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阙特勒神色一凝,沉声问道:“应该如何下手?请岳父指点。”
  二人遂在帐中密议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每当战争失败时,都是一次权力洗牌的时机,在突厥汗国也同样如此。阴谋政变正笼罩在汗廷,但默啜因战败而陷入悲愤的情绪中,丧失了往日的智慧,竟然对如此容易察觉的危机也浑然不知。
  时突厥汗廷率主力正在往北迁徙,大军随行。暾欲谷挑选出几十个精锐部落勇士,先去搜索前路的一片树林,因同是自己人默啜身边的亲信也就没有重视。不料等默啜骑着马从道路上经过,树林里突然暴起一群武士站在山丘高处以强弓射之,默啜猝不及防身中数箭率落下马,身边的亲信也多有中箭者。
  就在这时暾欲谷大喊道:“默啜正将所有突厥带向灭亡的深渊,还不反抗更待何时!”遂带着暾欲谷部落的军队杀了过去,汗帐卫队见默啜中箭士气低落,本是能征善战的勇士竟抵挡不住。
  只见一员大将策马冲得最快,率先突破卫队杀到了默啜身边,默啜情急之下拔出兵器去抵挡,不料“铛”地一声撞击,默啜就感觉臂膀一阵剧痛,脱力失了兵刃飞了出去。原来是使劲之下拉到了右臂的伤口之故,在黑沙城大战时他的右膀受过伤,虽然于性命无碍,但现在还没好利索,关键时刻影响了大事。
  霎时默啜周围的兵卒也围过来救默啜了,暾欲谷见状大喊道:“杀了他!”
  将领听罢手起刀落,只听得默啜一声惨叫鲜血飞溅起来。这个曾经南征北战纵横北方各地的一代骁勇便死在了一个无名的自己人手里。
  没一会儿暾欲谷军队里面就走出来了阙特勒,他喊道:“因默啜一人独断专横,致使我突厥汗国步入今日之境地,默啜已死,余者只要放下兵器则无罪。”
  其岳父暾欲谷也大声道:“阙特勒,英明可汗骨咄禄大汗之嫡子,以前就曾受遗命继承汗位,今日众望所归重新带领突厥各部落重整旗鼓,你们难道要违背天意去和新可汗作对吗?”
  一老一少唱和之下,加上默啜也死掉了,绝大部分部落首领和贵族都认识到了眼前的形势,再僵持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众人纷纷弃了兵器,伏倒在地喊道:“可汗英明,我等愿追随左右。”
  阙特勒面露红光,一扫败仗之后的阴霾,神情之间掩不住的喜色,忙好言安抚众人,一时间前呼后拥很多部落都争相向前支持效忠,一片大好。阙特勒没想到登上汗位竟是如此容易,心下暗自感叹成事非得抓住时机,若是在以前无机可乘之时就算花再多力气也是白费,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拿出胆量奋力一搏。
  大军停了下来,阙特勒就地站在贵族们面前确立了自己的权力。默啜刚刚一死大势便成,突厥各部落都倒向过来,默啜的那些妹夫、儿子们见状也没有能力来反抗了。算来新可汗阙特勒的父亲和默啜是亲兄弟,默啜的亲戚也是阙特勒的亲戚,但这些人在默啜在位时受重用,在阙特勒这里的日子肯定没那么好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默啜的妹夫火拔颉利及石阿失毕等人纷纷上前表态效忠,默啜的儿子小可汗托西和杨我支面无血色也只得放弃抵抗屈膝称臣。杨我支没什么实力,托西却有兵权和支持者,不过在这种形势下又无准备他可不敢贸然撕破脸:此时支持阙特勒的人太多,暾欲谷部落的军队就在眼前,打起来真是束手待毙的局面。
  暾欲谷心里的道理很清晰,他在阙特勒旁边小声道:“托西既然表态臣服,你且先安抚暂时少生枝节,但不能对他们掉以轻心。”
  阙特勒现在对岳父既信任又依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便扶起托西等人道:“同是阿史那族的人,又是兄弟,咱们理应兄弟同心一起让大突厥汗国重新振作起来!”



  第一百零六章 止戈
  唐军从黑沙城北上追击突厥败兵,很快就发现了道路旁的恐怖小山丘,竟是用尸首筑就。这时候已进入深秋气温较低,草原上气候干冷,以至于那些头颅堆在这里还未完全腐烂,有的眼睛还无神地睁着就如死鱼眼,空气中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恶臭,人脸蒙着一层沙土灰白的颜色更增死亡气息,仿佛这里不是人类存活的地方。
  道路上的将士纷纷侧目,薛崇训身边的人小声断定道:“被杀害的定是突厥部落中的汉人奴户。”有幕僚心情愤怒起来:“突厥人残暴不仁,无须以人之待遇!咱们抓的那些突厥俘虏浪费粮食,不如坑之以牙还牙!”
