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再说吧!”韩寒歪头瞅了吴铭一眼,“李士群在南京活动,躲过了南京行动组的一次暗杀,没准上面还要你出手呢?”
“我又不是神仙。。W。”吴铭冷笑一声,“南京不比上海,李士群是搞特务地,谨慎多疑。哪有那么容易下手。”
“随你的便。”韩寒无奈地低下头,枕着胳膊微微闭上了眼睛。
“我该走了。”吴铭拿起了雨伞,“今天是和郑苹如联络的日子,总不好爽约啊!”
“联络?打情骂俏去吧!”韩寒头也不抬地说道:“把门关好啊,我可不想动弹。”
郑苹如今天很高兴,这段日子她一直按照正常的生活习惯。根本不把门外的盯梢当回事。按吴铭所说,就当他们不存在。该干什么干什么,才会让人不起疑。三天了,门口的盯梢没了,因为这个,她还特意多出了几次门,大商场,大世界地逛了逛,最后确认了一下。
“叮铃铃”电话按时响了起来,郑苹如精神一振,跳起来,抓起了电话。
“这几天过得怎么样?”吴铭很随意地问道。
“挺好啊!”郑苹如笑嘻嘻地回答道:“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好消息?不错啊,是不是要请我喝喜酒了。”吴铭打趣道。
“呵呵,猜错了。”郑苹如笑道:“门口的尾巴没了,这都第三天了。”
吴铭愣了一下,思索着没有回答。
“我确认过了,真的没了。”郑苹如强调道。
“真是的,一点耐性都没有。”吴铭调笑道:“追美女就得要锲而不舍,哪能这么放弃呢?”
“请我吃饭吧!”郑苹如高兴地说道:“有个情报要当面告诉你。”
“电话里说不是一样。”吴铭推脱道:“先别得意忘形,没准76号是故意让你放松警惕呢?”
“这不才要你这个行家给确定一下吗?”郑苹如不依不饶地说道。
“那好吧!”吴铭有些无奈地答应下来,“你先走到梦幽咖啡馆坐上十分钟,然后到”
“我想吃粤菜,听说大世界旁边新开了一家饭店。”郑苹如说道。
“那好,就去那吧!”吴铭轻轻笑了一声,挂断了电话。一个小时后,吴铭和郑苹如坐进了粤菜馆地雅间内,郑苹如简单地化了装,脸有些发黄,嘴角还点了颗痣,弄得吴铭一直在抿嘴笑。
“别笑了,我知道有点丑。”郑苹如白了吴铭一眼,不满地说道。
“这样挺好。”吴铭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衣服里面再塞点东西就更好了。”
“12月13日庆祝占领南京两周年,日本军官俱乐部要举行活动。”郑苹如抿了口茶水,轻声说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南京大屠杀”,吴铭的脑海里蓦然浮现这几个字,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
今天第二更,重做电脑系统,看还来不来及更一章。
第二卷 飒沓千里不留行 第108章 弃戎从笔
吴铭摆了摆手,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郑苹如一眼,说出南京被占领既南京大屠杀,她的表情是不是有点轻松,怎么没有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意思。
其实,吴铭有点想当然了。南京大屠杀在当时甚至到抗日结束,都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知道,提起来便是恨得咬牙。对此件中国人的巨大灾难,宣传上竟然没有轰轰烈烈,也难怪吴铭有点奇怪了。
当然,象郑苹如那样知道些情况的也不少,但事实的残忍程度却出乎了他们的想象和预料。
关于南京的暴行,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事态发展的同时,全球公众就不断地得到大屠杀的消息。南京沦陷前的几个月,大批住在这座都城的外国记者报道了日本飞行员对南京的空中轰炸。12月初日本逼近这座在劫难逃的都城时,记者几乎每天都提供有关战争进行情况、最后时刻的撤离和建立国际安全区的清晰的报道。令人惊愕的是,大屠杀开始的时候,日本报章刊载了把中国人驱拢起来枪决、成堆成堆的尸首在河边等候销毁、日本士兵之间进行杀戮竞赛的照片,甚至还有记者对日本人屠杀骇人听闻的评述。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首先传到外界,是由《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窦奠安所发的电稿。《纽约时报》年月日封面大标题为“南京**事件”,其小标题为“日军陷南京。屠杀两万人”,世界舆论为之大哗。
