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六计》不分卷。全书共分六套三十六计,前冠一段总说文字,后附一段残缺的跋语。具体篇目如下:
总说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代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跋(残缺)
六套计中,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是处于优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每计的名称多取之于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形象易记。每计的顺序是先出计名,次作解语,再加按语。解语前半部分多引自兵法,后半部分多引自《易经》,理性较强,比较难懂。书中自称,〃解语重数不重理〃,认为,〃理〃只能说明设谋定计的一般规律,而〃数〃才能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按语又是对解语的阐释,一般先理论上阐述,后举实例相参证,较易理解。如第十六计〃欲擒姑纵〃的按语,先解释〃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已。〃然后引武侯擒孟获事参证,〃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三十六计》可以说是集古代兵家〃诡道〃之大成,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由于它以《易经》的阴阳燮理,推演兵法的奇正、刚柔、攻守、进退、主客、虚实等的相互转化,所以,全书含有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如它在〃总说〃中就指出:〃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从〃数〃与〃术〃、〃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推演出了计谋的运用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可生搬硬套和预先凭空安排。这就为全书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辩证方法。它在每一计的解语中都能注意到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转败为胜;还注意到了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认为〃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当战争的形势发展到必然会有所损失的时候,要用局部的损失来换取全局的胜利。全书还贯穿一条战略战术原则,即形势不利不要冒进,敌人强大时不要硬攻。形势对敌有利时,要〃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敌人〃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书中还谈到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和计谋的关系,认为〃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阵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意思是关于战争之事,内容极其繁多,例如强国、练兵、选将等等,但战争有一定规律可循,作战的经验也可以取鉴,借以获得教训;然而战争中的对战之策,即阴谋奇计却变化多端、光怪陆离、不易掌握。所以它指出:〃'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将帅需潜心研究,因时、因地、因敌制变,恰当运用〃攻心夺气〃等战场的一切诡诈奇变,以实现〃胜之转机〃的目的。
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本书辑录三十六条计谋汇编成书,只是借用阴阳学说中的太阴六六之数,来安排它的所谓每套六条,一共六套,六六三十六条计谋。并非军事上的计谋只有三十六个。实际上,正如本书跋语中指出的,战争中的计谋变化万端,光怪陆离,不可胜数。本书只是对古代部分计谋的概括归纳。二是关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是说当处于完全劣势,面临败亡的时候,〃走〃是上策,而不是说〃走〃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一策。这从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以避魏的战例(事见《南史·檀道济传》)和本书的按语诠释中都能得到证明。它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战略。按语中说,当敌势全胜,我不能胜他时,出路只有三条,一是降,二是和,三是走。投降是彻底失败;媾和是一半失败;退却不是失败,而是转败为胜的关键。
《三十六计》总结了以往战争中施计用诈的实践经验,包含有较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至今不无参考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封建糟粕,例如〃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笑里藏刀〃、〃混水摸鱼〃、〃偷梁换柱〃、〃美人计〃、〃苦肉计〃等计中反映的封建割据战争中那些尔虞我诈、掠夺兼并一类落后、反动的思想内容。内容编排上也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地方。
《三十六计》现存版本有:成都兴华印刷所1941年土纸翻印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图书资料馆1962年内部印本、炮兵学院训练部1963年译注本、济南军区司令部1964年翻印政治学院印本、武汉军区司令部1973年和1978年抄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译注本(社会科学丛书本)。解放军出版社1981年出版了李炳彦的《三十六计新编》,删去了原书的〃按语〃和〃跋语〃,每一计增加了〃新解〃,增补调整了一些古代战例,增加了一些近代或现代战例。
第四节兵经百篇
揭暄撰。揭暄,字子宣,清初江西广昌人。据载,他〃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揭暄父子传》)他还深明西方算学,著有《璇玑遗述》(一名《写天新语》)等,曾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山林,郁郁而死。
《兵经百篇》又名《兵镜百篇》、《兵法百言》、《兵经百字》、《兵略》、《揭子兵书》、《兵法圆机》等。清道光六年(1826年)成书的《皇朝经世文编·兵政门》录有此书(以下简称文编本)。全书分智篇、法篇、术篇上、中、下三卷,由一百字为题组成一百篇。但文编本所收内容不全,《智篇》删去了〃言〃字;《智篇》之〃左〃字,《法篇》之〃较〃字,《术篇》之〃蹙、、半、静〃等字均佚。清光绪年间江都吴明经酉书从沈阳书肆中购得一书,题名为《揭子兵书》,其卷次和百字分目与文编本均相同,而且文编本所删一字和所佚六字具存,为本书的完璧本。其与文编本所不同的是,下篇〃术〃字为〃衍〃字。孰对孰误?一种意见认为〃衍〃对,理由是下篇28字非智、法二篇所能概括其范围,故以〃衍〃名篇,取诸推阐无尽之义,文编本系由〃衍〃〃術〃(术的繁体字)形似而致误;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术〃对,其理由是〃术〃字在《说文》里训为道,古代兵家莫不以智、法为用,以道为体,下篇28字始于〃天〃而终于〃藏〃,〃天〃为道之本原,而〃藏〃为道之归宿,以〃术〃名篇是正确的。
《兵经百篇》将军事上各方面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百个字,每字之下有一段论述,又大体按权谋、形势、阴阳的分类标准,按内容属性分为智、法、术三篇(有的版本〃篇〃作〃部〃)。智篇主要讲计谋方略,共收28字,即:先、机、势、识、测、争、读、言、造、巧、谋、计、生、变、累、转、活、疑、误、左、拙、预、叠、周、谨、知、间、秘。法篇主要讲练兵用兵之法,共收44字,即:兴、任、将、辑、材、能、锋、结、驭、练、励、勒、恤、较、锐、粮、行、移、住、趋、地、利、阵、肃、野、张、敛、顺、发、拒、撼、战、搏、分、更、延、速、牵、勾、委、镇、胜、全、隐。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