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朝的人口比明朝多,因此消耗的盐、茶、酒比明朝多吗?
    显然不是。这里面,一是因为明朝税轻甚至对某些商品不收税,二是因为逃税漏税严重——也就是所谓的私盐、私茶猖獗。1542年,根据官方的报告,在四川课税的茶叶数量超过500万斤,还不包括政府茶园生产的茶叶。然而在1578年,省级官员征收的茶叶收入总共还不超过2万两。其他省份的茶课更是名存实亡。16世纪某些省份茶课税额更是少到了可笑的地步:云南17两,浙江约为6两!
    逃税漏税的情况如此严重,怎么说得过去?!
    出于刺激资本主义经济的考虑,税率或许仍应定为三十税一,但加强税收管理力度却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朱棣的脑子里有很多加强税收控制力度的办法,但他不能肯定这些办法是否符合明朝的国情民情,因此打算先弄个试点试验一下。现在,先试试让亲王承包某地的商业税收,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良好,就以此为经验推广。如果失败了,区区一个苏州也不至于动摇国本。
    以前朱棣看过欧洲采邑制和中国中央集权制对地方百姓剥削之所以轻重不同的理论。对领主来说,剥削领民是天经地义的。但领民从某个角度来说毕竟属于领主的私产,剥削得太狠了,弄得他们活不下去因而造反的话,受损的仍旧是领主本人。因此,大多数领主剥削领民总还有个底线。但对于异乡为官的官员来说,地方百姓的死活和他们完全无关,因此一旦搜刮起来,往往比欧洲的领主们残酷要得多。
    商业税收的承包权虽然也有竞争,但朱棣对竞争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毕竟,平民想要获得苏州的商业税承包权,必须一次性向宁王缴纳苏州上一年度的全额商业税收,这一点与欧洲自治城市一次性向领主缴纳巨额赎金颇为类似。这样一来,朱权所获得的承包权,便与领主权中的收益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苏州的商业环境越好,朱权的收益也就越多。相反,如果朱权发神经将苏州商业环境搞得乱七八糟,国法暂且不论,受损失的终归还是他自己。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即便不派锦衣卫去监视苏州的税收,朱权多半也不会瞒报税收动手脚什么的。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竞争商业税收的承包权,因此现任承包者为了保住承包权,向国库缴纳的税金必然不可能太少。也就是说,承包者不仅会克制本人作弊贪污的欲望,而且还会尽量制止其他税收环节中的损耗。朱棣也考虑过普通商人或许不敢得罪亲王的问题。《资本论》中似乎说过,如果利润超到300%,商人便敢于蔑视人世间所有的法律。如果有足够的利益,而且法律允许,大约总会有胆大的商人敢于跳出来——万一商人们胆怯,顶多到时候派锦衣卫去暗中鼓励一下。
    进一步想,苏州的商业税承包权被私人获得可以额外带来一个好处。一些学者之所以认为中国从来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环节,是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尽管商业税承包权远不及城市自治权,但朱棣早已想好了一个办法:任何市民只要每年缴纳一定额度的赋税就给予其恩骑尉的爵位,并且允许其以吏员身份参与掌握部分地方政权。如此一来,这样的城市便与欧洲那些获得自治权的城市颇为类似了。只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必资本主义就会顺势萌芽了。
    想到这里,朱棣更加觉得将商业税承包出去是个好主意,于是进一步诱惑朱权。
    “十七弟,你应当知道苏州在宋朝是多么的繁华。如今苏州虽然不复宋朝时那副盛况,但苏州的地理优势在那里。在整个中华大地来说,苏州的经济还是很有优势的。你甚至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减免商铺一定年限的税收,以便吸引更多的商人在苏州开铺子。”
    “假设能够收取商业税十万贯,你便可以获得将两万贯;如果能够收取二十万贯,则可获得将四万贯;如果你能够收取一百万贯商业税想想,就实际收入来说你岂不成了诸王之首?”
    就目前的商业环境看,一个城市收取十万贯商业税是一件难想象的事,但这毕竟是一个极为诱人的画饼。当朱权又是心动又是犹豫之时,一旁的谷王朱穗突然插嘴道:“太祖皇帝说过,亲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不得干预地方行政事务。皇上怎么能让十七哥承包苏州的商业税收呢?”
