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国际特工 作者:张晓宏 许文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佐尔格的简历。
  理查德·佐尔格于1895年10月4日出生于苏联巴库,1902年随父母迁居德国柏林求学。他的父亲古斯塔夫·威廉·理查德是位熟练的石油钻探专家。母亲尼娜·森约夫娜·柯贝勒夫是位俄国妇女。叔祖父弗里德里希·阿道夫·佐尔格,是德国最早的共产主义战士之一,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
  1914年,18岁的佐尔格应征入伍,在柏林德国皇家陆军第91团服役,不久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结束后,佐尔格离开军队,先后进入三所大学,攻读哲学、国民经济学和社会学、法学,最后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在学校期间,他先是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后加入德国共产党,多次参加工人运动。
  1925年1月,佐尔格以德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代表大会,从此奉命参加共产国际情报组织的工作。
  1929年,苏联红军总参情报部四局局长别尔津将军召见佐尔格,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并要求他加入苏军反谍报系统。佐尔格欣然应允,当即接受了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战略侦察的任务。因此才有了这次中国之行。
  在租界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佐尔格在市中心南京路上的一家豪华旅馆住下。他所住的四楼房间的窗户正对着黄浦江畔宽阔的外滩马路。旅馆的主人沙逊过去靠走私鸦片和军火发了横财,后来鉴于局势动乱不安,便将所赚的钱财转向投资,开了这家颇具规模的旅馆。
  佐尔格初到上海的日子,是在焦急和等待中度过的。因为临行前在莫斯科,别尔津将军告诉他,不久会有一位苏军情报部门的特使和一位无线电发报员来上海配合他工作。
  两个星期过去了,特使和发报员仍杳无踪影。不甘寂寞的佐尔格再一次来到德国总领馆,拜访对他印象颇佳的总领事弗赖赫尔。
  在谈话中,总领事提出的一条建议,令佐尔格颇感兴趣。总领事说,他可以到中国的首都南京看一看,认识一下在蒋介石军队供职的德国军事顾问。他们能随意走访中国各地,到处都可以通行无阻。如果跟这些中国军队的德国顾问建立起良好关系,可以使他在中国的工作一帆风顺。
  总领事的建议正中佐尔格下怀。本来,这次到中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德国军国主义分子是如何和中国的蒋介石集团勾结的。
  初春,佐尔格乘火车到了南京。
  佐尔格到了南京后没有在旅馆耽搁,直接来到了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部。这个总部设在市中心的一栋二层西洋式小楼内,楼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佐尔格一踏进庭院,就听到凉台上传来的德语交谈声。佐尔格感到心情为之一振,不等中国仆役通报,就径直来到了凉台。这里坐着几位军官,他们虽然只着衬衣,但一看搭在藤椅上的绿色军衣,便知他们是正宗的德国国防军军官。
  “先生们,柏林向你们致敬!”佐尔格停在门口,行了一个标准的德国军礼。
  半小时之后,佐尔格已经脱掉西服上衣,被围坐在这群军官中间,谈笑风生。他与顾问们一一通报了姓名,寒暄之后,似乎不经意地谈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如何在凡尔登英勇战斗,又怎样浑身爬满了虱子,还得匍匐前进。
  立刻,连珠炮似的问题向他袭来:“喂,你是否记得?”“你是否?”一位佩戴技术兵种领章的上尉挤到佐尔格身边问道:“哎,这么说我们曾是友邻部队。你还记得有一个炸毁了的磨坊吗?我们技术连就在那里。”
  “当然记得!它正对着莫尔特—欧姆高地。我到磨坊去过许多次”
  梅林霍夫上尉拥抱亲吻了博士。他们为战斗友谊、为那处敌人未能攻克的高地频频举杯。顾问们已把佐尔格看作是战友。原来,这位脚有些跛的年轻博士也确实尝过战争的苦头,他的衣袋里还有兴登堡授予他的二级勇士铁十字勋章。他是个真正的士兵。
