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文化等等的迁移,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不能让国家的各个中心跟着转移仅仅迁过去皇宫,早晚还会因为指挥运转不便而搬回来,扔在北京的,最多也就是个行宫。
“发展经济,展运输业,陆路运输时间长费用高,运载能力差,开通水路运输,清理大运河,从水路,把南方的物资运到北方,同时在税收上倾斜北方,鼓励南方与北方的贸易,开通北方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北方的经济,就会逐渐发展起来。”朱隶大学里虽然不是学经济贸易的,但他当时女朋友是,为了讨好女朋友,朱隶经常跷课陪女朋友上课了,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朱隶说起来跟自己的专业课一样。
永乐帝再次惊愕了,他甚至开始相信姚广孝说的那句话:朱隶不是普通人。
姚广孝的下一句话:留之必有害,杀。朱隶看到永乐帝诧异的面孔,徒然察觉自己说得太多了,祸从口出,当初朱元璋总想杀他,就是因为他表现得太出色,怕他有异心对朱允坟不利。朱元樟是对的,在朱隶的辅佐下,燕王确实如虎添翼。
今天他再次表现出了他的出类拔萃,皇帝由朱元璋换成了朱林,处置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朱隶坦然地注视着永乐帝,他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朱隶,就算永乐帝真要杀他,他也不会像十年前那样引颈就戮。
永乐帝似乎读懂了朱隶的目光,微微一笑说道:“谁想杀你,除非联死了。”
朱隶的双眼瞬间模糊了,永乐帝收买人心的手段,日臻成熟。
永乐元年十一月,朱隶在一个月中当了两次爹,得了两个儿子。朱隶乐坏了,然而比朱隶还高兴的是永乐帝,一直担心朱隶无后,如今终于有了。然后永乐帝又开始用看牲口的目光看着朱隶。
朱隶哪能不知道永乐帝想什么,在上书房中正式跟永乐帝摊牌:立储,不然带着全家老小玩失踪。
朱隶知道永乐帝从国家社稷出发,真希望他继承大统,但这只是永乐帝的一厢情愿,别看靖难时有不少主和派,那是因为对立双方都是朱家人,无论谁当皇帝,天下仍然姓朱。换成朱隶就不一样了,虽然朱隶也姓朱,但这头猪不同于那头猪,朱隶要是继承大统,天下绝对大乱,除了靖难的这些人会绝对支持他以外,其他人都会转而支持朱元樟的其他儿子们,战争将不可避免,就算打胜,也会让国家经济倒退十年。
最主要,朱隶根本不想做皇帝。
按照大明的规矩,皇帝登基后应该尽快立储,朱元璋登基的同时,就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允坟登基后,也很快立了自己的长子朱文本为太子,朱林登基一年多了,却迟迟不立太子,朝廷内传闻永乐帝拿不定主意立长子朱高炽还是立次子朱高煦,这确实是让永乐帝犹豫的事,同时让永乐帝迟迟不立储的原因,是永乐帝始终没有放弃对朱隶的希望。
朱隶在谨身殿为朱高煦求情一事,在京城里传得风言风语,朱隶在永乐帝面前说话的分量大家都清楚,为朱高煦求情,是不是朱隶在立储问题上站在了朱高煦一边?
立储,已经是安定朝廷人心必须做的一件事。
“你希望联立谁为储?”永乐帝平静地看着朱隶。
朱隶微微一笑,心道:我知道你希望我说立朱高煦,你也知道我是朱高炽的师傅,一向是偏爱朱高炽的,反正不管立谁,只要不
“皇山中早弓定下来了,何必问阿四。”
“联知道你希望联立长子高炽,哎,高炽虽然不能武,但文不错,而且跟武将的关系也不错,能笼络住武将,最主要的,有你这个师傅做后台,想反他的人也反不动,就立高炽吧。”
朱隶适时地喊了一句:“陛下英明!”
