荒凉,愈缺乏水源,还经常遭到土著黑人的袭击和丛林盗匪的抢劫。由于
没有道路,运进食品,运出羊毛,尤其把羊毛从收购站运到港口极度困难,
因为那时羊毛多半是由私人托运到英国去销售。1825年至1827年持续三年
大旱,羊只大量死亡,出口的羊毛下降到最低点,因而出现畜牧业危机,许
多牧羊场倒闭。但是这些困难都被开拓者所逐一克服了,因而迎来了19世纪
30年代的畜牧业的起飞。
农牧业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白人人口的增长,为其他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
展创造了条件,其特点在民族农牧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民族工商业。到1807
年,新南威尔士出现了陶瓷厂、制帽厂、制革厂、酿酒厂、制鞋厂、成衣店、
白铁店、木材厂、面粉厂以及煤矿、石灰窑、制砖厂。。。1819年又出现了
银行,如悉尼储蓄银行和新南威尔士银行。1820年以后工业有了新的发展,
其中最突出的是塔斯马尼亚(范迪门)成了造船工业的中心。
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1826—1830年,年平均出口额达15。3万英镑,
进口年平均额为58万英镑。这时出口主要产品还不是羊毛,而是海豹皮、鲸
油和木材,但自1820年以后,羊毛出口值在出口总值中的比例逐步增多。
总之,到1830年,澳大利亚这个流犯殖民地逐步形成了与殖民地相对立
的民族经济,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畜牧业是民族经济的典型代表。
三、塔斯马尼亚殖民区的建立
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养羊业的发展,扩大了殖民地范围,移民的增
多又导致开辟出一些新的地区。内陆探险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可供发展牧业和
农业的地区。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他们要求建立新的殖民区
以适应他们扩大活动范围的要求,换句话说原来唯一的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已
不符合新的发展要求了。这时海洋大国法国经常派探险船来澳大利亚,为了
防止法国也必须扩大殖民地。
1788年,英国宣布占领的仅仅上东经135度以东至沿海地区,其中包括
塔斯马尼亚,因为那时尚不知该地是一个岛屿,被认为是澳洲大陆的一部分。
在金总督任职时,英国人为了防止法国人占领该岛以及在那里捕鲸和进行鲸
油与海豹皮贸易,决定占领它,并向那里移民。1803 年,金总督派一个由士
兵、自由移民和犯人组成的探险队到达塔斯马尼亚南端之德文特河畔并在这
里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1804 年初,大卫·科林斯中校率探险队去这个殖民
据点,奉命接管了这里的管理权,选定了殖民区首府的地址,命名为霍巴特
城,并被任为该殖民区的副总督,直到1810 年他去世。在1804 年,金总督
还派遣佩特森上校率探险队去塔斯马尼亚北端勘察,建立道尔林普港,接着
选择了殖民区移民点,即今之隆塞斯顿,他亦被任命为该殖民区副总督,从
此开始向这里移民,南北两殖民区的移民主要是犯人。后来又在塔斯马尼亚
西海岸发现麦夸里港,并把重要流犯移往之里。这样,澳大利亚又出现了第
二个流犯殖民区。应指出的是,这时塔斯马尼亚是新南威尔士的一部分,并
且名字叫范迪门殖民区。
自从科林斯死后和佩特森走后,南北两殖民区,只派一个副总督直接管
理,换言之,塔斯马尼亚统一为一个殖民地了。副总督不再由总督任命,而
由英王任命了。统一后的第一位副总督是达维上校(1813—1817 ),他曾在
纳尔逊海军大将指挥下参加过特拉法加海战,立有战功。1825 年帝国国会通
过法案,将范迪门殖民区从新南威尔士分离出来,建立单独政府和7 人组成
的立法会议,议员由英王指定,这样塔斯马尼亚正式建立起殖民地。建立正
式殖民区后的第一任总督是乔治·阿瑟上校。同时还建立一个行政委员会作
为总督的参谋机构,司法机构有高等法院。1833 年流犯已达17000 人。
四、西澳大利亚殖民区的建立
塔斯马尼亚殖民区建立与巩固之后,英国殖民者即将视线转向澳洲大陆
的西部地区。自18 世纪中叶以来,英法长期交恶,拿破伦战争又进一步恶化
了两国关系。法国对英国占领东澳大利亚甚为嫉妒,多次派探险船向澳洲沿
海水域探查,大有同英国争夺领土之势,例如1788 年1 月当菲利普总督率犯
人刚刚到达植物湾时,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