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厥槟恐屑焖鞯绞嘀郑辔醇屑壑档谋榱鞔吕础U馐欠浅A钊艘藕兜摹
二、兵书的兴盛时期--明清时期的兵书
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这时兵书发展出现第二次高潮。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是:首先,由于战争的客观需要。明清战争概括起来大致有五大类:
一是王朝更迭战争,如努尔哈赤、多尔衮灭亡明朝的战争;二是反抗外族入侵的战争,如明抗倭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雅克萨之战、鸦片战争等;三是国内统一战争,如明攻灭夏蜀之战、明攻取云南之战、清平定三藩之乱、清廷与准噶尔部之战等;四是农民起义战争,如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等;五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如明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朱允炆,夺取帝位的战争。明清战争爆发的频率高,规模大。这些战争急需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中积累的新经验急待人们总结。正是在这种客观需要下,兵书著述迅速得到发展。
第二,武器装备的改进和兵学思想的革新,对兵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清时期武器装备有了较大发展,火器经过改进,尤其是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兵器,杀伤力大大提高,种类增多,逐渐在战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武器的发展引起军队编制、后勤供应、战略战术、作战指挥等方面的变化。如军队中出现了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在战术上,为了减少伤亡,产生了低姿跃进的作战形式和小而散的战斗队形等。为适应兵器的改进和兵学思想革新的新形势,一批新型兵书应运而生,如关于火器、火药的兵书,关于军事后勤的兵书,关于新战法、新军制的兵书,以及中西结合的兵书,等等。
第三,政府以兵书考选军事人才,促进了兵书的生产和对兵书的注解。明朝建立之初,太祖便下令,要求军官子孙讲读武书,通晓的人,临期试用;敕命兵部刻印《武经七书》,发给附监读书的公侯、驸马、伯、都督以下武职子孙。
明、清沿袭宋制,设武举,以《武经七书》试士,选拔军事人才。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武生以〃七书〃为进身阶梯,购买诵习。这时,一些文人学士纷纷为〃七书〃作注解、汇解之类的工作,除了兵部、国子监等政府机构刻印〃七书〃以外,书肆也乘机大量翻刻影印〃七书〃,以倾销谋利。因此,这一时期掀起了一个注解、翻刻、影印《武经七书》的热潮。
流传至今的各种注释、详解、汇解之类的《武经七书》就有一百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清朱墉《武经七书汇解》、清丁洪章《武经七书策题全解》等。
有的实际上就是考试武举的复习题,将《武经七书》中的内容编成问答题,供武生背诵,如《武经标策》,首先列出〃问孙子军形篇,何如?〃、〃问四德修之则兴,为先?〃、〃兵有四机,孰后?〃、〃车步骑三者,为善?〃、〃三略六韬,何如?〃等数十个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录〃题源〃、〃注疏〃、〃题解〃、〃策法〃。〃题源〃录原文,〃注疏〃解释原文,〃题解〃阐发原文意义,〃策法〃解释策眼。
由于以上原因,这一时期兵书发展出现第二次高潮,其重要标志是数量骤增,作者队伍扩大,种类繁多。
明清时期兵书的数量居历代兵书数量之首。据《中国兵书知见录》著录,明清时期的兵书为二千零五部,一万六千六百九十卷,占整个封建时代兵书部数的62%,卷数的71%。