永乐帝脸一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朱隶毫不掩饰地哈哈大笑。
永乐帝也无奈地笑了。
这介。世上,只有朱隶敢在永乐帝的面前如此的放肆,很多时候,朱隶甚至根本没有把永乐帝当成皇帝,永乐帝却很喜欢与朱隶的这种关系,他也很清楚,除了徐皇后徐仪华,也只有朱隶跟他是一条心,也正是如此,朱隶在没有外人的时候,跟他根本没有君臣之分。
纷纷扰扰的立储之事在算是毫无悬念情况下结束了,朱高煦虽然因为朱隶曾在大殿上为自己求过情而曾寄希望于朱隶,希望他能在立储的问题上向着自己,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他更明白朱隶对他和他胖哥哥的看法,虽然每次看到朱隶对他的胖哥哥真挚的笑容,他都气得想杀了他的胖哥哥。
随着立储的结束,永乐二年的春天也过去了,这个春天在皇宫里还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小皇子朱高爆因严重水土不服病危,为了救儿子性命,苏蕊只好带着孩子大年初二返回了北京,朱隶很想集自护送回去,却因为立储的事情无法离开。
所幸朱高爆到了北京后小身体在一点一点的复原。
龙江船厂也在正月十五后正式开始兴建,郑和出使日本和朝鲜,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能力,出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永乐二年正月,日本和朝鲜均派出了使臣到南京朝贡。使永乐帝更有决心派船队远行南洋,耀大明之国威,让更多的国家到大明朝朝贡。
宣布立储后没几天,永乐帝就宣布了南下西洋的决定,令朱隶掌管南下西洋的全部事宜,郑和赐封太监钦差总管,全力协助朱隶。至于人事和财政方面的调度,由朱隶全权负责。
朱隶也不再顾忌卖弄自己的那点知识会不会引来杀身之祸,造船他不懂,管理他可拿手,按照现在大型汽车厂管理模式,重要部件的生产和整体组装由龙江造船厂担任,其他小部件的生产由附近小作坊承担,这种流水线作业,既保证了质量,也保证了数量,还使得龙江船厂不会过分拥挤,腾出人力物力生产重耍的部件。
看了两天造船,朱隶知道在造船中木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种,便把一直住在北平的削富调到了南京龙江船厂,果然,侧富和他带领的一群木匠,其精湛的木工手艺,得到一致赞叹,而他们这些人,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朱隶忙着造船,沈洁则天天忙着跑方孝孺那里。为编辑永乐大典,各方面收集上来的书籍越来越多,很多古书由于收藏保管的不好,字迹模糊或不全,解诸等无法复原古书的全貌,觉得非常遗憾。
一次偶然的机会,解诸对朱隶说了这件事,朱隶听后吩咐解诸将书送到他的王府,几天后朱隶通知解诸去取书时,解诸惊讶地发现古书上模糊不全和遗漏的字都补齐了,当时解诸看着朱隶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崇拜。
不过很快解诸就明白了他该崇拜的不是朱隶,而是朱隶漂亮的夫人沈洁,因为有两次,解诸到京王府送书时。朱隶并不在家,是夫人就接过的书,通知解诸两天后取书。解诸天天上朝,知道朱隶为了造船的事离开南京根本没有回来,而古书上的遗漏模糊文字仍然补齐了,故而补录古书的事情必然与朱隶无关。
可惜解诸终其一生也不知道,真正补录古书的人,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已经被斩首的方孝孺。
这一事件最终还是被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同样满腹经纶的姚广孝。
在永乐帝的默许下,朱隶安排姚广孝与方孝孺见了一面。
就像当初没有人知道朱隶和朱允坟谈了些什么一样,姚广孝和方孝孺这两个当代最富有知识,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见面一个时辰,谈了些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姚广孝走后,方孝孺仍然同以前一样,专注于古书的研读抄录,也许踏踏实实做学问,才是方孝孺最愿意做,也是最能做得好的事情。
这个春天燕飞也非常忙,造船厂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朱隶交给了燕飞一安全和保密工作。
从胶州湾回来后,燕飞全面接手了曼妙留下的情报网,曼妙堪称这方面的天才,她的情报网不仅覆盖面甚广,而且安全方面也做得滴水不漏,也许曼妙曾经想过将来有一天要隐退。情报网要交给朱隶,故而除了曼妙之外,一些高层管理彼此都不知道他人身份,却认朱隶,曼妙失踪后,他们慢慢地都找到了朱隶,再由朱隶转给了燕飞。迁都的事情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永乐帝并没有宣布要迁都的事情,而是派了随郑和一起讨伐偻寇的陈硝任总兵官,总督海运,治理河道。对于北方的贸易政策也开始实施税收倾斜,鼓励商人去北方经商,不少商人看到了商机,纷纷北上。
石小路也是忙碌的大军中的一员,只是她忙碌的地方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