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回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产主义者所怀抱的共同气概。 

   ① 陈独秀的四条意见我己不能记忆清楚,据《苏联阴谋文证汇编》第二册(——四七页)所载中共简 

明历史称系,“一日培植党员(按即征求党员);二日民权主义之指导(按即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三日 

纪纲(按即注重纪律的要点);四日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按即目前主要工作为争取群众,为将来夺 

取政权之准备)”这四点大致是真实的。   

   ② 我所能记忆的日期,可能有一天的出入。   

   ③ 这是套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   

                          第三篇         万事起头难  

    第一章 中共中央第一次大争吵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虽决定了发展的方向,新成立的中央却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由于 
这些实际问题的不易解决,形成中共中央内部和中共中央与马林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执。直到 
陈独秀先生等七人被捕获释之后,我们才深悟团结奋斗的必要,内部争执也就平息下来。 

                                    65/151 

… Page 66…

                                 《我的回忆》第一册  

    大会闭幕以后,暂代陈独秀任书记的周佛海,任宣传的李达和任组织的我立即举行中共 
中央的第一次会议。我们的第一个困难是经费,已往的经费多半由陈独秀先生筹集,因大会 
的开支已所余无几。各地代表在离开上海以前都表示过筹集经费的不易,使中央无法要求各 
地分担所需的费用。中共中央除我们三人外,并没有专任事务工作的人员,我们分别住在分 
租来的小房间里,并没有一个可以集中办公的地点,一切也无规可循,都在摸索试探之中。 

    我们将大会情形及会后新中央所面临的问题函告陈独秀先生,并催促他从速来沪就职。 
我们不愿因陈独秀先生的未到而停顿工作。周佛海在暑假期满后要回日本去继续学业,不可 
能专心致志干中共中央的工作;李达仍忙于写作,于是在这段期间,我就成了中共中央工作 
的重心。 

    马林对于大会的成就是很满意的。当我和他在李汉俊家里匆匆分别之后,直到会后几天 
才再见面。我将大会经过情形正式通知他,他也一一笔记下来,似是要向共产国际作一个正 
式报告。他最感觉高兴的是我们居然能摆脱警探的监视,迅速完成大会的工作,这是一种不 
怕风险积极精神的表现。他认为大会讨论党纲党章所获得的结论,大体都能站稳共产主义的 
立场,对于工人运动的决议,更是切实可行,凡此都是很重要的收获。 

    我们谈到新中央将如何根据大会决议展开工作时,马林提出那个已经决定了要组织起来 
的工人运动的中央机构,应该用甚么名称。我告诉他,这个名称还在考虑之中,我们不能称 
之为总工会,因为还不是由各地工会所产生出来的机构,并反问他,根据各国工人运动的经 
验,以使用甚么名称为最适当?他建议可以叫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说明这个名称 
适合于一般共产主义者从事工会组织工作的称号。这个名称的提出,似是马林对于中共第一 
次的具体贡献。 

    我们同意采用这个名称之后,又谈到经费问题。我告诉他,我们已函告陈独秀先生,请 
他为新中央设法筹集经费,此外,其他各地大致可以解决他们自身的需要。他又提到工作愈 
开展所需经费愈多,以后将何以为继等等。这样,他重新提到了他和李汉俊间所曾引起的争 
执。他向我解释,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共产国际有帮助各国共产党的义务,而中共也应当 
坦然接受。对于这一点,我首次向他表示赞成。接着他又说到工作计划和预算的必要,要求 
我回去开一次中央会议商讨一下。 

    我向新中央报告与马林谈话的经过,并以赞成的口吻略加解释。 

    李达听了我的报告之后,对那位桀骜不驯的马林仍表不满,对于向马林提出工作计划与 
预算这一点,他主张须从长考虑,最好等陈独秀先生来了以后再作决定。周佛海却支持我的 
意见,表示为了迅速展开工作起见,不必等待,就可以根据大会的意向,接受共产国际的领 
导,因而向马林提出工作计划和预算也是应有的举措。李达也并未坚持他的反对意见。于是 
决定由我起草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计划和预算,提经下次会议讨论决定后,送一份给马林, 
征求他的同意。 

