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怕老来穷”,人们由此大约也不难想见胡适晚境的凄凉罢。
而最让胡适感到困扰和难堪的,是社会上牵涉到他的许多风风雨雨的事件。
最先的一件,是《胡适与国运》。④据杨树人先生的文章说,胡适回到台湾的第二天,即有人送给他一本《胡适与国运》的小册子。这是一本滥用“学术研究”
之名,对胡适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的书,共收四篇文章。有的说胡适自己想当领袖,他的公式是:
理想的胡说的领袖=无智+无能+无为+外国大学生=胡适。
有的攻击胡适当年打孔家店,“是攻破民族精神堡垒”;而今提出“三无”总统,“何尝不是要撤销今日台湾的国防呢?”很明显,这些是对胡适那篇为蒋介石祝寿文的反攻。有的则说胡适当年反孔,反文言文,把大陆的人心搞乱,为共产党铺路,因而使国民党丢了大陆。而作者认为——
第十三部分:飘零的晚年 1949…1962热闹背后的孤寂(2)
不料有人说胡博士要到台湾讲学,我想大陆已经给他讲掉了。倘使他不肯饶在台湾避难同胞的命,还要把复兴基地台湾讲掉,那我们黄帝的子孙就真正万劫不复了。
这就把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也归罪于胡适了。书末还附载“寿联”几副,说是“转载社会公论”,实在都是肆口谩骂的无聊文字,笔者不屑于引录,以免污了读者的视听。《胡适与国运》的文章,显然没有什么学理可言,胡适本来也不必理会。但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发行却十分诡秘,成了台湾现实政治风雨中一本神秘的怪书,又难免引起胡适的烦忧。这书的出现,恰恰是在胡适返回台湾的前夕,显然是要给他一个警告;而书刚一出现,台湾的行政院秘书处,便立刻函请治安机关予以查禁,台湾各报也一致谴责,算是给胡适一点面子。但后来事情愈演愈迷糊,台北市政府甚至也避免对这书的作者执行罚款的措施,而把案子送到法院去,便没有下文了。到“五四”这一天,台北各处的书报摊上忽然又出现了《胡适与国运》这本“禁书”!第二天,《联合报》第一版又登出大幅广告,由“学生书局”出名,声明“印行本书,俾免以误传误,影响胡适博士的声誉”。居然大量公开发售,每册定价五元。⑤这还不是对胡适的一个打击吗?
1959至1960年间,胡适又被卷进了总统连任问题的政治漩涡之中。蒋介石自1954年当选第二任“总统”以后,年事渐高,任期即将届满。根据宪法,不能连任三任。而蒋的长子经国颇有才干,在国民党政界也颇有影响,于是便有推经国继任总统候选人的舆论。1959年1月中旬,胡适与陈诚、王世杰、蒋梦麟等一道,去台中台南旅行游览了六天,便有人说他们是“商山四皓”,是蒋经国的羽翼。这所谓“商山四皓”的话,后来在台湾引起了几个月的政治风潮。⑥胡适也确乎不赞成蒋介石连任,曾请当时总统府秘书张群向蒋转达他的意见,主要是希望蒋“明白表示尊重宪法,不做第三任总统”;这同样的意见,胡适多次向黄季陆、王云五等友人和政府要人说过。⑦又多次对记者发表“反对修宪”,“反对三度连任”的话,都在报上刊载出来。⑧但是,由于蒋介石还不想退位,1959年年底,便有人提出“修改临时条款”案,为蒋连任三任造舆论。胡适对此很不以为然,曾说,当领袖的人应该培养继任人,到了适当的时候,便推选这个人出来,还应全力支持他。这才是大政治家的风度。他认为美国的罗斯福,没有培养继任的人,只有他个人一再的当选下去,这是罗斯福的错误。可见胡适是明显地不赞成蒋介石连任。⑨到了1960年年初,“国民大会”临近,“总统”连任或继任的问题更为突出,台湾报纸上甚至报导说胡适“可能以不出席会议来作消极的抗议”。⑩
2月20日,“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台北召开,胡适还是出席了,并且又当了大会主席团主席。在蒋介石宴请国大主席团的宴会上,胡适又特别大讲“无记名投票”的历史和优越性,说它可以避免投票人受威胁,保障投票的自由,微露一点不愿受人操纵选举的意向。但他的话当场便遭到国民党人士的反驳,他们说民主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要维持党的纪律,无记名投票自然要不得;黄季陆甚至竟说美国宪法也是记名投票的。受到这种无知而又蛮横的围攻,胡适很生气,曾对人说:“我现在倒希望他们用记名投票。记名投票,我一定去投一票”。但是,他又担心“他们可能用举手,不用记名投票”。后来,修改临时条款案三读通过,在报上公布了,为蒋介石连任三任办妥了法律手续。有人来问胡适有什么意见,连任三任是不是蒋介石自己的意思?胡适回答道:
