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西斯演义(youatxt.com)-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老奸巨猾的家伙却上了英国人的当。意大利军队一进攻,英国人就撤退,格拉齐亚尼元帅
认为可能布置了陷阱,就在他忧虑满腹,踌躇不前时,英国人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罗盘
〃战役的准备工作。
    开战之前,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亲自检查战备之后,对将士作了动员。他说:
“我们虽然在人数上抵不过意军,但我们受过良好的训练,装备好,习惯沙漠作战,有着伟
大的光荣传统,而且富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我们攻无不克的胜利保证。”
    墨索里尼这位法西斯党的魁首,依靠法西斯队伍领导了意大利的反民主、反革命运动,
同时利用狂热的社会和民族的蛊惑宣传巧妙伪装,念念不忘缔造一个新罗马帝国,梦想使自
己成为从利比亚到印度洋的绝对统治者。墨索里尼宣称:意大利东非帝国的疆域,从北到
南,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从的黎波里到非洲角这一条全绿地带。从此,他就一直明目张
胆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秣马厉兵。早在1935年意军就强占了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并在非
洲大陆部署了两支庞大的军队。一支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一支在北非的利比亚。总兵力约
40万人。意军的战略部署企图是:以东非的军队进攻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
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意大利人一旦达到上述战略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
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海。”
    当时,英军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军队约10万人,由韦维尔将军指挥,分散在
埃及、英属索马里、苏丹、肯尼亚等地。
    1940年7月4日,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以埃塞俄比亚为基地,向英国驻苏丹和肯尼亚
的军队发起进攻。最初,由于英军兵力薄弱,且无准备,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很快占领苏
丹、肯尼亚境内的一些据点。8月3日,意军开始进攻英属索马里。19日占领了柏培拉,
大部分英军被迫撤至肯尼亚。但是,意军由于补给困难,加之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十分活跃,
固而意军暂停止了进攻。
    11月,坎宁安中将接管了在肯尼亚的英军指挥权,兵力增至7.5万人,苏丹境内的
英军兵力也增至2.8万人。英军认为采取〃积极行动〃的条件已经成熟。
    12月6日,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下令让沙漠战备师开进沙漠〃演习〃。当晚,英
军那些身体瘦削、面目黧黑、在沙漠中受过训练的完全机械化装备的陆军,约25000人
挺进了40多英里,第二天即27日白天一动也不动地蜷伏在沙漠荒野之中。意大利法西斯
的空军在头上盘旋却未发现。接下英军又继续前进,并于8日晚告诉士兵,这不是在沙漠中
的演习,而是跟意大利人打仗。9日拂晓,揭开了西迪巴拉尼之战的序幕。
    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英、印联军展开了迅雷不及掩耳攻势。仅仅在几分钟之内,意军
的25辆战车就陷入瘫痪状态。在西迪巴拉尼南部的尼贝瓦作战的意大利军,进行了顽强抵
抗,意军师团长马利蒂将军一出战壕,即被击毙。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英军攻克该城。
下午1时30分英军开始进攻图马尔兵营,到傍晚时英军已控制局势,整个兵营地区几乎全
被英军占领,大部分守军被俘。
    同时,英军第7装甲师在西面切断了沿地中海的公路,从而孤立了西迪巴拉尼。驻防马
特鲁港的部队,已整装待命。10日破晓,这一支英军在军舰的强大火力掩护下,猛攻正面