    不几天,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组织和工作计划预算等都由我草拟好了。规定在上海设立总 
部,除指导全国工运外,并兼办上海区的工运工作,创办一个机关刊物,定名为劳动周刊。 
在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设分部,出版地方性的工人刊物。可以从事工运的共产党员 
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都应参加这一项工作,总共预计约三十人须按月领用生活津贴,每人约 
需二十元至三十五元。这个机构的全部开支及出版费用等每月约需一千零数十元。 

    这个计划提交中央会议讨论时,李达又提出了疑问。他认为工作人员按月支领薪金,可 
能发生雇佣观念的流弊。但讨论结果,这个计划还是被采纳了,认为可以据此开始工作,不 
过暂不作最后决定,将它视为一个试行的草案,等陈独秀先生返沪后再作最后决定,并可将 

                                    66/151 

… Page 67…

                                 《我的回忆》第一册  

这个草案的副本送交马林。 

    当我和马林谈到这个计划时,我向他说明,我们开会讨论的经过,并指出书记部的名称 
算是决定了,计划中的若干细节还有些疑问,准备等陈独秀先生回来之后共同商定,至于经 
费数额,共产国际不妨决定补助若干,不足的数字仍由我们自己筹措。似乎他以前误会李汉 
俊所说由共产国际拨一笔经费交中共自由支配,当是一笔庞大的数字,现在看来竟是这样少, 
支配的方法又是这样节省,使他大感意外,笑了起来,表示就按这个计划进行,全部经费都 
由共产国际补助,我们自己所筹得的钱可作别项用途。接着,我们三个委员曾与马林举行一 
次会议,商讨中央全部工作的计划。在这次会议上,马林询问李达宣传计划如何展开,大会 
所决定的要办一个党报的事如何实现。李达扳起了面孔答覆:“没有计划,等陈独秀先生回 
来再说。”马林听了这句话,马上显漏出不高兴的神色,但他也不再问下去,转谈其他问题。 
中共中央与马林之间的阴霾因此仍未消除。 

    七月下旬的一天早下,仍未返回北京的刘仁静带着一个陌生的人来到我的住房,他介绍 
说:“这是上海总商会的杨主任秘书”那位杨先生没有等到刘仁静说完,很生气的抢着 
说:“我要控告周佛海,他犯了骗诱良家女子的大罪。”他手指着一份昨天的上海时事新报, 
向我说:“请看这篇文章!”我接过一看,这篇文章说有一位湖南青年,自称是最进步的社会 
主义信徒,早已在乡间结过婚,听说还有了孩子,现在又在上海与其同乡商界某闻人的女公 
子大谈恋爱,看来又要再度作新郎了等语。杨先生等我看完之后,又提到他初看这篇文章时, 
还以为与他无关,后来经过查考,才知道那篇文章所指的就是周佛海和他的女儿杨淑慧。因 
此他觉得他的名誉受了损害,非控告周佛海不可。 

    与周佛海同住的刘仁静这时才得到机会补充说:“这位杨先生今天一早就到我们那里来 
了。恰巧周佛海不在家,杨先生找着我谈论这件事,所以领他来,看你有甚么意见?”我看 
见杨先生盛怒的神情,先安慰他一番,又指出:如果周佛海真已结婚,又瞒着与另一个女予 
恋爱,那是不对的。不过现在有些青年,家里已有了由父母作主而本人极不满意的旧式妻子, 
在礼教束缚之下无法离婚,于是在外面谈恋爱,甚至再度结婚的也不少。遇着这种事,做父 
母的很难处理,我看最好还是约集他们坦白的谈一下,不必采取法律的步骤。杨先生听了我 
的话就说:“那好,我就去找杨淑慧和周佛海,另约几位亲友,在我家里吃午饭。请张先生 
和刘先生你们两位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