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三省的居民,绝大多数来自于清末的“闯关东”大移民。这其中以河北山东地人最多,而山东人最终留下定居的比例最高,从1860年满清开放城关放人出去开始,到现在的半个世纪间,光山东人出去的不下三百万,他们的身影遍及东三省以及目前被苏俄占据的辽东区域,成为那片被封闭两百年的黑土地上新的开拓者。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关里关外两条线上常年奔走,一年一个来回的这么跑。是为连通南北地行商。
    山东这一次发出的消息。明面上好似家乡人的问候一般寻常,但私底下。却是一种无形的宣传,透过无数小商贩的嘴巴,山东如今的情况被形容成了人间天堂一般的景象,除了土地不够分的之外,吃的住地工作收入人身安全各方面,那是个顶个的好!
    这样的宣传鼓动,立刻就令很多山东籍的老人家们心动了,离家多年,很多人都没有回家看看了,现在一听生活便成了那样子,无论如何回家瞅一眼也是好的啊!
    所以不用多久,各地的大小办事处就开始陆续接到乡亲们打听老家情况的询问,更有一些人开始央求他们给查询老家某某地方到底如何了,甚至还有一些亲戚的消息,也都问了过来。
    对此,山东方面准备的可是异常充足,或许出于对这一片热土地过度关心,几大办事处下面设地分点不但人多,分布范围也广,并且山东航空公司还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了沈阳(已经改名)、哈尔滨,将物流公司也开了过来,海陆空三路并进,商业触角伸展地很快。
    在接到当地乡亲父老的某些委托之后,齐鲁商会不但没有置之不理,相反的他们还都搜集起来,每个月一次的汇集成信件资料发送到山东济南,然后山东总部对那些消息进行详细的归纳分类,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同乡会”,专门负责身在异地他乡的家乡亲友相互之间的情况反馈和信息往来。
    两三个月之后,原本没有存什么希望的东北乡亲却突然意外的接到来自山东的消息反馈,不管好坏,都是忠实的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办的,而这一切却都是不要钱的!
    这下子,老乡们都感动了!很多人看着来自老家多年不见的亲人的来信和消息泪流满面,自然而然的对齐鲁商会的这种周到服务大为感激,原本有些的隔阂也迅速消弭了。
    对于当事人来说,或许这也就是一下子激动的事情,但是对于其他人而言,这却是很大的触动,毕竟他们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大多数的东北人都是外乡来的,很多人到了第三代之后就跟老家彻底断了联系,而他们的经济能力也决定了不太可能自己回家去寻找,兵荒马乱的,很多人连个字都不认识,光凭着一两个拗口的、很可能叫错了名字的乡村名字,要找到太难了!
    现在齐鲁商会这么热情的给与了这种帮助,他们禁不住也想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多年以前失散的亲友之类的。
    这样的委托一下子多了起来!东三省多么庞大!当年出去的几百万人即使有一半扎根在这里,子孙繁衍之后产生的家庭数量也是惊人的,这么多的请求一下子就将各个办事处给淹没了,原本看似很充足的人手一下子就开始捉襟见肘了!

第二二零章 起航 国医
    各大办事处一方面马上给总部发告急报告,一方面抓紧时间在当地招聘老家山东的工作人员专门成立“同乡会”分支机构,来解决这个大问题。
    而原先已经联系上了的人们则喜出望外,不论是山东往东北发信发东西,还是东北的往老家邮寄,他们都通过齐鲁商会的物流公司进行,如此一来,在山东和东北之间便架起来一条无形的桥梁,将两地人民紧紧的连接在一起。
    半年之后,这种纽带增加到了河南、河北等地,齐鲁商会成了联通北中国的重要干线,他们的托运业务和邮递业务很快就超过了原先的国立邮政部门,短短一年的时间,东三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齐鲁商会也通过这种途径将自己的工业产品一下子填满了整个东三省,甚至还顺着铁路出口到了苏俄以及朝鲜等地,很多人在这上面发了大财。
    山东方面在“同乡会”上费了大力气花了大钱,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通过这种感情拉拢的手段,他们很容易就取得了东三省老乡们的信任,顺便的也就接纳了他们的产品,这比什么样的广告都有效果。而且还近乎垄断了这些山东籍老乡地邮寄托运业务,更重要的,却是令他们在东北这里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建立起来一个遍及各个角落的无形地情报网,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很容易的就知道那些地方的情报。这比着派遣专门地情报人员效果好得多了!
