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谷,猛拱河谷入缅,29日占领了新平洋和大洛西北的战略要点——瓦南关以后,主要在大
龙河和大奈河交汇点与日军短兵相接进行一场恶战。反攻缅甸的序幕拉开后,中国远征军与
盟军呼应,强攻日军,战事激烈,捷报频传。1944年3月,占领缅北杰布山,切断日军
东翼防线,攻城掠地,使日军节节败退。5月,又攻占日军密支那机场,使日军陷入重重包
围,6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萨尔温江),攻击缅北补给中心加迈,进而长驱直入,围
击日军。雨季之后,中国远征军几路会师芒友。
1945年2月,中印公路开通,在公路开通之时,缅甸境内的远征军继续与日军周
旋,先后攻克南巴卡、新维、收复南渡,占领腊戍。3月底,中、英军会师乔梅。到此中国
远征军收复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3万多人,在盟军协同作战下,胜利完成入缅抗战使
命,凯旋回国。
中国远征军在两次入缅作战中谱写一曲曲血与火的颂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灭的业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自沉军舰 凶德寇无可奈何 强攻失败 小日本望洋兴叹
德军进攻土伦港,法国水兵将港内的六十多艘战舰全部炸沉。中途岛战斗中,美国的潜
艇向日本的航空母舰射出了鱼雷。〃苍龙〃号的爆炸声震彻了大海。
※ ※ ※
话说就在英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因惨败而退入印度之时,世界人民已清楚地认
识到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的战争,必须从欧亚战场再开辟一个战场。于是丘吉尔开始在开辟
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四处游说活动。
此时,非洲战场英军与法西斯军队相持不下,展开了拉锯战。在整个非洲大陆,北非是
在许多方面显出一种与非洲其他的地方不同的地区,广袤的撒哈拉大沙漠把他从热带非洲划
分开来。许多个世纪,非洲一直被称为〃黑色大陆〃,而北非靠近地中海,其历史和发展与地
中海各国有密切的联系。北非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北非矿产丰富,阿尔及利亚富含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摩洛哥的矿产中,以磷酸盐
产量居世界第2位,出口占世界首位。这样一片富饶之地,当然成为帝国主义瓜分吞并的对
象,法国殖民者长期统治北非,控制了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驻北非的法国统治者屈服于希特勒的淫威,成为法西斯的帮凶。1
940年7月,英国人摧毁了大部分法国舰队。1942年5月,英国人又把法属马达加斯
加岛据为己有,这一切加深了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不满,使丘吉尔在后来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
受到过一些小的阻碍。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一项进攻北非的作战计划(〃体操家〃计划)的实施,英国首相
丘吉尔凭三寸不烂之舌,竭尽游说鼓动之能事。其目的,不外乎得到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
间,保护自身力量,又能把手伸到垂涎已久的北非领土。用丘吉尔的话说,就是〃将我们的
右手伸向法属北非,将我们的左手伸向挪威北海,只要再等一年,就不致冒险在拉芒什海峡
对岸的德国筑垒阵地上碰断我们的牙齿。”
1942年,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在莫斯科被击溃,苏联红军又发动了冬季攻势,与大量
的德军展开激战。在这种形势下,在西欧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与苏联红军协同作战,开辟
第二战场,从东西线打击德军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在欧洲,广泛流传〃1942年是开
辟第二战场的一年〃之说。普通民众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加速准备和实施
从东西两线对德联合突击,以便将德军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应是1942年的主要任务。
然而英、美两国政府,尤其是英国首相丘吉尔推行的战略却是千方百计地拖延开辟第二战场。
美、英当局先后推出向北爱尔兰布置美军的〃磁铁〃计划,把手伸向挪威的〃丘辟特〃计
划,实施进攻法国、德国的〃大铁锤〃计划及攻占北非的〃体操家〃计划。丘吉尔最为推崇的,
也最为之游说的,当属〃体操家〃计划。
1942年5月20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军事代表伊萨那夫少将组成的苏
联最高军事代表团,抵达英国首都伦敦,丘吉尔以前所未有的礼节接待了苏联人。苏联代表
团此次来访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巩固反法西斯同盟等要害问题,
并就新统一的同盟战略达成协议。
5月21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英国首相举行会谈。会谈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
的问题,苏联代表团介绍了苏德战场的形势,通报了预计在夏季进行的大会战。当时,德国
法西斯将主要人力物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已明显强于苏军。因此,苏联政府非常想知道:“苏
联的盟国,首先是英国能否在1942年夏秋,至少把德国40个师从苏德战场上引开,并
通过战线把德军40个师牵制于西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打败希特勒的问题将在19
42年解决,盟国究竟能否做到这一点?”