  人们义愤填膺,很快就有人附和:“突厥人这是在筑‘京观’炫耀武功?败军之国耳,做这种事的应该是我大唐帝国。若是将突厥阵亡者与俘虏筑成京观,必比此壮观十倍,以彪显武功震慑蛮夷。”
  张九龄却进言道:“武字意为‘止戈’,炫耀武功非仁者之道,我们更不必像突厥蛮夷一般做下残暴之事引天下人诟病,请晋王明鉴。”
  薛崇训面有怒色,杀气让身边的人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凉意,一个手握大军兵权和国柄的人,一怒就有流血漂橹的可能,所以此时他的愤怒让大家都有些畏惧。
  而跟着薛崇训一起过来的突厥公主阿史那卓亦是面无血色,见到眼前的惨状定是她的族人干的坏事,她从侧后看着一身铁甲的薛崇训,张了张口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时苏晋也开口劝道:“王爷不可因怒而行杀伐之事,万千人命更不可草率决定,何不稍议之后再作决定?”
  薛崇训听罢心道张九龄是有宰相之才的人物,他的话多半考虑得比较远。再加上苏晋也劝他,他便冷静了少许但最让他能保持明智的是“自信”,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让人找到了真正的自信,不是狂妄不是骄傲而是一种成竹在胸,相信自己能把所有事都做得更好。
  过得一会儿他的心情平复,便一副感伤的模样道:“传令将无辜死者的尸身及头颅一并运回大唐入土为安,让亡者魂归故里我们没能保护好汉人子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众人一听大为感动,就连先前义愤填膺要以牙还牙的幕僚也纷纷表示赞同。薛崇训见状心下十分满意,自觉有点影|帝的造诣了,又想有时候咄咄逼人的气势并不一定能表明自己的强大,反而退一步的仁义更能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力量当然此时的仁义只是做做样子,薛崇训心道无论是北方还是内地都有许多矿山,用那些俘虏做苦力榨取他们最后的价值与杀之有何区别,区别只是前者好让世人接受一些。
  他内心的暗处从来没有改变过,一如阴雨绵绵的雨天。但现在他的处事无疑更加成熟了,越来越悟到身处高位必须占有大义和仁者的形象,以正面示人方是王道。无论你内心是善还是恶,要合大流必须得表现出善的一面。这次攻伐突厥的成功正是这个理念的实践,突厥汗国成功地变成了暴政,薛党的军队完全迎合了北方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及展现出了正义之师的所作所为。
  薛崇训一时的“表演”不仅让张九龄等明智的谋臣点头赞许,也在不露痕迹中感动了旁边的阿史那卓。阿史那卓虽然是突厥人,但见薛崇训这副忍辱负重的感伤模样,不禁对他和死去的汉人都产生了同情心,甚至觉得真是自己的族人对不起汉人。
  薛崇训心道:一场看似正义与邪恶的战争,其实不过是在争夺生存空间而已。
  大军晚上扎营,苏晋单独求见薛崇训,入帐议事。苏晋进言道:“突厥兵屠杀无辜,王爷何须杀俘回报?正是再次联合各族伐不义的大好良机。此时大势所趋战局明了,万邦岂有不从之理,王爷受尊为盟主水到渠成也。”
  薛崇训点点头,正细想时,忽报张九龄等人求见,他便传之入内,并对苏晋小声道:“先不提盟主之事。”
  苏晋心领意会抱拳道:“卑职明白。”
  张九龄等人进来后看见苏晋和薛崇训单独在里面,便有些诧异道:“苏‘侍郎’与晋王商议何事?”
  薛崇训淡然道:“白天时你们劝阻我杀俘,我以为然,怨有报债有主,正和苏晋说再次联兵伐不义的事儿。这回会盟各族,定是空前盛事大势所趋之象。”
  张九龄道:“只是冬季很快要来了,北方各族很少在寒冬出兵征伐,唐军将士更不适应在严寒中行军。若是再次劳师动众恐怕人马困苦耗资巨大突厥大战失败元气大伤,已难威胁我国,是否有必要再倾耗国力远征还请晋王三思。”
  薛崇训心道:打不打是一回事,我最看重的仅仅是会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