的意军阵地,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到晚上10时,科尔斯特里姆警卫队指挥部报告说,俘虏
太多,已无法清点,被俘的意大利军士占了约有200多英亩的一平地方。
    经过几天的激战,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开始溃败。从12月11日期,英军第7装甲师,
第16步兵摩托化旅与澳大利亚军团的第6师乘胜追击。几天后,布克·布克和西迪巴拉尼
周围的全部海滨地区便落入盟军之手。意大利法西斯的3个精锐师,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
虏。西迪巴拉尼的胜利已成定局。
    12月12日,英国中东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又主动采取了一项明智而大胆的决策。他
不是把刚替换下来的第4英印师留在战场上作为总后备队,而是立即把这支队伍调往厄立特
里亚,与第5英印师一起参加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埃塞俄比亚战役。该师一部分由海路前往
苏丹港;另一部分则乘火车换轮船溯尼罗河而上。其中有一部分军队几乎是直接从西迪巴拉
尼前线开往他们登船的地点。正是由于这一支部队的加入才最终使克伦之战胜利结束。
    北非前线的胜利,使英国人欢欣鼓舞,英国人民投入更高的热情抗击法西斯的侵略,这
一实际行动又增加了前线将士的信心。
    到12月15日,英联邦军队已从埃及境内扫荡了所有的意军。留在昔兰尼加的意军,
大部分撤退到已被孤立的巴迪亚防御阵地以内。西迪巴拉尼之战的第一阶段结束时,墨索里
尼的法西斯军队损失近5个师的主力,被英军俘虏38000余人,而英国人却只伤亡52
7人。
    墨索里尼在非洲惨败的消息,使全意大利人惊恐万分,离心倾向愈加严重。饱受折磨的
意大利人民〃根本不能冷静地接受这一巨大的打击〃。
    英国政府为了乘胜扩大战果。12月16日,丘吉尔首相电示中东地区总司令韦维尔将
军:“现在,你们的首要目标,是粉碎意大利的陆军,并尽最大努力把他们驱逐出非洲海
岸。前曾得悉你有进攻巴迪亚和托卜鲁克的消息,现在又获悉你们攻占苏卢姆和卡普的消
息,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深信,你只有在确知你不能再向前进以后,才放弃主要的目标转
而在苏丹或多德卡尼斯群岛采取辅助行动。但是,不要让这两个行动使进一步击溃墨索
里尼主力的最大任务受影响。”
    韦维尔将军根据首相的指示,决定分南北两路发起了进攻,非洲大陆的最后激战爆发了。
    北路由普拉特将军指挥,于1941年1月向埃塞俄比亚发起攻击。开始进展比较顺
利,并一举夺占意军称为〃固若金汤〃的克鲁要地。然而,在克伦山地却受到意军的顽强抵
抗。一场你争我夺,腥风血雨的残酷厮杀。在克伦地区展开了。
    克伦,位于埃塞俄比亚中部的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克伦四周的崇山峻岭中,
怪石青峰林立,断崖峭壁纵横,这些由群山组成的陡壁高墙绵延数百里,从遥远的红海高原
一直伸展到卢多尔湖畔,唐戈拉斯狭谷是通过这堵山壁的唯一通道。一条通向克伦的公路就
顺着峡谷,隐没在群山峻岭中。英军要攻下的目标——克伦镇,就在险峰峻岭后面的一片平
整的高原上。面对克伦镇的方向,有一条铁路贴山盘旋后钻入隧道,绕过山肩后重又出现,
从唐戈拉斯峡谷往回折,然后一直向克伦延伸。在半小腰的隧道入口处,突然横生出一个山
嘴,它的高度在海拔800米以上,顶后是一块风化的名为金马伦岭的平台,平台的尽头是
一道陡峭可怕的悬崖,崖下是不见峡底的黑色深渊。金马伦岭的右面是桑奇尔峰,左面是帆
船峰。在帆船峰的后边是平顶峰和猪背峰。意军已在这四座峭兵式的山峰间,布下了一道连
成一体的防线。
    在桑奇尔峰的右侧,是一道道悬崖峭壁,峭壁的底部就是唐戈拉斯峡谷。峡谷两侧都是
群山形成的屏障,其中右侧的多洛戈罗多克山、斯劳克斯峰和气拉主峰尤为险峻。意军在这
些山峰之间,构筑了山头堡垒,他们像一只只时刻准备捕获猎物的恶虎,俯视着英军进攻必
须经过的唐戈拉斯峡谷。山上每一个能挖得动的地方,意军都挖了防御堑壕,碉堡则修筑在
天然的坚固的支撑点上。意军的阵地都修在如些峭陡的刀锋般的山背上,任何一种火炮对其
进行射击,炮弹只能掠过高高的山背,在几百米的山坡上开火,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英军要
想通过峡谷,必须攻夺那些剑丛般矗立在天际之间的山峦。而更糟糕的是,这些山峦陡直的
斜坡面都是由疏松的岩石构成的,而且山上到处是圆砾石和密密麻麻的荆棘,期间还布设带
刺的铁丝网,可以说是难以攀登的天堑。
    英军在克鲁取得的胜利,使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大为惊慌。他们听到克鲁失守的消息后,
马上把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