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脂点江山历史上女人传奇(全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叛贼”,所以二三百年后的史官,无论治《明史》或《清史稿》,也就别有用心地采信传说,“如是我闻”了。 
  那么,吴三桂到底为何要引清兵入关?对此,我们不妨从历史的细节作合理的推断。这就要从吴三桂复杂的性格说起。 
  首先,他“英略独擅”,是明朝一员有勇有谋的虎将,勤于读书习武,“终日无惰容”,而且善于治兵,20岁荣升为游击将军,27岁时就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明史》记载,他所率领的部队“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凡三战,松山、杏山皆捷”。特别是他当总兵后,“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明人看重“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而吴三桂要算忠孝的杰出典范。他曾率数十家骑,冒死杀入数万清军的包围圈中去拯救父亲,可谓孝子;后在锦州城下,亲舅舅祖大寿来信招降,他用战斗来回应,可谓忠臣。 
  然而,他的性格极其矛盾,转瞬又会“冲冠一怒”,弃全家生命于不顾。他虽然神勇无比,可在事关明清命运的松山决战中,一向“敢战”的他却突然全身而退。而在京城告急、崇祯下旨命他“勤王”时,从他驻守的宁远(今天辽宁兴城)到山海关仅120公里距离,本应昼夜兼程赶赴,可他“迁延不急行”,整整走了八天。这中间他有没有别的考虑,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这样的速度“勤王”,看来吴三桂并不是很把崇祯的死活放在心上,而是一直在盘衡利害。李自成占领北京后,随即“令诸将各发书招三桂”,并在三月底携带四万两白银前往山海关,赏赐已经14个月没有军饷的吴部,后再次派人“携带万两白银和黄金千两给吴三桂,并发书封侯”,同时令吴三桂父亲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再三盘算后,吴三桂终于决定“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可就在把山海关交付李自成的人马后,在回京的路上听说自己的女人被刘宗敏掠去,不禁怒发冲冠,愤然引兵反击“自成所遣守关将”,彻底与李自成决裂。也就是为争这口气,他向清朝乞兵。当然,他肯定不会说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是以“亡国孤臣”的名义,恳请清朝出兵助他复仇。 
  坦率地讲,当初吴三桂并非诚意降清,只是想借力复仇罢了。所以多尔衮欲封他为藩王时,他则在回信中对是否“来归”并没任何明确表示,只是含糊应对。《谀闻续笔》里也记载吴三桂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后吴三桂起兵反清,在讨清檄文中还指责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清廷对此不敢正面回答,这就说明吴三桂当年与清朝的盟约并非子虚乌有。 
  然而,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被吴三桂击败后,竟杀了吴全家40余口,彻底打破了吴三桂的幻想,也将吴三桂逼上了道义的绝境。在他看来,国仇(明朝的灭亡)家恨(全家被杀)全应归罪于流寇李自成。于是,他终于弃民族利益于不顾,死心塌地投降了清朝,在征战杀戮中一泄心中的愤懑。 
  关于陈圆圆结局的多个版本 
  关于陈圆圆的结局,有一种说法是死在宁远。其凭据是钱士馨《甲申传信录》中的片言碎语,说是刘宗敏向吴三桂之父吴襄索要陈沅(即陈圆圆)。吴襄回答说,陈已被送到宁远吴三桂处去了,而且已经死了。刘宗敏不信,便再三拷问吴襄, “酷甚”。严刑拷打之下的逼供之词,自然不足为信。况且书里也曾清楚记述吴三桂是留圆圆于京而只身出关的。再者,刘宗敏抢陈圆圆,在《明史》、《清史稿》及《平定三逆方略》等正史里都有记载,也不应是空穴来风。 
  最普遍的说法,认为吴三桂将李自成赶出北京后,陈圆圆又回到了吴三桂的身边。吴梅村在《圆圆曲》中这样描绘他们的战场相逢:“娥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此后,陈圆圆便跟从吴三桂转战南北,十几年随侍军中。后来吴被封为平西王,留镇云南,陈圆圆也随居昆明。 