    还有一点,便是东三省人口的再次流动。原本动清末以来。曾经爆发了一次移民地高峰,因为关内的战乱频繁,江北各地出去寻找出路的人络绎不绝,而在张作霖崛起成为东北王之后,稳定的政局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好地方。因此在张宗昌祸鲁地那些年,除了被移民到婆罗洲的人之外。三年间去东北地山东人达到了一百万!
    这些人今年也听到了不少的风声,但是不能确定,然而在齐鲁商会的宣传和很多铁证的证明下,他们的心思开始活络了,特别是张大帅死于非命之后,很多老百姓觉得心里不踏实,对张学良一个毛头小子没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去看一看的魅力大增,所以没过多久。*便开始产生新的移民潮——入关!
    结果便是。入关的人几乎一去不回,东北的青壮劳力开始流失。大量工厂工人和矿产工人在得知山东那高额地工资福利待遇之后,也蠢蠢欲动,如此一来,不知不觉间就撬动了东三省地根本基础,原本因为2年的灾荒导致地西北移民填充很快就看不出来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
    放出这一散手之后,在192年的1月15日上午,陈晓奇秘密参加了在青岛造船厂举行的新建下水仪式,这次建成的,是两艘曾经自沉过的轻型驱逐护卫舰,作为山东自己建造的第一批战舰,他们的命运是曲折的,诞生的过程是艰难的。
    这两艘轻型驱逐舰,当初是打着给张宗昌献礼的名义开工的,因此没有遭到任何的阻拦,甚至日本人也看了一眼就不管了——两条小舢板而已,一群没有造过战舰的新人,还不知道能鼓捣成什么样子。
    舰体完全搞成之后晒装,结果日军悍然入侵山东,挨了两炮之后,自沉于海底。日军撤走后马上捞出来修复,所幸当初放的那大动静纯粹是冲天炮骗人的,并没有将舰体炸得四分五裂,只要将各处敞开的排水口子堵上就没事了,剩下来的就是清理干净,继续晒装。
    其实整条舰体大部分活儿都干完了,对于自沉他们也是早有准备,所以清理工作很容易就搞定,剩下的舰载武器系统因为研发部门的拖延,到现在88毫米高平两用炮和40毫米高射炮以及密集阵也不能到位,所以暂时仍是改装后的三门105毫米舰炮,六门37毫米的高射炮和12门20毫米机关炮协同,反潜鱼雷倒是弄利索了,但是雷达系统还没有成功,也是留着空白,其他的,动力系统完好,人员早就培训到位,因此加班加点的赶了三个月,造船厂还没有完全恢复的,这两艘驱逐舰先弄好了!
    因为舰艇实在轻量级,在命名的时候,废了好半天的劲争论了不少的时间,最后有人提出了个懒惰的办法,却是跟海军完全不相干的陆军老大黄镇山,他当时轻飘飘的扔过来一句:“费那么多事干嘛!中国别的不敢说,县城起码有一千来个吧!就以他们命名来了,保证不会重样的!”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陈晓奇突然想起来,后世中国的战舰命名貌似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主力战舰那都是省会级的,航母貌似是伟人级的,可惜到他穿越为止都羞答答的没拉出来见人,因此不敢妄断,不过这样的办法倒是简单有效,很有中国特色啊!
    于是,作为巨舰大炮时代的炮灰级存在,轻型驱逐舰只能混一个县城的级别。*而这两艘驱逐舰为了纪念这次抗日战斗,被分别命名为“胶州号”和“黄岛号”。
    上午,凛冽的海风吹得旗幡招展,造船厂船台旁的通道两面,齐刷刷的站着两排身穿雪白制服的仪仗队,他们是新成立的山东海军部门的仪仗队,这一次是拉出来接受检阅。为这来之不易地两艘自造战舰壮壮声威。
    本来这两艘船都在晒装了,下水仪式都举行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