  佐尔格在南京住了几天。德国顾问们请他光顾了许多中国饭店,品尝了各种美味佳肴:滑溜海参、竹笋、海白菜、松花蛋;喝了味道独特的中国烧酒他们无所不谈:谈论中国的饭菜,议论战争,评论中国军队及其装备,还说到士兵训练以及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诡计等等。克吕盖尔上校把佐尔格介绍给了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军政部长何应钦。同团的战友梅林霍夫还建议佐尔格见见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
  佐尔格在南京呆了近一个月,现在出入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部如同进出自己的家门。就在他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他的同团战友梅林霍夫真的领他去见蒋介石。这使佐尔格感到非常意外。
  一天下午,佐尔格、梅林霍夫在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林蔚的带领下来到了蒋介石居住的中央军官学校官邸。这是一幢红砖红瓦的两层小楼,四周绿树成荫,露出洋房的红色盖顶,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格外美丽。
  佐尔格等人随林蔚来到了蒋介石的办公室。办公室东、南两壁是镂花窗,窗前挂着绸帘;西面墙上挂着军事地图,地图上插满了红、白、蓝三色的三角小旗。室内摆设着沙发、木椅、藤靠背椅和写字台。
  蒋介石穿着土黄色的军装,右手握着一支红蓝铅笔,正坐在一张大写字台前披阅公文。听到报告声,他抬起头,微微颔首,长长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时,佐尔格才发现蒋介石的光头完全是硬剃出来的,头皮上泛着青碴。他的一双眼睛虽然很小,但却又黑又亮,目光威严,嘴唇上蓄着的一小撮浓密的黑胡须。总之,蒋介石给佐尔格的印象是颇有普鲁士军人气质。
  “欢迎您到中国来”蒋介石很客气地招呼来访的德国客人。“早就听顾问先生提起博士,今天很高兴能与博士见面。”
  佐尔格坐下来客气了几句。
  蒋介石话锋一转,说道:“中国目前的局势并不乐观,共产主义势力在南方数省有所抬头。共产党的军队占据几个偏远的山区与国民政府的军队对抗。这还有待德国军事力量的大力支持,我相信,中国军队在富有优秀传统的德意志军事顾问的指挥下,定能消灭中共的红色军队。”他望着大家笑了笑,“当然,德国的飞机和大炮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次简短的会面,佐尔格对这位中国的独裁者得出如下印象:缺乏政治头脑,没有远见,典型的军人作风,不善于治理国家。热衷于兼并战争,对外国人一直妥协。对日本、德国抱有好感,敌视苏联。
  就在佐尔格回到上海的时候,他所盼望的苏军情报特使已从莫斯科取道另一条路线来到了上海。这是位资深的情报专家。佐尔格风趣地称他为“老师”。“老师”帮他熟悉情况,介绍与必要的人取得联系,并负责与海参崴、伯力进行无线电联络。
  “老师”神秘莫测,从不公开露面。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黑头发、瘦脸庞,活泼好动,从不悲观,从不惊慌失措,但有时也会变得严肃镇静,凭着他的第七感官敏锐地预判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巧妙地逢凶化吉。为了在最初阶段“帮带”这位年轻人,协助他开展工作,情报局专门派了这位“老师”来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老师”对这个精明强干的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一个月后,“老师”准备返回莫斯科,临行前,在秘密联络地点握着佐尔格的手说:“我将如实向‘老头子’汇报,你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再见,要格外谨慎”
  从此,理查德·佐尔格便独立开展工作。
  就在“老师”离开上海的第二天,报务员马克斯·克劳森来到了上海。佐尔格不认识此人,在莫斯科也未曾见过,但“老师”已把克劳森的情况详尽地介绍给佐尔格:克劳森是汉堡的一个海员。一次大战时当过兵,干过铁匠,当过技师又在德国商船上当过报务员。克劳森多次参加罢工,组建海员工会。后来,年轻的克劳森向往新生的苏维埃国家,便毅然投入了帮助苏联恢复重建的工作中。不久,他参加了苏军情报组织。1927年被派往中国东北工作。由于1929年末东北军与苏联远东部队因中东铁路线的归属问题而爆发了武装冲突,克劳森奉命潜伏在东北,及时弄清事件的原委,向中央做了汇报。这便是克劳森姗姗来迟的原因。
  佐尔格虽然知道了克劳森来到上海的消息,但是等了一星期才跟这个助手接头,为的是检查克劳森是否从东北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