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让李业诩很是心忧!!
“贤侄,朕今日召你来,是有一些事要交付与你!”李世民坐在阁内的一个矮榻上,示意李业诩也在一边坐下。
“是,陛下!”李业诩依言坐了下来,等待李世民说话。
“朕当初绘凌烟阁功臣时候,是想把你也一并绘入”李世民看着挂在墙上那二十四幅真的大小的功臣像道。
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心里一跳,忙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不求图画凌烟阁,只为家邦致太平,臣这些年领兵作战,也没想过要什么高官厚禄,只是想为陛下征战四夷,开疆拓土,壮我军威国威,铸我大唐雄风,使我大唐不受外敌侵犯!”
“朕也知道你的心思,这也是朕最欣赏你的地方,!”李世民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只是一下就没了,眼神又变得锐利,盯着李业诩看,“你立下的战功比这些功臣中的许多都要大,你就没有不服过?”
“陛下,说实话,臣是有过那么一点想法,但马上就没了。放眼我大唐朝堂上,如臣般年少就居于高位者,唯臣一人,如何还敢奢望绘图凌烟阁!”李业诩脸上浮现出回想之色,“当年陛下不以臣年少无知,听取臣的一些胡言乱语,臣的一些异想天开之举都得到陛下的认可,大唐因之得益,也成就了臣的名声,陛下的知遇之恩,臣一辈子也是报答不了的!”
听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脸上出露出一丝感怀的笑,“贤侄当年虽然年少,然而告诉朕的诸多想法,朕觉得都是非常有益之举,也是许多人想不到的,一些事,连朕都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朕是赏你之才,才对你重用的”
“陛下如此说,太抬举臣了,臣当时只不过年少狂妄,看到祖父为朝廷立下如此多的战功,也想为国尽一份力,就冒昧把一些幼稚的想法与陛下说了,臣觉得这些年来,陛下待我如良师,如益友,即使臣的一些不妥之举,也是不计较,予以包容,臣愿意为陛下,为我大唐一辈子尽忠尽责”李业诩说着,口气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这般感情的流露,虽然有一些做作,但李业诩确实有这样的念头,若李世民是那种守旧的皇帝,不思进取的,那如何会对自己这般重用?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发挥作用,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李世民知人善用,对人才也都给予重用,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李业诩心里都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听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眼中的精光再现,“贤侄,你才情出众,抱负远大,朕甚是欣赏你,正是因为你文采武功俱是不凡,朕才会让你居于如今这位重要的职位上,如今太子主理国政,朕希望你能如当初辅佐朕一般,尽心尽力帮太子做事,太子还年轻,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深入民间,不知百姓疾苦,许多事情都是要你们这些朕身边的老臣帮助他,朕也希望,朕百年之后,你能一直尽心为太子做事,把我大唐帝国打造的更加强大”
“陛下,!”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吓了一跳,一下子站起了身,对李世民行了大礼道,“陛下,太子聪慧,处理朝事颇有见地,臣只是一介武夫,于诸多事上并不明了,如何敢言辅佐太子,且臣资历尚浅,实不敢当陛下如此重托!”
这叫什么,这叫托孤吗?
