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治江南,他老蒋也无法立足台湾。所以李宗仁说蒋介石下台是借刀杀人。当然,蒋仍尽力争取不下台,即使下台,也不放弃实权,以达到消灭李、白实力的目的。美国驻华代表团团长巴大维对蒋的迁台计划曾提出异议。1949年1月5日,司徒雷登专门派傅泾波见李宗仁询问,李却毫无所知。
与此同时,蒋介石命蒋经国和俞济时回溪口部署回乡居住和作幕后指挥的技术准备。共装了7座电台,供蒋指挥一切,实际上是总统府的小搬迁。白崇禧也以重金包陈纳德的一架专机送黄绍竤到香港找李济深出面和中共联系和谈之事。但李济深已于上年12月25日应毛泽东之邀到东北解放区去了。黄不禁大失所望,只得通过民革驻港负责人与中共驻港负责人联系,把白崇禧的意图转告中共方面:(一)蒋介石下野后,一致对蒋,以防其再起。(二)由李宗仁负责和中共进行全面和平谈判。
其实,蒋介石心里明白,下野一事已经是不可避免。虽然有点迫不得已,但未尝不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机会。在他蒋某人的历史上,已经有好几次下野的经历了。每次下野之后,不是很快又重新复出了吗?强烈的权力欲望,使蒋介石在为下野也就是再次上台做准备。
蒋经国回忆父亲当年之所以决定引退,一是考虑到党政军积重难返,非退无法彻底整顿与改造;二是打破半死不活的环境;三是另起炉灶,重定基础。
在军事和人事上,引退之前的蒋介石可谓用心良苦。
他下令将京沪警备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总司令部,任命其得意门生汤恩伯为总司令,全盘掌握苏、浙、皖三省以及赣南地区的军事指挥权;任命自己的忠实门徒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台湾警备司令,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任命自己留学日本的老同学、政治盟友张群主政西南,出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控制川康滇黔四省。
此外,蒋介石下台前还任命吴忠信为总统府秘书长。朱绍良为福州绥署主任、方天为江西省主席、余汉谋为广州绥署主任,等等。
从蒋介石下台前所作出的军事和人事部署看,他的全部战略可以概括为: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
从军事角度来分析,台湾孤悬海外,与大陆东南沿海相距大约200公里,中共军队在没有强大海、空军的情况下是很难跨过海峡的。因此,退踞台湾是万全之策,是东山再起的最后据点。控制东南,则实为权宜之计。因为,东南地区特别是江浙两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且地势开阔,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缓,易于进攻,难于防守。守东南,只不过是拖延时日,以求输得不要那么快,败得不要那么惨罢了!但是,固守西南,情况就不同了。西南地区有秦岭之险,巴山之固,山高水险,实属军事上防御的绝佳地区。另外,这里有物产丰富的成都平原和云贵川康几千万老百姓,完全可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战争。因此,守住了这块占中国版图八分之一的西南一隅,便可形成与中共分庭抗礼的军事割据局面,使国民党发发可危的政权在大陆保有一块落脚之处。
(2)
2.毛泽东开列和平谈判八项条件。中共中央电告斯大林,中国革命目前已胜利在握,不必再用迂回战术
1948年底,正当国民党政府上演“逼宫”闹剧之时,位于太行山麓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中共中央统帅部,却沉稳而冷静地关注着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局势,准备因势利导,将共产党人在战场上取得的军事优势发展为决定性的政治优势,夺取全国胜利。
时值岁末,寒气袭人。受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影响,从东北到江淮大地普遍降了一场大雪。
此时,在西柏坡村一户农家的院落里,毛泽东已在雪地中伫立了许久,一丝不动,平心静气地望着远处的山峦出神
这位当时中国第一大在野党的领袖,虽然出生于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湖南,却对北国寒冬的雪有着特殊的感情。毛泽东的一生,喜雪。爱雪、吟雪、咏雪,尤其是那首《沁园春。雪》的绝妙诗句,更令天下英雄黯然失色!
眼下,毛泽东身处在这洁白的世界中,极目远眺着巍峨的群山和无际的苍穹,并非要寄情于风花雪月,而是正在酝酿着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一个卫士小心翼翼地来到毛泽东身后,仿佛怕惊醒了这位伟人睡梦似的,轻声唤道:“主席,回屋吧,天已经黑了,外面冷。”
毛泽东似乎没听到。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香烟,街在嘴上。“嚓”的一声,卫士已将火柴点着。
院子里静悄悄的,惟有毛泽东吸吮的烟头若明若暗
毛泽东果断地扔掉烟头,缓缓踱回屋里。
这夜,毛泽东屋内灯火通明,他为中共中央的喉舌新华社起草了1949年新年献词。
这一天,是1948年12月30日。
这篇名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昭告天下:“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这是一份动员书,是一份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檄文,它宣布:中国人民决不怜惜像蛇一样的恶人,不管蒋介石及其同伙企图玩弄何种阴谋,中国共产党人决心除恶务尽,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这篇文章以鲜明的个性,体现了毛泽东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毛泽东的这种精神纵贯他的一生。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主张: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此后,在他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又进一步铸造了他的自信和顽强。毛泽东曾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的这种奋斗与自信精神,升华到哲学理论上,便形成了毛泽东著名的斗争哲学。他认为:在充满矛盾的宇宙中,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和平衡是相对的,宇宙间这种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世间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顽强与自信,是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号领袖人物的重要品格特征,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
两年半之前,国民党、蒋介石以“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为借口,凭借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发动了“剿匪勘乱”的反共内战。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饱经战乱的参战国都希望世界出现一个和平局面。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已经交出武装,接受了政府的“招安”,国内外的环境都对中国共产党人不利。就连以共产党世界领袖自居的苏联,也希望中国国共两党“和为贵”,由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统一中国”。
然而,胸怀大志,性格倔强,视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蒋先生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就不信这个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
为此,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告诫他的同志们:人民取得的胜利成果决不能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
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就像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黄河,它虽然注定要流向大海,但毕竟在东奔的遥远路途中,还要经过无数个“九曲十八弯”。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惨遭失败后,不得已又重新祭起“和谈”这个法宝。
1949年1 月3 日,李宗仁尚未执掌南京“总统府”的大印,便积极展开斡旋,通过苏联驻南京外交使团,向苏联政府送交了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李宗仁直截了当地要求苏联政府充当中国内战的调解人,支持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1 月9 日,苏联政府收到了这份备忘录。次日,斯大林亲自致电毛泽东,全文转达了国民党政府的备忘录,并提出了苏联政府草拟的复文,征求中共中央的意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两国开始由合作逐步转向对峙。苏联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