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司”,进行军事防御和军事屯田,建立起军事组织系统。辽东都司设都指挥三员:一是都指挥使,管全镇的军务;二是都指挥同知,管军事;三是都指挥佥事,管军屯。都司下设卫:有卫指挥使、卫同知、卫佥事;卫下设所(千户):正千户,管全所军务。一名副千户,专管军事。另一名副千户,专管屯田;千户所下设有堡(百户)、台(总旗)等。辽东镇是由朝廷派总兵官镇守,派巡抚、太监等在辽东监镇。辽东镇有严密的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从鸭绿江开始,往西大约有1000公里。
辽东镇的防御体系,以城堡为依托,以军队为防守。
辽东防御城堡,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五级,组成防御体系。
镇城:有两座,一座是辽阳城,为辽东都司城,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另一座是广宁城(今辽宁北宁市),为都指挥使分司城,是巡抚及总兵驻地。初期都指挥使司在辽阳,都指挥使司分司在广宁。巡抚和总兵驻广宁,因其更靠近蒙古,军事地位格外重要。后来满洲兴起,隆庆元年(1567年)辽东军政重心移到辽阳。
路城:辽东镇下设东、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东路辽阳城(兼),南路前屯卫城,西路义州卫城,北路开原卫城,中路广宁城(和镇城合一)。
卫城:各路下分管二十五卫,有些卫单独建立了防御性的卫城,如宁远卫城、铁岭卫城、沈阳中卫城、金州卫城、复州卫城、海州卫城、盖州卫城等9座。后来袁崇焕镇守宁远卫城,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以后将要专门讲到。
所城:卫下计有127所,所依托的城为所城,其规模较小。以下要讲到的抚顺,就是个所城。
堡城:也称台堡,有107座。
镇、路、卫、所、堡,众多城池,依托长城,构成一个强固的防御体系。辽东的军队,实行卫所制。设总兵官一员,协守或分守副总兵一员,其下有参将、游击、守备、备御等。卫所的建制,据《明史?兵志》记载,一个卫的驻军大体上5000人上下,一个所的驻军大体上1000人上下,下面还有百户(100人上下),再下面是总旗(50人左右),再下面是小旗(10人)左右。约相当于现在的军、师、团、营、连这么一个体系。后来实际兵员数有变化。这样,辽东镇组成了一道井然有序、层次分明、互相联系、依托长城的强固防线。辽东镇的总兵一任一任很多,跟本书关系密切的一个总兵就是李成梁。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李成梁守辽前后30年,他经营的辽东战守格局,一直影响到明末。
李成梁,生于1526年,死于1618年,享年93岁。他的先祖在朝鲜,明初内附,就到了辽东,后来落籍到铁岭,因军功授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李成梁出身将门,史载他“英毅骁健,有大将才”。但李成梁小时候因为家境不富裕,不能袭职,直到40岁还是诸生。后来得到一位巡按御史器重,资助他到北京,才得以袭职。后因军功,升为参将,又升为副将,直至升为总兵官。李成梁升任总兵官之时,恰恰是在张居正当国的时候,大体就是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这段时间。张居正对内整顿朝政,对外支持戚继光和李成梁。所以李成梁和戚继光都有所作为。直到现在,当年万历皇帝为李成梁敕建的牌坊,还矗立在今辽宁省北宁市。李成梁两任辽东总兵,第一次守辽22年,第二次守辽8年,前后30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遏制蒙古;第二,打击海西。
二、遏制蒙古
在明朝,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一,厄鲁特蒙古,在西部,通常称为西蒙;二,喀尔喀蒙古,主要在北部,通常称外蒙;三,漠南蒙古,就是在大漠以南,通常称内蒙。其中重要的部族有鞑靼部、瓦剌部、兀良哈部、科尔沁部、察哈尔部等。各部分合,相互交错,彼消此长,极为复杂。