“贤侄,你坐下说,!”对李业诩这般反应,李世民似并不意外,示意李业诩还是坐在一边,却并没在这事上进一步解释,而是缓了语气道,“朕一直喜欢你一声‘贤侄,’想当年,你把皇后从病危中解救回来,朕与皇后,还有太子都是感激不尽,连长乐的病症也一并治好了”
“陛下,那也是机遇得巧了,臣偶然间知道那样一个药方,没想到还真的有效!”冥冥中的事太多了,一些机遇巧合的事让李业诩无法解释,他宁愿相信延续长孙皇后与长乐公主这么多年寿命,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事。
长孙皇后在身边,李世民少犯很多错,使得大唐少生乱,连武则天这样强势的女人都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李承乾也没有造反,李治没有机会得天下,这大唐后面会如何发展,没有人知道,但李业诩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比原来历史上的那个大唐强盛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朕知道长乐一直倾心于你,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朕也改变不了这些这些年,长孙无忌一直对你有隙,或许与这有关系,或许是眼红于你得到重用,但许多事,朕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说得这么直接与明白,让李业诩一下子不知所措,张了几次口,也不知道如何回话。
“我大唐以武立国,但也不能只以武治天下,贤侄你所举一些处置之道,朕甚是赞同,这些年下来,在用于治理各地方来看,效果不是不错的,朕知你不只武功不凡,于其他朝政上的见地也在诸臣之上,太子也是很敬仰你的才学,数次向朕提及,要予以你重职,所以朕这次委你以重职,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不要辜负了太子的荐举”
“陛下,臣一定兢兢业业,努力做事,为我大唐鞠躬尽悴,死而后已,!”李业诩挺直胸脯道。
这次李世民不但复了原来的职,还再授以检校吏部尚书职,总理两部职司,这样的任命本就让李业诩觉得不简单,今日再听李世民这般言语,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要选自己当李承乾的辅佐之臣了。
李承乾虽然只比李业诩小几岁,数次监国下来处理朝事也颇有见地,但再能干的君主,也需要有一帮得力的重臣们辅佐的,李世民也是知道一直生长于皇宫中,没有遭受过什么挫折的李承乾在许多方面远不如自己,无论是见地还是自身的品性。而李业诩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李承乾对李业诩都是充满了敬仰与崇拜,这是李世民所乐意看到的,也是他所担心的。
正因为李业诩的形象过于高大,立下的战功又是非常的巨大,再加上其祖父李靖多年领军,军中不乏其追随者,李世民担心李承乾驾驭不了李业诩,还有诸如李世绩等李靖的门下,因此还是把长孙无忌重新启用,以求制约和平衡。
还有,李世民正在谋划的事,正是想把李业诩与李承乾绑到同一艘战船上,让他们共进退,结成同一条阵线,这样李业诩才会对李承乾听服。
这两年来身体病症反复发作,让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一些安排来,以防万一。
“贤侄,朕准备嘱阎氏兄弟,将你像绘于凌烟阁内,将你的事迹与其他人一道书写,供后人敬仰!”李世民沉默了一会,语气平淡地说道。
“陛下,臣没有资格陈像于凌烟阁内,!”李业诩抬着望着阁内所绘的这些图像,“这些都是跟随陛下征战多年,出征入死的功臣,臣的功绩如何能与他们相比,若臣这般不知天高地厚,会让天下人贻笑大方的,祖父也是会迁怒于臣的”
李世民给的诱惑一个比一个大,李业诩都有些把持不住了,权力与名声,对人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李业诩都不知道如何回应李世民的话了。
“以你的功绩,比挂着其中几人要大得多,如何没有资格,!”李世民指着刚刚不久被杀的张亮道,“这功臣序列里面竟然还出列谋逆者,你说朕看着这些画像会是如何感想?”
这是赤luo裸警告,李业诩如何会不知,只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得含糊应道:“陛下,臣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甘愿冒天下之大不讳,不惜毁了自己名声,做出谋逆之事,臣也甚是恶之”
“朕希望,列于凌烟阁内的功臣,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是我大唐的英雄,可以为后人万世敬仰的”李世民说着还瞄了李业诩一眼,再缓了语气,话锋一转道:“过一些日子,太子会提出一些税赋方面的改革措施,想必太子已经与你相商多时了,朕希望以你之力,助太子将此事定下来”
“陛下,臣明白!”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子的奏议
天竺道、滇池道、安南道几路大军出发后一个半月,最先从西宁方向传来消息,天竺道行军大总管韩威率领麾下将士及一部泥婆罗仆从军,直击中天竺,已经取得了胜绩。
为了对抗我大唐军队的攻击,五个天竺结成联盟,共同防卫,这次天竺道行军部的大军遭遇的也是几个天竺的联军。
在天竺的茶博及罗城一带,韩威以火牛阵大破天竺军队的数万象军,中天竺王阿罗那顺魂飞魄散,飞奔数百里,逃回国都王舍城,韩威以火炮、抛石车、云梯等手段,在十天内连续将茶博和罗城攻取,这几城的天竺兵溃败,被斩杀近万,余部尽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