尽管如此,国府虽然也表示了愤怒,但远不如后世那样,广泛地搜集证据。系统地整理关于大屠杀的资料。甚至把这件事情宣传得家喻户晓,让百姓、士兵们都知道。在吴铭想来,如果好好地利用这件事情,起码士兵们在投降日军地时候会想到严重的后果。
而且。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in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ofNanin(南京的洗劫、南京的**)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地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遗憾,真是遗憾。”吴铭在谨慎地询问了郑苹如之后,不由得感慨万千。
“怎么了?”郑苹如还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
“先吃饭,呆会儿出去细说。”吴铭勉强笑了笑,提起南京大屠杀,只要是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舒服。
细雨如织,雨巷中。一个年轻女子,穿着淡雅的旗袍,走在上海老街地石库门里,撑着一把油纸伞,轻轻的走过,偶尔回眸莞尔一笑。。。。。。似乎应该是这样很富有诗意,很浪漫让人冥想的情景,现在却象这乌沉沉的天,两个人的心情都不是太好。
“竟然是这么残忍。”郑苹如喃喃自语。“三十多万,三十多万条生命。”虽然吴铭只是按照后世的记忆简单地讲述了一下南京大屠杀的事情,这也够郑苹如惊骇莫名了。
“我没想到这样一件骇人听闻的惨案,大家知道得会这么不全面。”吴铭伸出手,看着着雨点在掌心汇聚,“大概是没有人,也没有工夫整理详细的资料吧?”
“你呢?”郑苹如脸色有些异样,也不知道是冻的还是被吴铭地描述吓着了,“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
“我?”吴铭苦笑着摇了摇头。“你看我适合干这样的工作吗?杀杀人我还是在行的。”
“为了几十万冤魂,为了子孙后代计,为了让现在的人们觉醒。”郑苹如殷切地望着吴铭,“你,我们都责无旁贷。”
吴铭沉默了下来,将掌心里一小掬雨水洒在了地上。久久没有说话。
“从现在开始。点点滴滴,终会成为血的河流。仇恨的海洋。”郑苹如幽幽说道。
“从现在开始?”吴铭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抗日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巨大的财产损失,却换来了一个不槛不尬地胜利。可悲的是,世人仍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日本的第二次暴行…日本人拒绝为他们在南京的罪行道歉,甚至拒绝承认发生过大屠杀,更有甚者,日本的极端分子还试图在世界历史中涂抹掉这一事件。要了解这种不公正的程度,人们只须比较一下日本和德国政府在战后的赔偿就一清二楚了。虽然仅金钱本身不能使死难者复生,也不能磨去幸存者痛苦的记忆,但至少可以说明罪孽地元凶究竟是谁。
“我们能行吗?”吴铭头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着凭自己的良心干点简单的事情,赚点钱,和两个老婆过上安稳的日子,从来没有这么宏大的理想。”
郑苹如噗卟一声笑了起来,“这么没志气,两个老婆就满足了,那个多萝西真的不错,来个中西合璧也挺好地呀!”
“呵呵,你当我不想啊!”吴铭调笑道:“如果有可能,我连你都想推倒,可是,那不成种马了。”
“种马?”郑苹如对吴铭地新鲜词摇了摇头,旋即正色说道:“一个人,一支枪,或许能救很多人,但一支笔有时却能唤醒千万,你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古有弃笔从戎,你却劝我弃戎从笔。”吴铭苦笑着将伞放了下来,任由雨水打湿他的头发,他地衣裳。
“满天的眼泪。”郑苹如学着吴铭的样子,将脸仰起,雨水浇在了她秀丽的脸上。
半晌,吴铭突然拉起了郑苹如的手,两个人就这样一起在雨中向前默默地走去。
“挑战,我喜欢。”吴铭转头一笑,松开了郑苹如,端详着自己的手,“听说玩笔也能玩死人,我很期待呀!”
“很安全,适合你的性格。”郑苹如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打听清楚,我想去参加日本人的庆祝活动。”吴铭用力一脚将地上的积水跺得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