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驼峰航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码,飞机抬头后,十公里外才是雪山。
  陆元斌老人说,汀江机场投入使用后,在附近,作为备降之用,又在汀江西南十几公里外修建了巴里江机场,在汀江东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修建了达姆达摩机场,对外仍统称为“汀江”,但很少使用。
  问老人,为什么?
  老人说,飞“驼峰”,过来了就过来,也用不着“备降”,过不来,就是再修十个也没用。
  道理如此简单。
  对汀江机场熟悉的老人们说,每天在汀江进进出出的乘客并不多,即使是有,也是“经停”一会儿走掉,但每天进进出出的物资数量巨大。
  抗战时期,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物资集散、空运基地。路过汀江的老人都说,汀江机场场站是很简易的小棚子,但成堆成堆的货物,那堆放规模,就和今天的港口、铁路货场差不多。
  汀江办事处值机领班张寄萍回忆,汀江机场原是美军为往中国运送物资专门修建的,但实际利用率最高反而是中国航空公司。
  看来是邦德和王承黻的“爪子”太长,本来原打算是用阿萨姆机场,一看汀江机场修好了,得,就地“取材”。
  反正都是同盟国,目标也只有一个,大大咧咧的美国大兵也不在乎,机场就是起降飞机的,谁用还不是用。
  张寄萍老人说,汀江机场虽然小,但毕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启程地,“中航”在此设有自己的电台、机修基地、商务、飞行、气象预报等很多重要职能部门。
  老人说,从1944年开始,每天有二十到三十架“中航”的C…47在汀江进进出出,飞到中国的,全是满载加超载,返程以空机居多,有时有一两架带回点蔬菜、鲜蛋,供应中方和美方餐厅之用。
  也不知“中航”高层是怎么和美军方沟通的,在汀江,所有货物配载清单、装运都是由美方负责。那么多物资,就由一个小少尉发放,双方也都放心。
  具体程序是,美军军士做好配载物资清单,“中航”办事处按每架飞机签收,并另做一张“中航”清单,这张清单是飞抵昆明后,由机组交给地面接受部门之用。上述事项完成后,接着是装舱——所有物资的捆扎、摆放、包括货物在机舱所处位置等等也都是由美军负责,等这一切做完后,办事处商务部门就要清点检查,最后双方签字认可。
  接下来就是飞行。
  飞机起飞前,飞行员领降落伞,到商务办公室签领舱单,过印度海关,登机、起飞,回国,再返回。
  问老人,都有些什么物资,老人说,他也不清楚——装箱的多,零散的少,大都是军需品,还有汽油,都是一桶一桶的。
  汽油最不好运。
  老人们说,看似简单,实际上最麻烦的是运汽油,不仅是因为整架飞机都成了燃烧弹,关键是,只要一个地方捆扎不好,只要稍微一点颠簸就散花,油桶在舱内滚来滚去,马上影响到飞机在空中“配平”。
  飞机在飞行中保持平衡稳定,“配平”是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在天气好的情况下,“配平”变动一点都不行,何况是飞越天气瞬息万变的驼峰航线!
  所以,对运载的汽油,办事处的人检查得非常仔细。
  至于客运航班,老人说,当时,每周有三班由重庆至加尔各答的航班,当时,这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惟一一条通道,来往的大都是国民政府的要员。汀江只是经停,飞机在这里加油。多数时候,他们也会在此时下机,稍息片刻。常常,下来的每个人表情都是一副惊魂未定之神态——那是在“驼峰”上空九死一生给吓的。等再回去时,也是在这里经停,马上要过“驼峰”了,他们的神态也是因人而异——有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之神情的,也有忐忑不安、惊恐万状之神态,这种人,最爱不停地向我们打听“驼峰”上的天气如何。我们的气象,只能预报汀江机场附近的气象,“驼峰”,我们哪管得到啊,要是那儿也能“预测”,“中航”就不至于摔那么多飞机了!
