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驼峰航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五军出国时共有42000人,在缅甸战斗中死伤7300人,而在撤退途中却死伤高达14700百人,其中抗战名将、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就战死在这次撤退中。忠实执行校长命令的杜聿明不得不为这次撤退付出惨重的代价。关键是麻烦在于,日后为最后反击,这些部队不得不再由“中航”飞越“驼峰”送到印度接受培训,不仅使本就极其紧张的运力增加了负担,还加大了飞行的危险,占用了有限的吨位。
  一切都如此得不偿失!
  也有不听邪的。
  在地图上用目光轻轻一扫,在仁安羌取得大捷的孙立人敢用自己的脑子做出选择——去印度兰姆伽。
  可能是因为留过洋、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之缘故,孙立人在骨子里不那么“传统”,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他,做人准则、行事方式多少有那么一点和他的同胞“格格不入”。在缅甸,从头至尾,似乎只有他在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史迪威的命令。
  很简单,一个是将军、一个是长官。史迪威的军阶比他大很多,应该无条件服从,再有,退守印度无疑是正确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执行!
  孙立人几乎是完好无损地把他的三十八师带到了印度,带到了兰姆伽。
  队伍走的走,撤的撤,关键当口,罗斯福派来的美国参谋长,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不见了踪影。美军派飞机一连几日低空搜索,也没有,所有能经过的地方反复询问,杳无音讯,四处都打探不到消息,仿佛人间蒸发——没了。
  1942年5月初的缅甸,正午时分,阳光几乎是完全垂直照射下来,哪怕只是稍微站立一下,周身每个汗毛孔似乎都在冒着火,整个人都仿佛在燃烧。
  缅北,一位戴着金属镜架、扎着绑腿、曲短灰白的头发罩着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军帽、穿着普通士兵制服、腋下斜挎着一支卡宾枪、外貌精瘦的老人艰难地跋涉在丛林密境中。
  三星级将军率领的应该是一只由数万军马、坦克、大炮组成的威武部队,而此时,在这个老头身后踉踉跄跄地行走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中的却是一支由溃散的士兵、流亡的学生、逃难的百姓形成的奇特的队伍。
  历史上,从没有级别这样高的将军统领过一只“级别”这样低的队伍!
  老头本来可以搭乘飞机走掉。
  5月2日,美军空军司令阿诺德将军曾特派一架DC…3专程飞抵瑞博,希望把老头接出去,结果被史迪威拒绝,老头发誓要自己走出丛林,两名美军飞行员怏怏而去时,心里一定会想,这个老家伙一定是疯了!
  据说,刚踏上走向印度的漫漫旅途时,身边除了两个卫士,就几个难民和流亡的学生。队伍都是在“北上”的路途中遇到宁愿和美国老头饿死在丛林中而不愿在日本人手下当“缅奸”的人加入后渐渐扩大的,最后竟“扩展”到一百多号人。
  5月5日,在给英国驻印度亚历山大将军发出最后一份告之“缺粮、缺药、没有电池,这是最后一份电报”的电报后,三星级将军和他的“队伍”就彻底消失在茫茫丛林密境中。
  5月16日,这支亦工、亦农、亦学、亦军的奇特“队伍”出现在印度境内英帕尔地区。
  据当年曾驾飞机在荒山野岭上空参与过寻找和营救美国老头的“中航”老人说,看到地面这些人时,还以为是一支难民队伍! 美国老头虽然面黄肌瘦,但依旧精神抖擞。
  中国将领不听话,英国人又屡战屡逃,老人既气愤又无奈,他拒绝坐飞机,他只能用自己的双腿告诉国军、告诉蒋委员长、告诉国民政府:我,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都能走出来,你们,为什么不能!
  一系列失利还在后头。
  5月1日,日军攻陷曼德勒。
  5月3日,日军攻占南坎、八莫、畹町。
  5月5日,日军占领缅北重镇密之那。
  从抗战一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交通部、中国航空公司、邦德、黄宝贤和所有的相关人员就像一个团队在一副即将不断坍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前,闪、移、挪、腾,几乎运用了所有的手段,延缓、迟滞、阻碍这副骨牌引起的连锁崩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依旧是没能阻止最后一块的倒掉!
