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明初时军人的尚武风气还不错。因此这种观念在军队中基本上没有市场。事实上。由于军中尚武风气尚浓的缘故。些人甚至不能公开表达自己害怕接受挑战的想法。否则还会遭受同僚的耻笑。因此。虽然有两三名低级军官巴不的阿牛的军籍被曾氏兄弟夺走。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顶多也只是冷言冷语讽刺阿牛忘恩负义什么的却也不敢明着对阿牛使用|么绊子。
    于是事情就这一直不尴不尬的僵持着。上不发话。阿牛就在站待着。曾家兄弟隔三差五前来骚扰。阿牛心明口拙。也不和他们争吵。惹烦了就用口的拳头说话。
    最初曾家兄弟还幻想着依靠人多占些便宜。然而三兄弟外加四个堂兄弟被阿牛赤手空拳在半柱香的时间里全部打翻之后曾家兄弟终于绝望了:对付阿牛这种物恐怕再叫上百十个人也不顶用。
    怕归怕。但是在对待军籍的问题上。曾家兄弟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军户几乎都是文。但文并不意味傻。
    以往平民改变身份唯一途径便是参加科举考试。在这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道路上共需要打通三。即分别是成为秀才。成为举人。成为进士。即使想要通过第一关也并非易事。而且。拥有了秀才的身份也不能真正改善生活。靠朝的那么一丁点补贴。仅仅能够保证不饿死。要不然为什么会有“穷秀才”这种说法呢?成为举人后生活倒是能够改善。但是想想一个省三年一次的乡试中。顶多也只不过百多个秀才能够中举。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别忙。才是第二关。第三关比第二关更难。三年一次的会试。全国数千举当中只有三百左右的幸运儿。由此可见想要通过文科考试改善生实在是非难。
    这么说吧。一百一十二户农户当中出一名秀才很难而军户中高级将领不论。一百一十二之中至少可以产生一名百户两名总旗以及十名小旗。相比之下。拥有军户身份的人想要改善社会位和收入的可能性显然比普通农户更。更何况。朱棣还规定军户可以自由参加科举考试。有这么好的事。谁还愿意放弃军户的身份?曾家兄弟虽然自知打不过阿牛。甚至对于升为小旗也没任何的把握。但他们却知道一点:只要有军籍在。将来总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曾家兄弟在无法“说服”阿牛自愿放弃军籍的情况下。只的去寻站的百户告状。那名百户也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家伙。因此颇为忌恨阿牛这种潜在的威胁。然而因为户的态度。这名百户也不敢直接开销阿牛的军籍。不过。每次曾家兄来找他评理时。他却总是象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只要曾家兄弟来到站。他总会放|手边的事。去帮着曾家兄弟数落阿牛不该忘恩负义。
    最初阿牛总是忍着。但终于有一次阿牛忍不住了。便使用了自己最习惯的“肢体语言”。结果。百户立以擅自斗殴为由将阿牛狠狠打了十军棍。
    吃亏之后。阿牛吸教训。于是每天都爬到站附近的山坡顶上去练武。时不时的顺着大路朝北远眺那是曾家兄弟来此的必经之路。这些天来效果确实不错:曾家兄…次都是哭爹喊娘的顺着原路爬回去。根本就见不到百户。
    阿牛在山坡上不的练习着武艺。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他擦了擦汗。正准备回站。突然停了下来。阿牛凝神静听了一会儿。然后飞速跑上坡顶。这时。看到远处一支马队正缓缓向这边而来。
    在队伍的中间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的。是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他虽然只穿着平平常常的便服。但那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却透着说不出的威严和高傲。中年人的护卫们也穿着便服。但们那虎背熊腰的身板和神气活现的架势。令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会是普通富户雇佣的镖师。
    阿牛稍一琢磨。然;扭头就跑。
    阿牛看到那支马队的同时。马队的人也看到了他。见他鬼鬼祟祟的扭头就跑。于是立即出两骑向阿牛追去。不多时。两名护卫便拦住了阿牛的去路。其中一名护卫冷冷道:“扔下兵!”
    阿牛有把握在极短时间内把这两个人打下马。可是想了想。最终还是扔下了手中的枣木棍。
    只一会儿。整支马便都围了过来。
    队伍中间的那名中年人打马向前。来到阿牛的面前。
    “你为什么要跑?”