正如上文说的那样,此时蒙古的军队还有百万之众。这样一股强大的势力直接威胁着明朝首都北京: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己巳之变,史称“土木之变”,蒙古瓦剌军队打到今河北怀来,俘虏明英宗,然后攻打北京;明世宗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的军队又打到北京城下。为此,北京修了外城。2004年重建的永定门城楼,是北京外城南大门的门楼。后面我们要讲到的广渠门、左安门,都是北京外城的城门,是嘉靖年间修的。到万历的父亲隆庆时,俺答汗纳娶他的外孙女即三娘子,他们愿意同明朝和好,互通贸易,所以定了“隆庆和议”。俺答汗死后,三娘子又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死后,再嫁给他的孙子。史书记载,三娘子“历配三王”。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这样,明朝和蒙古俺答部20多年没有战争,相对来说,西北部比较安宁。但是,这时候蒙古的另外一部,土蛮部的势力东移,主要移到辽东地区,这部分蒙古的势力很强大,他们的骑兵数以万计,集合起来以十万计,经常骚扰辽东地区。纷扰情况,非常严重。
蒙古土蛮汗等犯扰辽东:少者一两万骑,多者一二十万众,饮马辽河,屡犯锦州,旁及金州、复州、海州、盖州,震惊开原、铁岭、义州、广宁,声势浩大,烟尘蔽天,“杀掠数万,村堡荡然”。所过之处,焚掠几尽。到万历年间,张居正任用李成梁守辽,抵御蒙古犯扰,取得重大成绩。
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十二年(1584年),就是到张居正死后、袁崇焕出生的那年,李成梁一直在辽东抗击蒙古犯扰势力。此前十余年间,辽东三员大将战死,李成梁镇辽后,重要的战役,可列出五次:
第一次,万历三年(1575年),土蛮汗率领10万骑,号称20万骑,抢掠锦州、义州一带,李成梁率兵进行抵御,大败蒙古骑兵。朝廷加授成梁太子太保。
第二次,万历六年(1578年),土蛮等几个部大举犯辽阳、锦州等地。辽阳是明朝辽东的首府。李成梁率军迎击,斩获1745级,取得大捷。成梁因功受封宁远伯,赐大红蟒袍。
第三次,万历七年(1579年),土蛮等大举攻锦州、广宁。总兵李成梁先后斩1287级,夺马牛羊驼4261头匹。明廷以辽东大捷,告祭郊庙。
第四次,万历八年(1580年)八月,土蛮等聚4万余骑,“人牵牛二角、羊三头”,攻略辽东。也就是说,每一个骑兵牵牛一头,羊三只,这些牛羊就作行军的食粮,没有吃的就杀羊,再没吃的就杀牛。李成梁提兵出塞,杀到其大营,斩750级。因获大捷,明廷告祭郊庙,敕建“宁远伯李成梁石坊”。
第五次,万历九年(1581年),土蛮纠合九部,一共有10万联军,大掠辽东,还扬言要攻打北京。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一片惊恐,人们争着从安定门出去逃难,因为拥挤,每天都有被踩死者。通州百姓想夺船从水上逃走的,不少人落水溺死。可见当时京师惊慌到何种地步。
以上史实说明,辽东地区蒙古势力连年攻掠,形势严重。但是,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明军辽东军事防御比较严密,有力地阻击了蒙古贵族势力骚扰;再加上后来土蛮汗去世,另外一个重要的蒙古族首领也死了,蒙古各部矛盾纷争,互相倾轧,逐渐走向衰落。相对来说,这个地区比过去安宁了一些。但是,按下葫芦瓢又起。原来蒙古势力到鸭绿江,控制着女真的势力,蒙古势力衰弱之后,女真的势力又抬头了。李成梁没有料到,他打击蒙古势力的同时,也为女真发展扫清了障碍;而女真势力,将是更强悍的对手。
三、打击海西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四大部分。其中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离明朝辽东腹地较远,又居住分散,对辽东构不成威胁。对辽东影响较大的是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四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叶赫部和哈达部。所以李成梁用兵的重点就指向了叶赫和哈达。为此,李成梁对叶赫和哈达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军事打击。
第一次,设“市圈计”。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明辽东巡抚李松、总兵李成梁,利用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