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上海的最佳人选。

 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7)

    李鸿章被曾国藩推荐为安徽巡抚,从此自立门户,创办淮军。李鸿章通过与十里洋场的接触,练就了与洋人打交道的本领,而饱读诗书和久历官场,更让他练就了一套为官之道。从创办淮军到1901年去世,40年中,李鸿章堪称官场上的不倒翁。

    能在40年宦海中不倒,并应对中国3000年未有之变局,这只能说明,李鸿章既能做事,又能做官。在中国的官场中,能做官的不敢做事不能做事,能做事的往往疏于自保,所以官场难有常青树。但李鸿章做到了。

    随着南京在1864年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李鸿章很快认识到,因剿匪登上历史舞台的他,终生所面临的对手,是日本,与他自己对弈的,是这个岛国的首相伊藤博文。

    在内战中崛起的李鸿章,在面对外患的时候,也非无能之辈。他很快认识到,日本乃大清之大敌,于是大办海防,苦心经营北洋水师。

    李鸿章是清政府里较早了解日本的大臣。这个时候,在李鸿章眼里,日本是值得佩服的,更是需要提防的。早在1870年他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日本以全民运动的方式筹集巨款兴建海军。李鸿章意识到,中国与日本应该友好相处,应该派官员常驻日本,以便阻止日本站到西方列强的一边。

    然而,此后琉球事件,让李鸿章认识到,日本已经是中国的威胁。1874年12月,他在一份奏折中这样评价日本:其势日张,其志不小。

    到1885年的时候,李鸿章预言说,大约10年左右,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所忧。在发出这一预言的第10个年头,预言不幸成真。

    认识到日本威胁的并非李鸿章一人。在清政府内部,不仅有李鸿章这样具有长远眼光的务实派,也有急功近利的〃鹰派〃(其实是对洋务运动持有怀疑态度的清流派),他们认为应该先发制人——有人提出,应该率先向日本开战,希望通过一战解除危险。

    1882年,当时清廷的清流派(洋务派的对立面)——左副都御史、34岁的张佩纶上奏〃请密定东征折〃(次年出任总理衙门大臣)建议:〃南北洋大臣简练水师,广造战船;山东、台湾治精兵,蓄斗舰,与南北洋称犄角;分军巡海,闭关绝市,召使回国,责问琉球之案,驳正朝鲜之约,使日本增防耗帑,再大举乘之,一战定之。〃

    这一大胆的计划颇有纸上谈兵的味道,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认为,日本学习西洋,其海军装备绝不比中方的差,况且跨海作战,并无把握。

    〃东征之事不必有,东征之志不可无。〃李鸿章的这一论断,有韬光养晦的味道。

    事实上,张佩纶还曾经主张对俄国作战。把持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评价他说,此人锋芒毕露,不畏权势,很有骨气,是骄矜、无知和中国式的爱国主义者!

 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8)

    张佩纶到底是无知无畏还是远见卓识,实在不好评价。

    查阅史料,他为官期间,因多次上疏批评朝政,弹劾大臣,被评价为〃得名最远,招忌最深〃的清流党人。仅1875…1884年间,上奏折、奏片127件,其中弹劾大臣和直谏的达1/3。以这样的性格和为官之道,终难在官场上〃发展下去〃。

    当1882年张佩纶提出东征方案的时候,日本正在宣扬〃清国威胁论〃。这一年的7月,朝鲜汉城发生壬午兵变,起事者围攻日本公使馆,公使乘英国船只逃回日本。日本决定对朝鲜开战,但又忌惮清军,自觉备战不足。

    8月1日,清政府得到朝鲜兵变的消息之后,〃派海陆两军,迅赴事机〃。8月15日,参事院议长山县有朋上奏明治天皇称,欧洲各国距我国较远,痛痒之感并不急迫,我之欲以力角强弱者,正在紧邻之处。他建议,应该加紧扩大海军。

    8月25日,清军抵达汉城。而日本也通过与朝鲜谈判签订条约获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

    11月,海军卿川村纯义提出8年内造48艘军舰的计划,并得到天皇的批准。

    1885年,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提出〃我们要在心中谢绝亚洲东方的恶友〃。

    1886年,日军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到中国进行军备调查,并于次年2月草拟出了《清国征讨策案》。

    1893年4月,日军参谋长川上操六亲自赴朝鲜、中国实地考察3个月。

    1893年11月,势力庞大的伊藤博文内阁因为扩充军备遭到反对党提出不信任案,并引发热潮。

    1894年1月福泽谕吉在报纸上撰文,建议政府大力推进对亚洲邻国的扩张,使国内矛盾转移。这一建议得到外相陆奥宗光的赞同。

    同年5月,因爆发农民起义,朝鲜向清政府求援。正处于国内政治危机中的日本抓住了良机,内阁会议决定解散众议院,明治天皇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7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与中国断交。陆奥宗光说,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17日,日本决定对中国开战。

    甲午战争在日本蓄谋已久和转移国内矛盾的情形下,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发动突然袭击的形式爆发了。

    7月25日,清晨,日本吉野号对中国军舰发射了第一发炮弹。中国军舰济远、广乙号自卫还击。运兵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1116名官名遇难。

    海战的同时,驻扎在汉城的日本陆军偷袭驻扎在牙山的清军。甲午战争从海陆两方面全面拉开。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到8月下旬,日本集结于朝鲜的陆军已达5万人。9月16日,山县有朋率领的陆军第一军攻打平壤,而清军将领叶志超则连夜逃出平壤。21日,清军继续撤退至九连成、凤凰城一带,战火迅速烧到中国境内。

    日军占领平壤之际,黄海海面正在发生惨痛的一幕。9月17日这一天,日本联合舰队以〃聚歼清舰于黄海〃的计划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

    看一下当时的力量对比:日军方面,军舰12艘,大炮272门,总排水量4万多吨;清军方面,军舰10艘,炮213门,总排水量为3。5万吨。

    激战进行了5个小时,北洋舰队两舰被击沉,两舰触礁受创。

    受此重创后,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不得出大洋浪战〃。日军取得黄海控制权。

 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9)

    10月25日,经过一个多月整顿的日军从两路进入中国:

    以山县有朋率领的第一军从平壤北进,渡江后进攻辽东。三天后,清军在鸭绿江北岸的防线全部失手。日本军队由此进入中国大陆,从此便持续了50年。

    另一路由大山岩率领的第二军经海上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11月7日,日军进攻大林,守将赵怀业放弃抵抗逃往旅顺。日军随后赶至旅顺,用3天的时间攻占了旅顺市区。

    11月22日,李鸿章耗资千万两白银苦心经营16年的旅顺海防要塞陷入日军之手。

    北洋水师最惨痛的一幕出现在1895年的2月。2月4日和5日,躲在威海卫的4艘军舰被击沉,9日靖远舰被击沉,定远舰自行炸沉。10日,日军炮轰刘公岛,12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彻底扭转了中日关系,并改变了远东的政治格局:日本通过战争宣告崛起,成为列强的一员。

    甲午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收场。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废除朝鲜对中国的朝贡体制;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让与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派领事驻扎;

    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生产,并且免除一切税收;

    允许日军暂行占守威海卫。

    不久,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日本被迫放弃割占辽东半岛,但仍索赔5000万两白银。

    关于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历史课本上已经有较为充分的总结。仅从历史事实来讲,当时两军的对比几乎相当,无论海军还是陆军,日军并不占明显优势。但是战争暴露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当两军对峙的时候,力量并不弱的清军表现得不堪一击。清军的首领出现大量的不战而逃,甚至投降的情况。

    这表明,清军之败败在〃管理〃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