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没办法,国军、陈纳德都在打仗,消耗极大,必须得大量补充。
实在没人了,都是硬赶着上去。
谁能过去谁过去,过去一架算一架!
就半年光景,在飞越“驼峰航线”中,“印中联队”摔了一百多架!
本就不高的士气更是严重低落!
C…46里到处充斥虫子、化油器结冰、横跨大西洋的给养船队遭到纳粹潜艇“狼群”战术堵截,人员士气越来越低(注四) 史迪威在日记里这样说。
可能实在是再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也许是受了什么“启发”,也不知是谁,给亚历山大出了个“馊“主意:请英雄来联队作报告来鼓舞士气!
英雄还真找到了,也真给请到了印度、请到了“印中联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优秀的王牌飞行员、时任东方航空总经理爱德华·V·里肯巴克来到了“印中联队”,坐在了一群孩子们中间。 英雄实事求是地说:“你们应该准备、准备留在这里这里,长期、长期长期战斗。”
这话还不如不说了,原来还仅存那么一点点“士气”,现在,经“英雄”这么一说,孩子们不仅不能回到温暖的家,还要“长期战斗”,连一点盼头都没有,最后的一点“士气”也全没了!
亚历山大刚来时雄心勃勃的热情彻底消失了,1943年6月,他给美国陆军空运总部和负责中缅印战区作战的史迪威写了一封寥寥数语的“诉苦信”:维修人员不足、供应情况危急、通讯不完善、天气可怕、食物很糟、损失惨重!
按对亚历山大字面上的理解,印中联队也是即将崩溃!
接到亚历山大的信,本就情绪相当低落的史迪威更是消沉,自从在缅甸撤退出来后,和中国战区司令的关系就出现缝隙,该如何和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愉快、和睦相处使他头疼。蒋对“额外”物资的贪婪,给他带来无尽的烦恼,已经用了全部力量飞越“驼峰”,所有的手段已全部用尽,可这个家伙就是不知足!史迪威把一腔怨气都发泄到第十航空队身上:他们拥有一百多架飞机、三千多人、七百多名飞行员,整整一个7月份,才运送了三千多吨货物到中国,一天就摔六架飞机,不,他们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帮业余的卡车司机!
第十章 驼峰,驼峰!(11)
和同期“中航”对比后,史迪威接近绝望,照这个样子干下去,对中国的援助将会极其渺茫!
建议重新慎重考虑!
气急败坏的史迪威直接给陆军总部和总统发电。
奄奄一息的“中航”
历史再一次“偶然”。
史迪威面对的是第十航空队士气低落等自下而上来的烦恼,而邦德和中国航空公司高层,却要应付的是,自上而下、纷纷扬扬的指责。指责来自大洋彼岸“泛美”航空公司总部,矛头直指中国航空公司,直指邦德、王承黻、国民政府交通部——为什么一家商业的航空公司损失如此严重?究竟谁来为接二连三的事故负责?
连中国外交部长都再次搭了进来——你不是说过“一路平坦”吗,请宋子文先生给出合理答案!曾经从陆军总部出来的话现在在“泛美”公司出现。
中国外交部长在“抵挡”诘问的同时,私下,也在向“中航”请教:“驼峰”,是公司目前的惟一“出路”吗?
于是,几乎是史迪威在日记中发牢骚、并给陆军参谋部发电的同时,邦德也在做差不多相同的事情——给中国外交部长和“泛美”总经理发电,同时这封电报又经王承黻一并报送国民政府和交通部:有些原因是我们从事的工作所固有的,它们是,第一,天气,天气一直是坏的,常常很坏。第二,我们飞越的地势极高。第三,我们工作的紧迫性。我想请你们知道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来改变这些条件!换句话,只好接受,尽可能忍受。还有其他原因使我们损失惨重,第一,我们新飞行员被批准合格太快了。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名飞行员在批准允许作为机长领衔飞行之前,起码要在这条航线上担任副驾驶飞行六到八个月时间,但是我们没有,今后也不会考虑这样做,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所有的飞机都大大超载。C…47载重是三吨多,我们的飞行员都要多装一吨到一吨半,甚至更多。第三,我们在推动这一行动中,过于积极。换言之,我们在天气坏到应该停留在地面上的许多日子里飞行了
以上这些,从纯粹技术角度看,我完全承担我应负的责任!