如果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我想人家不会这样做的。他老先生觉得他对国家的责任未了,身体还好。年纪大的人都有他的信心,像韩国的李承晚,大过蒋先生十岁,像西德的艾德诺(按,通译阿登纳),像英国以前的邱吉尔,都是年纪大过他的。凡是做过大领袖的老一辈的人都是如此,不能说是错的。问题是在修宪,尤其是为了三任连任问题而修宪,这是把大门打开了,现在大会出席的人数是合法了,以后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了。你既然为连任三任而修宪,他们就为创制权、复决权等问题而修宪了。宪法并不是不可修宪的,大门一开了,给一班争权的人来要求创制复决权,就无法再关上了。
过不几天,胡适便因心脏病进了医院,但还是去“国民大会”参加选举。自然是蒋介石又连任第三任“总统”。这一次,胡适却没有去给蒋致送“当选证书”。
在总统连任事件前后,又有组织新党的事件;接着又有雷震被捕判刑14年的事件。这一连串事端所引起的风暴,以及间接由此而发生的许多小漩涡,把一个想在台湾过安静生活,想以余年偿清笔债的老胡适,几乎是弄得坐卧不安,透不过气来了。
笔债无法偿,“民主自由”也难谈,胡适便只好“容忍”,谈“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自由的根本”!而且说,他的提倡容忍,“不仅是对压迫言论自由的人说的,也是对我们主持言论的人自己说的”。实际上,他的重点是希望“拿笔杆写文章的朋友”,要存一种“容忍的态度”。据他说,拿笔杆的人,虽然受到种种“不合理的压迫”,甚至于“围剿”,但也还是“有权有势的人”,因而“绝对不可以滥用我们的权利”。谈“言论自由”谈到了这样的程度,胡适的心境该是何等凄凉,何等悲哀啊!
第十三部分:飘零的晚年 1949…1962热闹背后的孤寂(3)
因此,有人这样评论说:
这几年来,别以为有那么多人围在他的身旁搅什么献花祝寿的热闹事,也别以为有那么多的男记者女记者把他当作“花边新闻”的采访对象,而我却体会到胡先生的心之深处,一直是孤寂的!一直是忧愤的!……近几年来,胡先生固然是个人自由主义的象征,但他也日益成为一个所谓“自由民主”的可悲人物!他的声誉,也正渐渐地为点缀这点可怜的所谓“自由民主”,糟塌得不成样子了!君不见许多怀抱自由民主理想的青年人,在他们的谈话中,充分流露出他们“对胡适的失望”。虽然如此,可是,发自“威权领导中心”及其“文化打手”的“围剿胡适”
之浪潮,却仍是一波一波地涌过来。……胡适先生怎么会不觉得心灵孤寂而忧愤呢?
评论是相当客观的。在热闹的背后,胡适的心灵孤寂而忧愤,达到了难于忍受的程度。
①此信写于1958年1月11日;一说写于1957年。原信未见,转引自韦政通《胡适小传》(《现代中国思想家[七]》,台北巨人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同样的意思,在给李济的信中也说过,他想自己出钱在南港借一块地,造一座小房子,以便利用史语所的藏书,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参看李济《故院长胡适先生纪念论文集序》及《胡先生对中央研究院的贡献与影响》二文,分别见台北《传记文学》第2卷第3期,第28卷第5期)
②参看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印行,第9册,第3402~3420页。
③杨树人先生当时任台北中央研究院秘书和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执行秘书;他所写《回忆一颗大星的陨落——记胡适之先生最后的三年》,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