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战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般把敌人分割成数段。经过十几分钟的地面激战,“中途岛”基地上的“尖叫秃鹫”大部被歼,仅有十

几架攻击直升机乘隙升空逃离,又遭第十三集团军两个装备武直─10的突击连的伏击,最后只有两架“

科曼奇”侦察直升机带着满身伤痕逃脱。

这两架“科曼奇”侦察直升机历经千辛回到清迈“鹰巢”,却发现师部已是一片废墟。三十几分钟前,

一队使用第一套密码的直升机要求降落加油,师部才更换第二套密码还来不及通知各部,也没核实便同意

了。这队直升机却在师部上空突然开火,师指挥所和几十架停靠的直升机顷刻间化为火团,又意犹未尽向

正在调转炮口和操作导弹的坦克营和防空营扑去这是第五十四集团军代号为“中心开花”的进攻,消

灭了美第101空中突击师的残部。

9月22日深夜11点49分,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四十几架B─52H、B─1B和B─2

战略轰炸机发射了五百多枚AGM─86C/D型和少量有隐身能力的AGM─129空射巡航导弹。

AGM─86巡航导弹可从敌防空区外3000公里处攻击敌内地目标。导弹全重1360公斤,弹头重

122公斤,此次安装当量为600公斤高爆炸药常规弹头。这时以时速0.8马赫,高度保持在15米

至150米之间的飞行姿态,向极远处中国大陆的目标奔去。飞行途中不断根据事先输入导弹电脑的卫星

地形图随地形的高低起伏自动飞行,使导弹尽量可以贴地飞行。

此外它还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轰炸效果仪,所以可以攻击加固目标或者深埋在地下的战略目标

─导弹地下发射井、轰炸机基地、通讯中心和地下指挥中心,命中精度是1至5米。AGM86D型更装

有激光陀螺仪和智能处理器,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导弹外表进行了雷达和红外隐形处理,普通的防空

雷达很难捕捉到它。'4020电子书 4020。cn'

与此同时,潜伏在距大陆1000至2000公里范围内的美国“洛杉矶”和“海狼”级核攻击潜艇

也发射了五百多枚BGM─109C/D/E“战斧”巡航导弹。

半夜12点整,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又开始起飞隐身战斗机。它们在民都洛

岛上空集结,庞大的机群共有36架F─22“猛禽”和88架JSF战斗机,它们中的许多是昨日才从

夏威夷、日本和韩国的基地飞来。然后朝上海方向飞去。

在南海和东海上方太空的十几个雷达卫星突然发现本来应是一片深色的海面出现了许多极不显眼且快

速的白色斑点,这些卫星马上将目标的方向和速度向太空联合指挥中心报告。太空联合指挥中心首先迅速

调整沿海的十几部超视距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跟踪,这种雷达不同于民航和军事上常见的300兆赫至30

千兆赫要求雷达天线和目标之间成一直线才能有效地探测目标的工作原理。这些视线雷达对地平线以外的

目标几乎无能为力,因此,如果飞行目标在地面线以下飞行或山脉等障碍物的后面,或直接在雷达覆盖区

域外飞行,都可能避开这些常规雷达的探测。

超视距雷达工作于2至30兆赫的高频频段,它将信号发射到距地球表面约100到450公里的电

离层,当电磁信号透过电流层并向空间渗透时,高频信号则通过电离层拆散回目标,从目标反射的高频信

号再次通过电离层反射到雷达天线。这一过程使得超视距雷达能够从上空探测到在地平线以外飞行的目标,

原来那种想通过掠地飞行或隐在地物后面的小伎俩已很难凑效。通过电离层反射信号,这听起来似乎很简

单,但其实不然。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个复杂区域,包括E、F1和F2三个主要层次。这些层的密

度、高度和厚度随地球位置、时间、季度以及太阳黑子周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要想圆满完成探测