    阿牛指着一里外的站嗡声嗡气的回答:“我是|个站的卒看到你们后猜想你们可能会是使站的贵人。所以准备跑回去通知大家做好准备。”
    中年人转过头面色不豫的瞥了眼身后那个帐房打扮的人。低声责问。
    “
    |出的什么馊主意!就这么个傻里傻气的家伙都能|们是贵人!”
    房打扮的人一脸尬。当他正不知该怎么回答个问题时。阿牛却大声辩驳:“我看来傻但并是真傻!”
    中年人顾不上听帐房的回答重新转过头盯着阿牛。
    “你耳力不错嘛?我这么小声音话你也听的清。”
    阿牛挠着头呵呵傻笑。“我不仅耳力不错。眼力。力都比别人强。老爹说过。我天生就是吃当兵杀人这碗饭的子”
    中年人听了这话。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不错这么一好身胚。是个当将军的料。”
    见阿牛笑的嘴角都咧到耳跟上了。中年人说道:“好了。不和你这浑人瞎扯了。带我们去站。”
    
    这个中年人。正是出宫微服私访的朱棣。
    历史上的永乐皇帝常勤奋。
    永乐初。他每天“四鼓以兴。衣冠静坐”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外朝处事完毕。还要处理宫中之事。“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曾敢自逸”。“诚虑天下之大庶之殷岂可须怠!一怠情即百废矣。”有人建议他务简默。他回答说:“人君固贵简默然天下之大。民之休戚。事之利害。必广询博闻然后的之。”“不如是不足以尽情。”因此他事必亲闻。他曾指责通政司“四方奏疏重务者。悉不以闻”。他说:“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虽细微不敢忽。盖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凡书奏关民休戚者。虽小事必闻。朕于听受不厌倦也。”他曾令人将中外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武英殿南廊。间暇观之。以熟悉政情。
    相较而言。穿越而的朱棣则逊色不少虽然朱棣指派小宦官每天早上将自己吵醒。“四鼓以兴。衣冠静坐”倒是一丝不苟的做到了。然而从骨子里讲。朱棣终究是个懒的家伙。退一步说。即便抛开性格不谈。只论对皇帝这份职业的理解。朱棣也并不苟同永乐皇帝的做法。他认为。作为一个皇帝不应该管|具体的庶政。真正需要的只是掌控高级官员的任命。以及充当最高的裁决者。
    刚刚登基那段时间是没有办法。
    首先。当时国内的反对势力仍未完全解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若这时候怠政因而被反对派翻了盘。那便连性命也保不住。朱棣虽然骨子懒散。却也懒到连命都不要的程度。
    其次嘛。则是因为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朱棣也|不出合适的帮手。靖难之役中。黑衣宰相道衍尽心尽力。然而待朱棣成功登基后。道衍却坚持要功成身退。按照太祖的训是不可以设置宰相的。因此朱棣也就没有强求。没有宰相的结果便:朱棣只的既当皇帝又当宰相。简直的比狗还累。
    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朱棣所要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只能亲力亲为除非还有另外一个穿越者。否则那一系列改革能够给谁主导呢?
    如今情况总算有所好转。
    原先的中立势力对势力已经该安抚的安抚了。该流放的流放了。即便稍微松懈一|。皇位也不会被谁动摇。
    其次。如今朱棣已经将烦琐的政事基本交给了朱高炽。在文渊阁学士的帮助下。朱高炽国事的处理已经越来越熟练。除了不该仁慈的时候偶尔显出妇人之仁外。其他方面朱棣都非常满意。
    唯一令朱棣牵挂的便是一系列的改革。大致的思路朱棣已经向相关大臣详细交待过了。但变革旧制这种事却不是大方向把握正确就可以的。以王安石变法为例。王安石的出发点固然好。如果低层官员全都廉洁自律而且能够按照的想法正确行。那么王安石变法多半可以取巨大的成功问题在于。王安石的想法虽好。但下面执行起来却完全变了样。使的新法竟了害民之法。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朱棣自然需要不时关注改革的进度以及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
    按道理说。想要关注改革的进度以及改革之中出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