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指示什么?命令那些清军立刻投降!不然我们就把他们全部消灭!把这些俘虏都送到后面好好看住,不许虐待他们,也不许让他们逃跑了!”
“是!”李成举起手,用力地敬个军礼,转身朝后面做个手势“把他们押走!”
“首长我到前面去了。”李成跟我说了声,见我没有反对只是点了下头,高兴地冲城内奔去。
放眼城内,眼前的战士们正在打开城门,放那些为了逃生跑出来的老百姓出城,暂时没有战斗可打的战士正在用水救那些被炮火击中后正在燃烧的房子,在我军占领的地方一队队战士开始维持秩序,禁止有些居心叵测的人趁火打劫,远方的枪声渐渐沉寂下来,弥漫的硝烟正在飞离地面,朝空中散去,战士们的欢呼声由近到远,四处都是,远方赣江上面已经没有湘军的战船了,只有几艘被我军飞艇炸中的破船正在一边燃烧着一边缓慢下沉中,空中九艘飞艇排成三队在空中威武地巡航,纷纷扬扬地传单好像散开的桃花从空而降,缓慢飘散在南昌城各处。
城外,无数的老百姓被战士们迎进了战壕,暂时躲避可能的流弹。城墙被轰开时候的烟尘还没有完全散尽,但已经又浓变淡,由厚变薄。晨风徐徐迎面扑来,清新但却有些冷冽,现在毕竟是秋天了。
一轮血红的红日透过烟尘正从东方缓缓升起。很红,红的就像人身上的热血,天空是红色的,地上也是红色的,那血红的太阳染透了树木草丛,染透了远方的山峦。红日也把目光舒注视到城外的湖上,一阵晨风拂过,湖水微微返起了涟漪,那满池湖水好像是星星点点的眼泪,红色的眼泪。两只白鹭掠过水面,带起了几滴湖水。
南昌城,现在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了!
(完)
第一部潜流·结束语'目录引索'
作者的话:
《异时空—中华再起》是我第一次写东西,所以写的并不是很好,因为从开始写作到现在也有半年了,在这半年中我写了有七十万字,本来准备二十万字到四十万字收笔的,可写到后面展开后一看四十万字可是根本收不住的!有太多的东西要写了,所以干脆就一直胡编乱造下去吧!写的时候因为基本上每天都在写,没有什么时间好好的修改,所以前后风格上,语言上都有极大的不同,还有一些逻辑上的错误,历史上的错误,包括常识上的错误在里面,如刚开始侍王出现在宁波,可历史上侍王是没有到过宁波的,到宁波的是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的部将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兵力也没有十万之众。这些都是以后在查了资料后才了解到了,还有就是开始的时候把敌人实力写的太弱了,并不像是历史上真正的楚军,倒是有些像是无能的八旗、绿营,这些我在以后修改的时候会注意。太平军攻打温州并且失败,这倒是有的,不过不是张辰仪,张辰仪纯粹是我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以后在修改时候我会把这些错误尽量地减少。让开始的时候更加贴近历史史实。虽然小说可以虚构,但不能虚构的太远了,不然它就不是中华再起,而是外星球战记了。
至于有些网友觉得主角嘴上说是农村包围城市,可是实际行动上却处处以城市为中心,并且指挥部队那里有敌人就往那里打这是违背毛主席战略思想的,好像主角并没有了解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点我想说明一下,什么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不是什么条件下都可以套用的?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保存自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这就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至于立足农村,这是在当时敌强我弱条件下不得不采用的,立足农村并不是不要城市,如果城市可以攻打,有攻之必下的可能还是一定要攻打的,不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什么毛主席要率领部队攻打福建的漳州、龙岩这种比较大的城市?因为攻下了城市你可以募集到更多的军款,可以解决部队很多现实问题,所以农村包围城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要开展农村工作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在当时清军和太平军主要战场在江苏和安徽,浙江是后来开辟的,并且清军当时在浙江主要目标是侍王,是苏杭地区,并不是很重视福建。主角出现在那边是有原因的,不然一出来就四面都是敌人,主角如何发展?当然攻打到福建后敌人必然是重视了,所以有四万湘军跑到福建去“剿匪”,在当时四万湘军应该说是一支大部队了。这是需要东拼西凑的。必然影响到其他战场,我当时没有交代,但在最后结尾的时候一笔带过了。