  接送这样的商务航班,当时我们值机人员能做的,就是会同印度海关、印度安全部门人员,在飞机过境时用车子把他们接到餐厅吃饭、休息。再在飞机起飞前,送他们上机,和现在的机场差不多。
  老人说,办事处的工作和生活完全是集体化,军事化。住的宿舍离机场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美军在中间开辟出一条道路,开车要走二十多分钟,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四方形的草顶棚子,中间有一大间供大家运动、看电影之用。宿舍是八个人一室,不分工种、不分空地勤、不分职别,只要是中国人,都在这里住。食堂办得好,公司广东人多,那里是纯粹的广东菜。公司美方宿舍离我们这里就五分钟,我们很少有人到他们那里去,相反,他们总有人过来——中国菜,太好吃了。
  把汀江办事处一切安排有条不紊的,是“中航”汀江办事处处长顾其行。
  查找不到有关顾其行太多的资料,只知道这位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精通英法两种语言的高才生是在1942年初进入“中航”的,一开始在重庆总公司营业组,由于他知识面广,不但具有航空专业知识,还精通土木工程,经常被王承黻直接委派至公司建筑场地担任质量验收员,没过多久,就成为公司业务骨干。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4)
  曾因业务往来和同乡友情之缘由,和蒋纬国交往笃深的江圣帆老人,于1943年初从中国调往汀江办事处,回忆起自己的老上级顾其行时,老人说,顾其行不仅精通航空和土木,文秘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公司中很多英文函件、电报文稿多出自他手,总经理对他非常欣赏,不仅派他参加很多当时由盟国之间召开的民用航空会议,还担任过“中航”驻美国旧金山办事处主任。
  难怪,顾其行被派驻汀江办事处主任时,只有二十七岁。
  把这么一个抗战担负物资转运、飞行任务繁重的基地交给这样一个年轻人,可见王承黻对他的欣赏和信任。
  江圣帆老人说,汀江生活环境艰苦,宿舍简陋,除了偶尔放一场电影外,基本没什么娱乐设施,大家的工作就是起早摸黑地和C…47、C…46机群打交道,由于汀江场站站舍、物资相对紧张,公司规定,汀江场站不准携带家眷,顾其行到汀江上任,才新婚三天。老人说,大家都是太了解“驼峰”空运的重大战略意义了,即使条件再差,生活再苦,也都默默做着自己那份工作。
  再说了,再苦、再累,也没有那些日夜穿梭在“驼峰”上空的飞行员们艰难啊。
  人家随时送命都不在乎,咱们在地面工作的,苦一点、累一点,算个啥!
  问老人,听到有飞机失踪时,是什么心情?
  老人说,一开始,该到的飞机一直不到直至最后彻底没有音讯,每个人心情都非常沉重,宿舍里连点声音都没有,谁都不说话,整夜整夜死气沉沉。昨天还在一个房间里说话,今天人就没了,接受不了啊。到后来,太多了,也都习惯了,遇上有飞机没回来,大家碰面,也就说声,谁谁今天没回来。死的人多了,就没感觉了。
  采访中,很多老人,飞过的、没飞过的,也都这么说:战争年代,死个人,算得了啥!
  敢把行政院长托运的龙虾扔掉的人——一代英杰何凤元在“中航”行政管理人员中,能和那些飞行精英齐名媲美的,何凤元当仁不让地会排在前列。
  这倒不仅因为他曾是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也不是因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系的他学历高,更不是因为他1939年9月进入中国航空公司的资格老。
  是人品、人格让他赢得同事们的广泛尊重。
  熟悉何凤元的老人这样评介,他这个人啊,书生,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当时的中国,既能担当学生运动领导者又能得到这样评价的人,不多。
  战争时期,是军人、武夫尽兴展现魅力的时代,在一家商业航空公司、在一个以飞行精英们担负重任的风云时代,何凤元能以一个行政“主管”和“天之骄子”们齐名得到一致称赞,可见其人格之魅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顾其行得到王承黻的重用,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最欣赏的行政主管,就是何凤元。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中航”香港基地被炸,总经理王承黻这边和邦德紧急制定新航线计划,那边,已经开始选派加尔各答办事处主任了。
  把“中航”基地设在印度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