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韬》)等即为此意。在古籍中,有时它又专指兵书,如孙武〃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史记·孙吴列传》),〃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史记·淮阴侯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吴起兵法,世多有〃(《史记·孙吴列传》)等句中的〃兵法〃都是指兵书。〃兵法〃作为兵书类目,是有关军事理论方面兵书的统称。
最早反映这类兵书的类目是《七略·兵书略》中的〃兵权谋〃和〃兵形势〃。〃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古代虽无战略、战术之区分,但从上述解释中可以看出,前者侧重战争基本理论和战略问题的研究;后者侧重战术问题的研究。由于战争和战略的基本理论今古差别不大;战术问题虽今古不同,但其理多相通,后人亦能理解借鉴,所以,兵法类兵书流传下的最多。《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兵书四家,唯兵权谋家、兵形势家有传世之作,其原因就在这里。
兵法类兵书以《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及对这些兵书的注释之作为代表。它们从理论的高度论述军事问题,揭示战争和军事的一般规律,富有哲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类兵书产生和成熟早,数量多,流传广,价值大,影响深远,居各类兵书之冠。故以兵法类兵书为首,且举例亦较他类为多。
〃兵书与诸子,实堪并列。〃(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5年版)兵书有诸子之论,诸子亦有兵家之言。所以,阐述战争和军事原理之书,亦存于诸子书中,如《老子》之《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六章》、《五十七章》、《六十八章》、《六十九章》、《七十六章》;《管子》之《七法》、《兵法》、《参患》;《荀子》之《议兵》篇;《吕氏春秋》之《孟秋》、《仲秋》、《季秋》三纪;《淮南子》之《兵略训》等,都有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精辟论述。西汉任宏曾将诸子《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子》、《墨子》等十家二百七十一篇单独著录于《兵书略》,后被东汉班固误以为重复著录而省掉。诸子论兵篇章实为古代兵法的一部分。
第二节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他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完因内乱逃奔齐国,并改姓陈为田。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后来,因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孙武由齐国到了吴国。经伍子胥引荐,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吴王的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吴列传》)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宋代朝廷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它系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
《孙子兵法》在战国末期和汉初已很流行,当时流行的就是〃十三篇〃文本,〃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吴列传》)到汉成帝时,任宏论次兵书,定著《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根据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发掘出的竹简《孙子兵法》和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西汉墓发掘出的木简《孙子兵法》佚文,以及流传至今的《史记·孙吴列传》,均有〃十三篇〃的记载,说明〃十三篇〃是《孙子兵法》的本文。〃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可能是后人附益的内容。东汉末年,曹操删去了附益的部分,专为〃十三篇〃作注,恢复了〃十三篇〃的本来面目,使〃十三篇〃得以完整地流传至今。其他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先后佚失。但从银雀山汉墓竹简和上孙家寨汉墓木简的《孙子》佚文以及散见在史书、类书中的《孙子》佚文看,《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也确实存世过,任宏、班固的著录是有根据的。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第一《计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提出了〃五事〃〃七计〃、〃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第二《作战篇》,主要讨论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实行作战指挥问题,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造成锐不可挡的有利态势;第六《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中心讲用〃示形〃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七《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第八《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各种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提出了〃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第九《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地形篇》,主要论述地形的种类与作战的关系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还提出了〃视卒如爱子〃的观点;第十一《九地篇》,主要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火攻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第十三《用间篇》,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提出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孙子兵法》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贯穿于全书始终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仍是科学真理;它重视人事,反对天命,不信鬼神;它含有弱生于强、强生于弱的矛盾转化思想、〃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辩证分析的思想、〃兵无常势〃的发展变化思想等。在战略战术方面,它重视战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主张〃慎战〃、〃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把战略的内容归纳为〃道、天、地、将、法〃五个要素,并指出将帅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这五个战略要素,才能够打胜仗;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因敌而制胜〃,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作战对象等而采取不同的打法;要〃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在军队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把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要素之一;主张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以法制原则治理军队等。当然,《孙子兵法》也存有糟粕,如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夹有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成份;在历史观方面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提倡愚兵政策等,都是应该进行批判的。
《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译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子兵法》饮誉千年,传抄翻刻者历代不断,自曹操开注《孙子》先河之后,更是注家蜂起,产生了众多的版本,有抄本、印本、纸本、竹简本、白文本、注解本、单行本、丛书本、汉文本、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