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真实的希拉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因素在作怪吧,为什么她可以那么强,甚至于使她的丈夫都变得相形见绌起来?    


    共和党人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希拉里如此频繁地被共和党竞选行动分子们讽刺和挖苦,以至于克林顿公开表示其困惑,不明白“乔治·布什在竞选第一夫人呢还是竞选总统”。共和党人似乎估算出把她当做进攻战略的重点,通过将其描绘成要会议室不要厨房的激进女权主义者,可以从她丈夫那儿拉走部分选票。因为根据民意测验,有14%的人因为对希拉里的看法而投克林顿的反对票,只有9%的人表示会因克林顿本人而投他的反对票。    


    以布什总统为核心的保守的共和党人自然不会忘记在克林顿本人身上大作文章。克林顿是第一个二战以后出生的美国总统。二战结束之后,士兵们都回到家乡。之后,在全世界出现了一个高出生率的时期,称之为“婴儿潮”。克林顿就是这个“婴儿潮”中卷来的一个。而布什总统,正是当年从二战的战场上回来的一个老兵,在美国这几乎是英雄的同义词。他们根本就是两代人的象征。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别当然是巨大的,大致说成霄壤之别都不为过。    


    克林顿是60年代的青年,那时的年轻人,几乎都尝试过大麻的滋味。所以,共和党丑化克林顿的第一步棋便是质问他是否抽过大麻。    


    克林顿和以往的竞选有不同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便是他可以被攻击的缺点非常多。他们当然一定也注意到了克林顿作为“婴儿潮”一员的背景,这个时代过来的年轻人,说是自己没有吸过一口大麻,肯定会被人怀疑是一个撒谎者。所以“大麻问题”就成为了共和党的竞选突破口之一。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举行的电视辩论中,有记者翻出了陈年老账,他们无比礼貌而事实上却怀着幸灾乐祸的心理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克林顿先生,你曾经吸过大麻吗?”这摆明了是一个陷阱,因为他无论怎样回答都难逃民众的指责。    


    回答“非”,说明他在说谎,那么他不仅会被最蔑视“撒谎者”的美国人所抛弃,而且他的“怯懦”还会被本来应该是他的支持者的一些同代人所看不起。回答“是”的后果就更为严重,共和党人会告诉广大选民他们青睐的这个总统候选人是个吸毒者,而选民怎会选一个吸毒者做他们的总统呢?    


    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所以他坦然答道:“我在英国吸过一两次大麻,但我并没有往肚里吸,也不喜欢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吸过。”有位记者在同一天的采访中问他,吸食大麻的经历是否会影响他眼前的竞选结果。克林顿作了否定的答复,并列举了不少名人的事例为证。他们也吸过大麻,但对他们的前途却并无影响。    


    从此,克林顿抽大麻却没吞下去成了年轻人的一个笑料,但他到底逃过了这一劫。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他的“逃兵役”问题。连带着还有他在美国国内和英国伦敦组织过反对越战示威,甚至妄图放弃美国公民资格,申请英国护照的旧事。    


    美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适龄青年除了主动要求参军之外,如果因国家需要而被征兵,也履行公民义务。抗服兵役是违法的。克林顿反对越南战争,更不想去参加赴越南作战的军队。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聪明的不违法的做法———他离开美国,跑到欧洲去读大学。也是在国外读书期间他参加和组织了反对越战的游行。    


    逃服兵役当然会被以布什为代表的从战场上回来的老一代美国人看成是一种怯弱行为。但他们却无法主宰更多的与克林顿、希拉里一样反对越战的年轻人的看法,而且克林顿公布了他在牛津时写给阿肯色大学后备军官训练队负责人尤金·霍姆斯的一封信,并且在曼彻斯特的一次集会上说:    


    “这场选举的品格问题是谁真正愿意公开阐明如何改变你们的生活。只有你们才能决定这场选举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权利属于你们,不属于其他任何人。”    


    无疑,克林顿的逃避兵役是在当时的情景下采取的无奈之举,而且他要带领着新一代的美国人实现经济的复苏,只此一点也足以消弭他历史上的微不足道的“污点”。他从从容容地解决了共和党提出的这个具有人格攻击性的难题。    