  密之那被占领,空中最后一条通道彻底断绝,无疑是给蒋介石、给国民政府重重一击!
  中国,对外最后一条进出通道的大门重重地被关闭上了。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宋子文更急!
  缅甸战事弄得一塌糊涂时,中国外交部长最希望的就是迅速得到空中运力的加强。
  明摆着,滇缅公路靠不住。在请他转交美国总统的信函中,委员长已流露出他内心之焦虑,作为被派到美国的全权代表,宋子文太清楚自己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当腊戊被截断的消息传来后,已经意识到最严重时刻来临,宋子文完全顾不上外交礼仪,国内委员长的指示尚未到达,他已经迅速给美国总统写信。

第八章 败退缅甸(5)
  查阅这个期间的蒋与宋往来所有电文,除前一封令宋子文转交求助美国总统的那封急电外,再不见委员长给远在华盛顿的外交部长有新的指示。完全可以肯定,这是在宋子文得到国内战况汇总并经身边人员左右分析后,做出最十万火急的动作。
  时不我待!
  方寸没有显现出大乱,但温文尔雅在昔日哈佛大学博士、中华民国外交部长身上已荡然无存。绝对是在极其迫切中,外交部长再一次递交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修正案中一改往日之矜持:总统阁下:
  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胜利使滇缅公路处于巨大危险之中,仰光已经关闭。在过去四年半与日本作战期间,中国战争物资的储存量从来没有这样少过。为了供应中国军队并维持人民士气使中国能继续战斗,有必要开辟一条到中国去的新的生命线!
  像奇迹一样,这条生命线就在附近。从印度铁路终点萨地亚到昆明或者叙府(四川水陆交通中心),分别只有500英里或700英里,飞越的是比较平坦的路线
  在写下“比较平坦的路线”后,博士在“备忘录”中继续坦述他的心扉:这些可供选择的路线已由泛美航空公司按全年的要求调查过,该公司准备飞行这些航线,美国军事顾问团也宣布这一计划是可行的
  泛美航空公司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一位专家研究表明,一百架C…47飞机携带自用燃油,在通常的条件下工作,每月可载12000净吨,换言之,除军用坦克外,实际上在缅甸(应为滇缅,笔者)公路上运输的一切物品都可以由这些飞机运载,这将使缅甸(应为滇缅,笔者)公路的净运输力几乎增加一倍,这些飞机回程可以从中国运载盟军急需的钨、锡、桐油
  按“租借法案”之程序,今年已经分配给中国三十五架C…53(和DC…3同一型号,笔者),如果这些飞机能立即拨给,并增拨六十五架,缅甸(滇缅)公路的丧失就能得到抵消。
  “净吨”、“自用燃油”,这还不算,明明是中国航空公司,外交部长统统说成“泛美”。要么“备忘录”是自己亲自执笔,要么就是秘书不太“懂行”,对航空不尽熟悉,要么就是完全心急如焚所致,在这份“备忘录”中居然出现多处外行话,还好,幸亏意思表达明白无误。
  和第一次给美国总统的“备忘录”要求的十八架DC…3相比,中国外交部长把飞机数量提高到三十五架C…4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DC…3进入部队后,型号相应改称C…47)。这也是“中航”维系运输的最低限度,这个数字是经邦德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承黻重新计算后报给宋子文的。只有这三十五架C…47,才能勉强维持“中航”
  为配合国军地面作战而进行的空中运输。
  要求美方提供一百架C…47是交通部最后做的改动。报告送至委员长那里后,委员长认为飞机数量太少。在邦德最早关于“新航线”的报告中,有三十五架飞机从密之那到云南驿,每月可以最少有2100吨、最多有4200吨货物。如果改为一百架飞机,每月可以运送12000吨货物这样的“数据分析”,最鼓动人心的是,可以直接飞至昆明。
  于是,按委员长旨意,交通部索性改成一百架。
  和那些从炮筒子钻出来再投身到政界处处带着蛮横的行伍、丘八习气不尽相同,宋子文不愧是个“儒商”出身的政客,在“备忘录”的末了,中国外交部长小心翼翼中带着一丝恳求:当然,还有其他方面都很需要飞机,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