任务,则需要两部雷达协同工作:一部用来搜索目标,而另一部则用于监测电离层的环境变化。接受雷达

承担所有的目标探测任务。环境监测任务非常复杂,要分三个部份进行:垂直声波探测器负责测量雷达正

上方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下反射散射探测器负责测量整个雷达覆盖区域内再发射散射能量和工作频率的

关系;频谱监测仪负责提供同区域内其它电磁系统所使用频率的信息。总之,这几种设备必须确定雷达的

工作参数,以便接受雷达能够更为准确地确定被探测目标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工作,超视距雷达往往设置成双基地雷达,有相互独立的发射和接收基地,两者有可能相

距100公里以上。发射基地相控阵天线产生接受雷达和垂直以及下射探测器所使用的大功率波形。当垂

直探测器天线向正上方电离层发射能量,探测器的波束则往下反射。由于发射波长很长,所以雷达天线高

达60米,分别由频率高低不同的阵列组成。每个阵列的大小都经过精心选择,以便能为目标探测提供窄

波束能量。下反射散射探测器阵列也分两部份,也是60米。这些部份也是分开的,以便为整个工作频段

内环境监测提供足够大的单波束能量,从而覆盖整个雷达探测区域。

接收基地负责采集再反射散射能量并完成所需的环境监测和目标探测任务。接收天线阵由数百个偶极

子对组成,被称为TWERP双脉冲端射接收对,其长度超过2.5公里。这个极长的天线阵必须提供所

需的方位分辨率,以便探测几千公里以外的目标。这些单元由接受雷达、下反射散射探测器负和频谱监测

仪共享。此外,一部单独的垂直探测器天线被用来接收正上方的电离层回波响应。两台先进的信号处理机

负责处理接收信号,并算出具体的距离方位和多普勒频移值。一台信号处理机承担所有的目标探测任务,

而另一台信号处理机则完成环境测量任务。得出的信息然后送OCC操作控制中心。在这里,探测器测量

结果被用来为电离层建模,而被探测到的雷达目标则互相关联起来,以便在操作员显示器上形成飞机和舰

船的航迹。

OCC操作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所有复杂的雷达功能在这里都捆绑在一起。这个中心可

以远离接收基地,或者与其接收基地设在一起。它根据需要来安排雷达的工作任务。通过OCC大型彩色

显示器,操作员可以监视雷达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目标的位置、航向和速度。

由于超视距雷达的下视特性,所以接收信号的大部份是以地杂波和海杂波形式存在的。这些回波非常

平稳,而且一般占有多普勒频谱的一小部份,所以,利用目标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雷达可以探测出其

位置和速度来。军用机载预警雷达系统探测目标时也采用同样的原理。

电离层对这种目标探测方法也提出了许多挑战。电离层中的极光和赤道不稳定性会导致远离超视距雷

达正常覆盖范围的固定杂波回波产生多普勒频移。在处理雷达信号时方向和角度模糊时,这些回波信号将

能够进入超视距雷达覆盖区域,并折散到被发现的慢速目标所在的区域。进入大气层的流星和陨石会留下

一股游离的气体,接收雷达会探测到它们。由于它们的驻留时间很短,所以时常会在多普勒频谱中完全扩

散开,从而隐住起真实目标。极光、损石和赤道不稳定性引起的多普勒频移以只是一种不需要的杂波形式

出现,而附近的雷达和几千公里外的闪电等其它环境因素则会给接收信号增加大量的噪声脉冲。所有这些

原因使得对小型慢速巡航导弹的探测更为困难。

中国的科学技术工程人员不断提高超视距雷达的性能以得到减弱不需要的环境影响和提高目标探测性

能。新的计算机信号处理方法已经问世,从而可以有效地阻止赤道电离层的模糊杂波回波折散到雷达的覆

盖区域。脉冲噪声消除技术,也可以将闪电的影响从接收信号中去除。最关键的一点是雷达卫星为超视距

雷达提供了准确的覆盖区域初始条件,大大简化了雷达的操作程序,超视距雷达也从一种比较粗糙的只能

提供目标位置大致信息的设备,一跃变为能连续地跟踪目标的航迹雷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