明清时期,冲破了兵书被官府垄断的局面。领兵将帅、文臣幕僚、山野隐士,以及农民起义领袖都加入了著述兵书的行列。一些将帅亲自动手总结自己的练兵和作战经验,如抗倭名将戚继光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俞大猷作《韬钤续篇》等;有的文臣为挽颓局,谈兵著书,如清江南道监察御史江鸿升,从《洴澼百金方》中摘出《训兵六章》,结合评论时局,撰成兵书上奏朝廷;有的军政大员招集幕僚撰写兵书,如明胡宗宪总督江浙等地抗倭军务时,招聘郑若曾入幕府,编辑《筹海图编》,清湖北巡抚胡林翼请幕僚汪士铎等撰写《读史兵略》等;有的文人学士,弃青衿,学兵法,以笔代剑,发愤著兵书,期望有济于时局,如茅元仪、翁传照、郑曰敬、陈澹然等都是书生发愤著兵书的典型,其中陈澹然有感于甲申、乙酉越、缅之亡和甲午战争,愤然放弃科举考试,著成《权制》一书,以期挽救国家危亡;有的隐居山野,终身著述兵书,如《孙子书校解引类》、《续武经总要》的作者赵本学,《读史方舆纪要》的作者顾祖禹等就是终生不仕,倾尽毕生精力著兵书的突出代表,也有一些人隐姓埋名,如《投笔肤谈》、《三十六计》、《草庐经略》等书的作者;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古代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造就了许多名将,但是,宋明以前未见有农民起义军著述兵书的记载,而到清代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一些起义将领开始挥笔著兵书,如东王杨秀清著有《行军总要》,记述适合农民起义军的条规号令,此外,太平天国还撰述颁定了军事制度、军队纪律方面的兵书《太平军目》和《太平条规》,删改武经《孙子》、《吴子》、《司马法》为《武略》,作为考试武士子的教材。这些兵书一直流传至今。尽管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提出超过封建时代水平的军事思想,但农民起义领袖结合农民起义军的特点撰述的兵书,却为古代兵书输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新的品种。
明清时期兵书种类也是最多的。有百科性的兵学巨著,如茅元仪《武备志》等;有军事地理类专书,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有专讲训练的兵书,如《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有阐述火器大量装备军队后的车营方面的兵书,如《车营扣答合编》;有专记冷、热兵器的兵书,如《耕余剩技》、《火龙神器阵法》、《火攻挈要》等;有专门研究阵法的兵书,如《续武经总要》等;有反映海、江、边防的兵书,如《筹海图编》、《洋防说略》、《江南经略》、《明九边考》等;有城市防御方面的兵书,如《救命书》、《防守集成》等,有反映地主武装的乡兵团练类兵书,如《乡约》、《乡兵管见》等;有反映军事后勤的兵书,如《军需则例》等;有将略类兵书,如《将略要论》等;还有军事丛书、类书、辑评体、汇编体等类型的兵书,等等。可以说兵书类型最全的是明清时期的兵书。
明清兵书与以往兵书相比较,有其显著的特点。
在质量方面,鱼龙混杂。明清时期确实产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兵书,如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赵本学的《续武经总要》、茅元仪的《武备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林福祥的《平海心筹》、魏源的《海国图志》等。但是,内容重复的兵书很多,其中也确有一批价值不大的兵书。一种情况是属于杂抄、汇辑类兵书,只重复别人的东西,没有己见,价值最低,如《兵钤内外书》,乍看名字很新鲜,可实际上〃内书〃系原文照录《孙子》、《鬼谷子》、《素书》、《诸葛心书》、《卫公问对》、《孟德新书》等;〃外书〃则系从其他兵书中辑录的军政、军例、阵图、军器、火攻、水攻、军占等方面的内容。再如《韬钤拾慧录》,纯粹是对《百战奇法》、《金汤借箸十二筹》、《练兵实纪》、《虎钤经》、《圣武记》等书的摘录。另一种情况是,把一部兵书拿过来,稍作增删又变成另一部兵书,如李盘等将韩霖的《守圉全书》增删为《金汤借箸十二筹》,自称惠鹿酒民的人又把它改编成了《洴澼百金方》,明代人将《守圉全书》还删节易名为《慎守要录》,清代人又传抄改名为《慎守篇》,这样一部兵书就变成了五部。
不可否认,后人的增删也是一种劳动,但毕竟内容重复过多。
再一种情况是从综合性兵书中把相同的内容抄录下来,起个新名称,变成一部新兵书,如《火龙经》一、二、三集,系从《登坛必究》、《武备志》等兵书辑录的有关火药、火器内容,它虽然起到传播火器技术的作用,但是没有增添任何新的内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把一部兵书全部抄录,然后换个新名,变成自己的作品,如明叶梦熊的《决胜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