    当然,共和党抓得更多的还是他在私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因为他几乎总是处于桃色新闻的包围之中,当然,在希拉里的鼎力协助之下,他们也最终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对选举而言生死攸关的桃色危机。    


    一着不胜,他们自然把攻击的目标转移到希拉里的头上。“甜饼与茶”风波的产生自然与希拉里说话不慎有一定的关系,但共和党的寻衅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共和党首先挖掘的是她过去的一些关于儿童权利的学术文章,然后根据他们的所需断章取义地予以歪曲和批判。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里奇·邦德将希拉里漫画成一个好打官司、将婚姻奴隶制、怂恿孩子们控制他们父母的女权主义者,而实际上她根本就没干这种事。帕特里克·布坎南则攻击“克林顿(希拉里)体制”的议事日程,他声称他们首先干的将是允许堕胎、同性恋和妇女参战。    


    当然,希拉里在竞选之初过高的热情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她在竞选总统,或者至少认为她的行为对她丈夫的地位构成了本不应有的威胁。    


    起初她似乎不大清楚她并非竞选者本人。并不像一棵盆栽的棕榈树一样站在一旁,她喜欢大谈政策问题。在新泽西州曼彻斯特一间居室里,众人一块喝咖啡,愉快地闲谈着食品杂货店的物价,希拉里却突然说起了一篇关于婴儿死亡率的论文。有时她介绍她丈夫所用的时间比她演讲的时间还长。她和他其实早该知道“人们称我们买一得二”之类的俏皮话会惹怒传统主义者。    


    即使是她出于对女儿切尔西的爱而试图使他女儿不受公众注意的自然欲望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公众认为她过于看重其精干律师的身份,而轻视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在新罕布什尔初选角逐时,希拉里把女儿留在小石城,不让她出来和他们一起全家亮相,以至她得向持怀疑态度的公众表明,克林顿夫妇确实有一个孩子。希拉里还抑制了自己的反感,允许《人物》杂志刊登切尔西的侧面像,杂志上还登载了有关他们的种种舆论的摘要,内容从使他们感到刺耳的问题到普通生活事实问题都有。




第五章  白宫之门向她敞开五、布什的战术:抓住希拉里(2)



    1992年8月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成了一个充满仇恨的高度集中的对希拉里进行攻击的集会,他们毫无顾忌地把希拉里归入美国职业狂中,并把女权主义者们所有的缺点汇合在一起向希拉里开火。    


    混杂其中插上一杠子的是玛丽琳·奎尔,她争辩说:“大多数妇女并不希望从她们的本质天性中解脱出来。”她和她丈夫副总统丹·奎尔就是活的证据,他们证明了并不是每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都“参加过示威游行、逃避现实、吸毒、参加性革命,或者逃避服兵役”。    


    然而在她攻击希拉里时,却没有提到她的丈夫,像千万个其他在越战时期成年的年轻人一样,曾经用加入国民警卫队的办法来合法地逃避服兵役。她还对克林顿夫妇分属不同的教会一事唠叨个没完,却忘记了1988年的一件事:当时有传闻说,她的父母亲是基要主义传教士小罗伯特·B·蒂姆“上校”的信徒,而这位“上校”因出言不逊恶毒攻击同性恋者,攻击自由派人士和联合国而臭名昭著,但她那时却申辩说,宗教是私人的事。    


    共和党领袖终于给希拉里贴上了“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好战的女性主义律师”的标签,甚至还是“推行极端女性主义纲领的克林顿夫妇政权的思想领袖”。但共和党人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共和党主政12年,国债增加了4倍,形成庞大的预算赤字,造成了经济停滞不前。布什总统还曾两度否决“家庭与医疗休假法案”,也不再支持推动妇女权利,尤其在反堕胎问题上更是引起了年轻一代的争议。    


    渐渐地便有民众发现,希拉里其实是整整一代职业女性的代表,她的任何丁点错误之所以被共和党抓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