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嵛背さ纳矸葜鞒只闭瘛:巍⒒贫舜锍赡酰桓鲎髡屑艿挚梗桓鑫有蠛汀3こ强拐酱蛳旌螅�30万大军在长城线上一字排开,前方爱国将士为保卫祖国领土不被日军侵占,不顾个人安危,浴血奋战,曾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全国人民深受鼓舞,潮水般地予以支援。然而何、黄亲日派不仅不准主动向日本侵略者出击,却向侵略者暗送秋波,频频接触,乞求停火。
  其实,当时日军也看到自己“军事行动已到达极限”,“较中国军队远为劣势的关东军,战斗力殆已用尽,因此,必须乘胜于最短时间内导致停战。惟恐中国军队以反击的余裕。”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室:《大本营陆军部》第337页。而要求停战就意味着战败,日本当然要硬撑着;而根本无心恋战的蒋、何之流,更急切停战。不过,蒋介石碍于“面子”,谈判前再三指示说:“至于协定一节,总须避免文字方式,绝不能涉及伪国(满洲国)事实之承认以及东四省之割让及相关问题。”②日方也给了点“面子”,答应只是签订一份军事性质的协定。




第一章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的由来(2)



  在谈判时,日本绝不示弱,海军两艘驱逐舰朝颜号、夕颜号停泊在塘沽港,将炮口对准会场,以示威胁。日方代表冈村宁次(日本关东军参谋副长)拿出一份印好的《停战协定草案》,铁板着脸说:“这是关东军最后方案,一字不能变更,中国代表团应在一小时半以内(上午十一时以前)作允诺或不同意的答复。”中方代表熊斌(国民党北平军分会总参议)也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意见书。不料,冈村宁次大怒,叫喊起来:“对于停战协定案,只能有‘诺’和'否’的回答,不能有其他的表示!”
  熊斌一下子透不过气来,没法吭声了。他拿起笔来,缓慢地划上耻辱的一笔。
  日军在长城沿线划定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标志之一。
  《塘沽协定》终于在1933年5月31日上午10时签订。长城抗战彻底失败。
  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的签定,在祖国大地上划出了两条“屈辱线”。
  一条是尽人皆知的《塘沽协定》中明文规定的所谓“军事分界线”,西起延庆,经由昌平、顺义、通县、香河、宝坻至芦台。从“军事分界线”至长城线内的冀东地区,成为所谓的“军事缓冲区”,中国、日本军队都撤出“军事缓冲区”。这条“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及热河的占领。所谓的“军事缓冲地带”的冀东,实际上成为伪满洲国的一道屏障,又是日本扩大对华北侵略的“滩头阵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对华北以至全中国侵略战争的扩大,这条“军事分界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只在万里长城这历史长卷上留下了一笔屈辱债。
  再一条“屈辱线”是鲜为人知的伪满洲国的所谓“西南国境线”。这条线的划定,没有经过中日协商谈判,也没有写进任何协定条款,而是由日本单方面划定的。
  《塘沽协定》中含糊其词地规定日军“回到大致长城一线”,日本侵略者却毫不含糊地沿着长城,从山海关到独石口一线,划定为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把新占领的热河省正式划入伪满洲国版图,而且“顺手牵羊”,将长城外侧原来归属华北的兴隆、青龙两县及密云、怀柔、延庆、赤城各县的部分地区,一古脑地划入伪满洲国。行省已任人宰割,又何惜这县、区之地,国民党政府对入侵者抢占领土的强盗行径未置一词。这条“国境线”也就成为后来制造“无人区”的中心轴线。
  日本国策所系的“生命线”
  万里长城,华夏古老文化的象征,却被隔海而来的侵略者当作什么“国境线”,是有深刻历史渊源的。
  这要从日本所谓的既定“国策”即“大陆政策”说起。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这就是其“大陆政策”的基调。而首先征服满蒙,是其“大陆政策”的先决条件。据《日本近代史资料》记载,日本军本部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从战略上来观察,它(指满洲)本身就形成一个战略关键据点,在这里形成帝国国防的第一线”,是“日本的生命线”,是“战略枢纽之地”。所以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中国东北四省,就形同吞到肚里的一块肥肉,是至死也不肯吐出来的。在其侵占了东北的14年过程中,始终将满洲与日本本土视为“一个整体”,完全置于其绝对控制之下。




第一章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的由来(3)



  按着日本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满洲既是日本的“国防第一线”“生命线”,那么,在长城线上划定的“满洲国西南国境线”,也就是日本的“国防第一线”“生命线”的最前沿防线了。
  日本这种“确立满洲”的“国策”,从其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1937年12月2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通过德国向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谈判”条件,在其拟定的《日华媾和谈判细目》的九项条款中第一条就是“中国正式承认满洲国”。《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50页。嗣后的一系列斡旋“和平”的国际交涉中,日本方面的条件有许多变化,但是始终坚持“承认满洲国”。直到其覆亡前夕,1945年5月11日,日本祈求苏联出面斡旋,“体面地结束战争”,提出了诸多对苏联的“让步”条件,甚至依然按其强盗的逻辑,提出将中国的内蒙也“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然而仍然坚持“维持满洲帝国的独立”《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537页。
  在日本的整体军事力量配备上,将其最精锐的战略总预备队70万关东军,不是驻在日本本土,而是盘踞在中国东北。直到战败前夕,日本军界甚至叫嚣宁可放弃本土,也不放弃满洲。足见满洲在日本侵略者心目中的地位。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日本侵占热河之后,就把热河纳入伪满洲国体制,加强统治。特别是在其所谓的“西南国境线”上,更采取了一系列“固边措施”,重兵防守,加强控制,在长城沿线各大小关口都设置了边防警察署(所)及边境海关等机构,严密封锁,俨然成了不可侵犯的“国界”。所以到后来,当其“国界”受到“侵犯”时,就采取了制造千里“无人区”的残酷措施,构造成庞大的战略封锁线。可以说,“满洲问题”就是“无人区”的宏观背景,而“无人区”斗争则是反映“满洲问题”的一个聚焦点。
  抗战到底之“底”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相当长的时期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一直在策动“远东慕尼黑阴谋”,企图以牺牲中国东北为筹码,求得与日本的妥协。而国民党政府不但当初以其“不抵抗主义”断送了东北,而且在国际“远东慕尼黑”阴谋策动及日本的诱降攻势下,屡屡动摇。实际上,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始终同日本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秘密接触和谈判,包括亲日派黄郛、蒋介石小舅子宋子良等人。在所有同日方谈判中,对日本强硬坚持的“承认满洲国”的条件,中方代表都采取默认的态度。




第一章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的由来(4)



  中国共产党坚持最彻底的爱国主义立场,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同一切妥协投降及“远东慕尼黑”阴谋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且以实际行动,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实现收复东北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
  1936年7月16日,美国记者斯诺访问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出现的对日妥协的舆论,斯诺问毛泽东:“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北?”毛泽东明确申明共产党的立场,说:“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44页。毛泽东在《反对投降活动》一文中,对“远东慕尼黑”阴谋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特别是针对蒋介石准备牺牲东北的错误言论,明确地指出,我们共产党坚决“抗战到底,打到鸭绿江边,收复一切失地”。同上。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