在小说中主角总是到敌人重兵集结的地方,挑敌人实力强的打而不是在敌人来的时候避低锋芒,击敌惰归,这是两方面造成的,第一,是不是强敌这是在变换的,如李鸿章的淮军实力相当强劲,历史上五万淮军相当于十万湘军。但是他的部队从福州一路狂扫到温州,部队没有休整就投入到攻城战斗中,,他是强敌吗?本来是,但现在就不是了,为什么?一个是部队长时间行军没有休息,已经疲惫不堪了,二是后勤线必须要派人守护,那些洋枪洋炮要是弹药用光了连烧火棍都不如!只要打掉他保护后勤线的部队军心必然大乱,这时候你去攻打他可不可以战胜?并且李鸿章自己并不是很好的军事家,他只是个政治家而已,在军事上,他比曾国藩先进之处就在他对西方的武器装备理解的更加透彻,所以他的淮军装备就远远好于湘军,还有就是他是只求成功,不管所用之人是否满腹经纶,所以他的淮军里面各种人都有,既有村夫,又有太平军的叛徒,大字不识一个的在淮军中大有人在。而湘军在一八六二年时候已经走上下坡路了,当官的骄横,士兵贪财,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他能打败太平军一个是运气,还有一点就是太平军已经堕落了,已经腐朽不堪,他的强大只是相对而言,不然天京之战曾国藩不会有“心以用烂,胆以惊破”之语了,湘军中真正能战斗的人有,如鲍超就是一个,至于张运兰,只能排在鲍超之后了,李元度并不是大将之才,指挥优柔寡断,败仗打了不少,倒真的“屡败屡战”,不过谋略上李元度还是很有一手的,并且口才不错。第二个方面就是主角他的行动要围绕当前的主要目标展开,你要保卫温州,必然就要消灭李鸿章的部队,想开辟福建根据地,那么敌人到福建来了四万人你是不是就避开?想要解围天京,你是直接到天京和有水师助战的湘军主力决战呢?还是切断敌人后勤线?当然了,敌人也不是傻瓜,你想切断他的后勤线难道他就想不到要保护后勤线吗?最终结果只有打了。
虽然主角给人感觉打了很多城市,不过大家不知注意到没有,就是主角每一仗都是在运动后要么山地伏击战,要么对城市采用突然袭击,这些都可以归纳到运动战中,真正的阵地战,只有当时史秉誉领导的温州保卫战,而且就是温州保卫战也是有杨沪生的主力部队外围运动接应的,只有后面对贵溪和南昌是采用明目张胆的直接攻击,不过这时候两方实力对比已经不一样了,并且进行这种城市攻坚战在当时也是必须的。
还有网友认为主角陷入了唯武器论里面,什么都是想发明先进的武器,然后靠先进武器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当然了,唯武器论是肯定要批判的,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飞艇是已经有了的,而且中华式步枪也是可以生产制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当时没有这就和当时军事指导思想有关了,当时人们只想到飞艇气球可以通信,更进一步的就是侦察了,轰炸这种思想还完全没有,至于飞艇轰炸的效果是不是有小说中写的那么大,这里有个例子可以借用一下:1916年,在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讨袁战争中,孙中山的好友坂本寿一于七月二日从日本到了青岛帮助孙中山的部队作战,当时他带了两架飞机和87名飞行学员地勤人员,他们到了潍县前线后用装烟的空铁罐装了炸药和雷管,制成了原始的炸弹,这种炸弹威力自然是很小了命中率也不高,可是在轰炸的时候当时极有战斗力的北洋军队却被吓的丢枪弃械,狼狈逃窜,几次轰炸后北洋军就派出谈判代表乞求不要再用飞机轰炸了,不要再投炸弹。这时候飞机已经发明十三年,而且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飞机在中华大地起飞也有五年了,可是在第一次轰炸的时候作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北洋军居然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如果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