在没有天时、不占地利、缺少“人和”(此时,只有国民政府明确支持开辟这条航线),邦德再次把理、据分析得头头是道。并且,面对责任,胸怀坦荡地承担!
在详细分析损失惨重的原因后,接着,邦德继续写道:写信,是希望让你们相信,这些错误并不是由于不仔细或漠不关心,而是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关键时期把急需的物资运进中国,在这个非常时期,政府和民众心目中对能否把战争物资经由空中又在“驼峰”这样恶劣条件下的运输运进中国极其没有把握,据我和我的搭档王(承黻)的观察确是如此,我们所能表明的,就是组织“中航”公司,尽一切力量把物资经由“驼峰”运进中国,并且充分表明,我们可以利用航空运进更多的物资!
至此,邦德把中国航空公司飞越驼峰航线的重要性、惟一性向自己的上司和盘托出。
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
电报没完,还有:如果我们等待六到八个月再批准我们的驾驶员合格后担当机长,我们将严重地误事!如果我们仅仅载运标准载量,每架飞机所运货物将如此之少,以至急需货物将永远也运不进中国!如果我们在坏天气时,停止飞行,那么我们将会使我们的飞机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停留在地面!
很少使用三个排比,“中航”副董事长一改往日之温和。
这是所见到邦德书信中,这位中国航空公司副董事长、“泛美”航空公司驻中国总代表依旧沿用一贯平和之风格,但却发出最慷慨激昂、最淋漓尽致的一封电文。
一切都不言而喻!
在电文的最后,邦德发出最后、也是最强烈的呐喊:正在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而真正停止这些事故的惟一办法就是停飞“驼峰航线”!
但,这办不到,也绝对不能考虑!(注五) 困兽犹斗的咆哮!
据说,有关方面将史迪威和邦德的电报全都转给了罗斯福。
美国总统即刻回电:不、不、绝不!不惜任何代价,通往中国的空中通道必须开放!(注六) 杀出一条血路狂风暴雪中冲出一支机队。
亚历山大少校走了,印中联队迎来了它的第四任指挥官:托马斯·O·哈丁少校。
哈丁少校将接替亚历山大职务的消息传出后,整个印中联队官兵顿时笼罩在一片肃杀气氛之中,谁都不知道,这位一向以严厉而著称的哈丁少校的到来,会给印中联队带来怎样的改变?一年多来,连续更迭的三任长官全都败给“驼峰航线”,也正是因为“驼峰航线”才使印中联队损失惨重。如今,“驼峰”等同于“残酷”、“死亡”,飞越“驼峰”就等于向着地狱扑去。这个哈丁,难道还有超过残酷、死亡、地狱的手段?
托马斯·O·哈丁少校来了。
少校上任第一天,即发布命令:飞越“驼峰”,没有天气限制!(注七) 这是整个二战中,印中联队在飞越驼峰航线期间最为著名的一封电报,之所以被认为“著名”,是因为印中联队官兵认为它从头至尾流露着严厉、冷酷、残忍,毫无人性!
第十章 驼峰,驼峰!(12)
完全是蛮干!华人杰老人说,那真是给逼急了,一点办法都没有,才不得不这样做。正在对峙、鏖战中的中国处处需要补给,罗斯福又不惜任何代价要保住这条通往中国的惟一通道,中国航空公司已经在拼命地飞,单机载荷吨位还大大好于印中联队,
连史迪威都要以“中航”为样板,等待印中联队的,是必须要上去,要过去!
老人说,战后,很多人指责哈丁这道命令,认为其不尊重科学、漠视生命,其实也不尽然,就算哈丁少校没有发布这道命令,也好不到哪去。驼峰航线,风、霜、雨、雪、雾,还有结冰,哪一天没有,谁没遇上过?“中航”除了地面大雾弥漫、一点能见度都没有而暂时不起飞外,什么时候停飞过?只要上去了,不管气候如何坏,你就去闯吧,能不能过去是你自己的事情!估计哈丁也是下了狠心才发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