丘吉尔并没有给苏联人肯定的答复,他只是说登陆船不够,交通有问题,最后又说法西
斯德的空军力量强大,极力证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是不可能的。他最后向苏联外长莫
洛托夫保证:“给英勇的俄国军队以必要之援助。”
苏联代表团还就签订英苏同盟条约进行了谈判。1942年5月26日,在英国外交
部,双方签署了苏英关于《在反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同伙的战争中的同盟和战后合作与互助
条约》。
条约签署后,苏联代表团于28日飞往华盛顿。5月29日,莫洛托夫一行抵达华盛
顿。随后,立即与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举行会谈。莫洛托夫直截了当地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
题。但罗斯福的回答几乎同英国人一模一样。这下使莫洛托夫有些恼火了,立即用强硬的口
气要求罗斯福总统给以明确的答复。罗斯福对马歇尔将军看了看,沉思片刻答复道:“一、
美国盼望开展第二战场;二、假如苏联政府能让美国腾出更多的船只派往英国供渡海峡之
用,美国就能加快速度。”
6月3日,就苏方提出的苏美联合公报草案达成协议。6月11日,美国国务卿和苏联
驻美国大使签署了美苏关于〃在反侵略战争中互相援助的原则〃议定书。
随后,苏联代表团又退回伦敦,美国人立即给英国人拍了一份电报,将会谈的情况作了
通报。此时,丘吉尔看出罗斯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急于实施横渡海峡作战的〃大铁锤〃计
划。丘吉尔考虑再三,决心不遗余力,说服罗斯福实施〃体操家〃计划。
当苏联代表团第二次访问伦敦时,丘吉尔给莫洛托夫“准备好的东西〃就是一份备忘
录。其中第五点只简单地讲“我们准备于8月或9月在大陆登陆〃,进而又讲〃我们不可能作
出任何许诺〃(关于进攻的时间),公开拒绝承担任何明确之义务。
1942年5月26日苏英同盟条约和6月11日苏美议定书的签订是苏联对外政策的
巨大胜利,这一切对于建立整个反法西斯同盟都起了重要作用。条约和协议奠定了苏、英、
美三国人民反法西斯同盟的法律基础。然而,丘吉尔为了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违反盟国的誓
言,执意推行自己的战略路线。1942年6月17日,丘吉尔首相和英国总参谋长布鲁克
等乘丘吉尔的专列离开伦敦前往苏格兰的斯特兰拉尔湖,从那里乘水上飞机,折向西南,飞
越新斯科省,直抵美国东海岸。19日,丘吉尔飞往海德公园,罗斯福总统正在那里恭候
他。20日,丘吉尔交给罗斯福一份备忘录,主要陈述的是1942年不能开辟第二战场的
理由。他认为,1942年应进行什么样的战役,应从北非登陆计划上来考虑。这样英、法
军队在北非登陆计划将会使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告吹。
会议继续进行,英军告急电报:英国在利比亚号称坚不可摧的3.5万守备部队投降。
这一恶讯使英、美最高统帅大感震惊。至此,美国人与英国人详细制定进攻西北非的代号为
〃火炬〃的计划。丘吉尔建议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