  据现有史料推知,圆圆至滇时已35岁左右,可风韵犹存,能歌善舞,通情达理,“故专房之宠,数十年如一日”,两人相爱甚欢。明遗民李介立在《天香阁笔记》中还记载,吴三桂曾向江南各省发文,责令地方官员代为寻找陈圆圆的父母和大哥。找到后,“以礼款”,颇为敬重,可见吴三桂对圆圆的情义。这件事在《武进县志》里也有所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人容颜凋谢,加上吴的大老婆“悍妒绝伦”,所以圆圆“屏谢铅华,独居别院”,潜心修佛,远离红尘是非恩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野心很大的吴三桂再次举兵反清,从而招来灭门之祸。城破之日,也便是陈圆圆的生命终了之时。刘健《庭闻录》说:“辛酉城破,圆圆先死。”不过怎样死的,则有多种不确定的说法,或说自缢而死,或说绝食而死,或说投滇池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陈圆圆随吴入滇不久,便“病殁,葬商山之侧”,道光时编修的《昆明县志》谨慎地记载道:“父老云,有圆圆墓焉。其旁即梳妆台遗址。”父老云,就是乡间流传的野史了,自然不足信。据史学者考证,认为民间传说的圆圆墓实为永历帝冢,当时滇人担心清兵掘墓,才伪称为梳妆台。 
  耐人寻味的是,清军攻入昆明后,查吴三桂的籍簿,上面的确没有陈圆圆的名字,也不见其人。于是,便有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陈圆圆没有死。康熙年间,有人写诗《野园歌》歌咏陈圆圆,其中有“夷光未去走麋鹿,红墙碧树鸟栖哀”的隐晦诗句。诗人怕别人看不懂,还特地注上:“滇城破,圆圆犹在。” 
  那么,陈圆圆最终结局如何呢?最通行的说法是清兵平滇时,陈圆圆已归隐三圣庵,出家为尼,年八十死,葬于归化寺侧的昙花庵旁。这个说法源于黎木庵(云南省巡盐道尹)《三圣庵访陈圆圆遗像记》的记载。 
  不过,还有一种令人称奇的说法,就是陈圆圆在吴兵败之际,为不使吴三桂绝后,在大将马宝的护送下,带着吴三桂的儿子吴启华到思州(今贵州省岑巩县)的鳌山寺避难,并在山下定居,终老此地。如今,那里的狮子山上有一座古墓,立有一块隐讳的石碑,当地人说那便是陈圆圆的安息之地。山下马家寨有1000多户人家,都姓吴,均称是吴三桂的后代。当地还有马宝的坟墓,坟前同样刻有蕴义晦涩的石碑。不过,这个有护送之功的马宝,《清史稿》明确记载他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兵败投降,第二年春天就被车裂。但也可能此马宝非彼马宝。不管如何,若是这个当地人讳谈的“陈老太婆”真是陈圆圆,那这个爱情故事也算“圆满”了。“香火”得以延续,陈圆圆终不负他,“冲冠一怒”的吴三桂便是背负历史罪人的恶名,也应坦然了。 
  吴三桂以“全家白骨成灰土”的代价,换来“一代红妆照汗青”的爱情传奇。平心而论,这绝非他的本意。身为男人, 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没什么错。只是把亡国的罪过全归于他一人头上,未免有点苛刻了。而陈圆圆在这个颇有争议的事件中,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悲剧符号罢了。 
  美人地理 
  田弘遇府旧址现在的北京市张自忠路23号,就是陈圆圆住过的田弘遇府旧址。 
  吴三桂旧宅西单中友百货的北侧是东西向的小石虎胡同,胡同中有一座规模颇大的青砖瓦房院落,现为“民族大世界服装市场”。这里在民国时期先为北洋政府的蒙藏院,后为蒙藏学校。据北京地理风物专著《燕都丛考》记述,西单小石虎胡同蒙藏院原是吴三桂故宅。     
  “脂”点江山 第四部分   
  孝庄:匡扶大清的国母(1)   
  孝庄文皇后(1613—1687),名布木布泰,蒙古族人,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母亲、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历经清初四朝。曾辅佐儿孙两代幼主,死后累加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因此史称“孝庄皇后”。 
  她受皇太极的宠爱吗? 
  她姓博尔济吉特,名叫布木布泰,蒙古族人,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 
  她的传奇故事从她12岁时嫁给比她大20岁的皇太极开始。早在她两岁的时候,皇太极就娶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