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亿美元,之后的3年每年增长3000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达到29%;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00亿美元,至2005年已经猛增到1。4万亿美元;2001年中国出口产品占世界的份额是3。9%,到2005年,已经占据7。5%;在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世界排名已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七位攀升到世界第三位。在“入世”头5年中,中国参与多边贸易的利益逐步显现,外贸出口连年攀升,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
在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外贸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提高,贸易拉动了产业的提升。在中国的整个出口产品中,绝不是只有服装、纺织、箱包、玩具等轻工产品和食品。事实上,中国的机电产品都已遍布世界,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摆在欧美的高档商场里。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2005年5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近800个。到2006年,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也是就业水平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
中国“入世”除了使本国大获利益之外,还给全球贸易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入世5年,中国进口了总共约2。4万亿美元的商品,外国投资者从中国总共汇出了579。4亿美元的利润。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世界银行估算,中国2001年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分别贡献了21%和29%,为周边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5年过渡期结束,“篱笆”放开了,对于当初高呼“狼来了”的汽车、音像、农产品、保险、金融、零售等行业并没有出现“不可承受”的“惨局”。
当5年前龙永图为汽车业“过渡期”斤斤计较的时候,他没想到这个行业会这么争气。“入世”5年,中国汽车关税一降再降,汽车进口关税的不断下调以及高档汽车的国产化,使中国车市的价格也一降再降,让老百姓得到了大实惠。“入世”5年,中国轿车需求年均增长近四成。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700万辆,其中轿车需求量达到400万辆,比入世前的80万辆净增320万辆,年均增长37。5%,增幅居世界各国之首。“入世”之后,中国国产车不仅没有全军覆没,反倒大举包抄,自主品牌异军突起,成为洋品牌强有力的挑战者。
作为2001年中国“入世”之时的热点,人们对农业问题充满了担心。“入世”之后,中国的农业出口额有所增长,在占农产品贸易总额85%—90%的15类农产品中,有8类农产品呈现净出口增加或净进口减少趋势。水产品和蔬菜水果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主力净出口农产品,每年净出口额为几十亿美元;茶和咖啡每年净出口额为1亿—10亿美元。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谷物呈现出净出口趋势。十多年前,中国还在大量进口谷物,但在“入世”几年后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净进口显著减少甚至净出口,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第一部分 第55节:国脉(30)
老百姓对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可能没有任何兴趣,他们也懒得关心什么产业双赢,但他们的生活确实因为WTO变得更加美好。5年前,在“入世”的满怀期盼下,人们对未来做了各种美好的猜测;5年后,人们发现,有些事情不出所料发生了,而有些事情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想象。2002年2月,一部名为《WTO时代的幸福生活》的漫画开始在媒体上连载,在漫画中百姓期盼:外资商场是否遍地都是?电脑、家电、汽车会不会降价?超市里会摆满进口食品吗如今,这些当初的憧憬都已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们的身边。
不管是消费者还是行业内人士,都看懂了这个局面:一旦出现群“狼”环伺的局面,原先的“羊”也会主动向“狼”进化。“入世”5年里,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红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就像“大象闯入瓷器店”,入世后遭遇的一个严重挑战,就是与日俱增的贸易摩擦。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5年中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限制,在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产品遭遇到直接损失,损失总额达到691亿美元,占2005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9。07%。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贸易机会损失共计1470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19。29%。
在世贸组织的成员中,欧盟率先对中国鞋类、纺织品等商品实施反倾销税。美国、欧盟还就汽车部件争端同加拿大联手起诉中国。类似的冲突,在南美洲甚至非洲都有出现。
关于“入世”利弊的讨论,在“入世”后铺陈开来的事实面前似乎已毫无意义。正如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专家龙永图所言,中国“入世”最大的意义,在于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非歧视原则,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入世”为中国已经带来什么,还将带来什么,似乎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相对于经济数据上显示的繁荣,“入世”带给中国更重要的契机是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入世”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从“改革开放”走向“开放改革”,这是一种方式和途径,它锁定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并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入世”后的涉途,中国赢得了利益、掌声以及喝彩,但中国仍在路上。
中国列车稳健提速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或者决策的实施,必然有其特定的背景条件。无论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还是2001年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决定,这都跟当时的中国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2年至1993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从1994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到1997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虽然此阶段经济持续走低,但始终处于正常经济周期上认可的增长水平,并不是衰退,而是一种健康发展。而就在此阶段后期,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放慢。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年中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也跌至20年来最低点。
国际形势一片惨淡,在国内,由于此前宏观政策惯性和先前过热造成的生产过剩导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福哇%小!說@下*載&站|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了。企业家们都在忙着大打价格战,大商场也在寻找一切理由打折,就连世都百货——北京城当时富人扎堆的地方,有时商品居然也打到1折,就是这样,消费者还是不为所动。
也就是从1997年开始,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连续4年下降。再加上1998、1999年连续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致使这两年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1%,降到了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这一年,中国经济也彻底陷入了经济周期中的谷底。
第一部分 第56节:国脉(31)
1999年前后中国经济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此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构想,国务院随后增发了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采取了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与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三大项,也从1998年开始了全面市场化改革。
在1999年,一系列对中国经济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改革措施开始实施。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国务院正式提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9月,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措施开始实施,据估算,扩大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