    朱棣皱皱眉。“仅止税收而已,不碍事。”
    户部尚书郁新说道:“刚才皇上说,宁王殿下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减免商铺一定年限的税收,以便吸引更多的商人在苏州开铺子这个权力似乎”
    朱棣不以为意地撇撇嘴。
    “宁王有一万石的岁禄,又可以获得商业税收总额的10%作为承包收入。如果他想大力发展苏州的商业经济,可以用税收总额的10%用来鼓励商人在苏州建立商铺,甚至还可以将岁禄中的部分投入在里面。这也就是朕所说的‘宁王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减免商铺一定年限税收’。若宁王愿意损己利人,那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郁新不依不饶地说道:“岂能允许亲王向百姓示恩?”
    朱棣闻言颇为不悦。
    “亲王对地方百姓好点有什么不对?难道非要亲王为祸地方,让地方百姓对亲王恨之入骨才好?!你休要再离间朕与诸亲王的兄弟之情。”
    朱棣缓了口气,想了想,觉得郁新虽然读书读得傻了,但毕竟也是出于为了维护中央皇权的好意,因此放缓了语气。“再者说,如果地方官员获得百姓爱戴朕又该怎么办?难道因为百姓要给地方官员送万民伞、要为好官建生祠,朕便应该斥呵那个好官甚至是将那名官员革职?”
    “但”
    看到郁新还想反驳。朱棣冷着脸说道:“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多言!”
    朱棣转过头盯着朱权。“十七弟,你奉不奉诏?”
    朱权一直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听到朱棣这么问,他立即老老实实地答道:“臣弟遵旨。”
    谷王朱穗眼珠一转,涎着脸对朱棣说道:“皇上,我在靖难之役同样立有大功,能不能也象十七哥那样承包商业税收?”
    朱棣对朱穗的恶感又增加了一分。刚才看到到朱权将会得到超越普通亲王的好处时,他立即跳出来阻挠。现在见朱棣铁下心要让朱权承包苏州的商业税收,便马上见风使舵,涎着脸要求同样的承包权。
    朱穗会产生这个想法并不奇怪。反正收税的事又不必亲王们亲力亲为,收到足够的商业税会有更多的承包奖励,即便收不到,反正他们的岁禄又不会少——有赚无赔的事,谁都会喜欢。
    虽然更加厌恶朱穗了,但朱棣仍然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和颜悦色地对朱穗说道:“也罢,毕竟你在靖难之役中也曾立下功劳你原来的封地宣府商业不算发达,朕给你换一个更好的地方,就长沙吧。”
    想了想,为了避免令朱穗产生什么心理阴影,朱棣将视线移向朱权,历声道:“不过朕要事先告诫你们:朕相信你们本人不会在征收商业税时犯什么过错,但你们一定要管好那些收税的税丁,绝对不允许他们横征暴敛或是借机为难正当的商人。若是地方官员或商人状告税丁有不法行为,朕必将追究你们的管理责任。”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你们都退下去吧。”
   
第四章 没有钱万万不能


    或许是因为时间太短的缘故吧,所谓的蝴蝶效应还没显现出来。不过,朱棣的穿越对历史已经造成了一点小小的影响:他的登基诏书是由天下闻名的大儒方孝孺所写。其实所谓登基诏书别人也可以起草,但方孝孺亲自写的登基诏书,却能够对安抚天下人心起到更好的作用。
    历史上燕军进入南京,迎降的文臣不过百人。除大批人死难外,在任而“遁去者,达四百六十三人”。然而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后,居然有不少逃跑的官员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周王朱肃、齐王朱傅、兵部尚书茹常不知从哪里寻了个枪手,一篇奏折写得是花团锦簇。这篇奏折详细分析太祖撰写的《皇明祖训》,让人看了不知不觉就会认为,太祖的本意其实是减等继承——而皇明祖训上之所以写的是世袭罔替,要么是参加编写此书的编辑们误解了太祖的意思,要不然就是编辑的笔误
    对于将世袭罔替改为减等继承,大臣们没有任何意见——从公讲,这种改变对国家和百姓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