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思是说进入数九寒冬最冷的季节,在农历腊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更是冷的厉害。
因此在腊八这天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用腊八粥来把嘴巴粘住,免得冻坏。
这虽然是民间的习俗了,但是也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得祈求和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历的节气还是很准的,初七一场小雪让气温降到了最低。
回到家里,爸爸在院子里清理昨天晚上的积雪,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着煮腊八粥。
昨天晚上孙妈就开始为今天的腊八粥做准备了,栗子、红豆、黑豆、玉米仁、大米、小米、花生、红枣、芝麻等等。并不是一定要八样,只要家里能凑出的材料,有几样是几样。淘淘洗洗后全部用水泡了起来,那颜色叫一个五彩缤纷。
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村子里辛劳的妇女们不管为什么要吃粥,更不管腊八的来历,只为能赶在别家的粥没熟前,早早让香味漫散开。也为家人能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争着,早早起来,为了一年中这个唯一的节日,做好枣红色的腊八粥。
人们认定的,起得愈早,做出的粥愈红,日子会越红火。
孙刚坐在灶台前的小板凳上,可以闻到木材散发的清新的味道。
锅里放足了水,孙妈先把火烧得旺旺的,然后就把烧火的任务交给了孙刚我。孙刚很喜欢烧火这活计,尤其是在这样阴冷的冬天熬八宝粥,看着灶里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不断冒出白白的热气,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可真是一种享受。
煮的时候要先煮豆类,等到豆类差不多开花了,妈妈再把大米,小米,花生,栗子和大枣倒在锅里继续熬煮,这时要不住地用长柄勺子搅动,防止粥粘在锅底上。而粥的香气也开始弥漫开来,妈妈就嘱咐我把火调小一些,这样熬出的粥才更香糯。
不大一忽儿,浓浓的香味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在用小火熬煮一会儿就好了。
来到院子里,闻着这股香味,在脚踩积雪那咯吱咯吱的响声中,不仅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往事。
在过去的年月,腊八这天,村里的人们,一般要去河里(河里的水是流动的,很干净。)找一块厚厚的冰,完整地砍下来,找有经验的老人通过茬口看:从上面影影绰绰、朦朦胧胧的花纹走势与轨迹中,可以约略预测来年庄稼的长势丰欠。
一般来说,纹饰逼真繁茂的,一年必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正花纹模糊不清似有似无的年份,必定来年雨水不多,庄稼长势不好。
有人能够从冰上模糊的图案中,看到小麦金黄的麦穗,惹眼、逼真、惹人心动的醉人样子,看到绿豆、黄豆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簇拥在一起,相互倾心交谈,亲密无间的热闹情景,看到扁豆子抱成团,滚动。翻卷。跳跃。一副笑吟吟的模样,不由得使人不心生渴慕之意。
一般来说,看见哪种图案最清晰、最好看,来年种植什么,保准收成不错,长势喜人。这样的习俗孙刚不知道有无科学道理,也不清楚究竟是否合理,但据老辈人说屡试不爽,常常灵验的很。
背回家里的这块雪白晶莹、纯洁敞亮的冰,有些人家还当做神灵一般,供奉、祷告一番,祝愿来年雨水旺盛。
然后,放入家里大铁锅里,烧几把柴火,化成清凌凌的水,加入各种材料,做成色香味惧全的腊八粥,全家人吃了,预示着一年四季健康和顺,美满吉祥。
记得小时常常于繁星闪烁,一片漆黑之时,双手端着一碗这样的冰化成的腊八粥,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四处飘着饭香的村子里。
民风淳朴、厚道实诚的乡村,家家礼遇有加,互相尊敬,互相帮衬。
端饭只不过是种形式,人人内心深处,骨骼乃至灵魂里,都效法传统礼节。你敬我一尺,我尊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实质,被内化具体在许许多多看似琐碎但实在的行动中。
你家端来一碗饭,我家必定也要找个大些的碗,也必定会端去一碗。谁都不欠谁的什么,宁肯让他人沾些便宜。
而腊八粥做的越早,谁家的生活必定在来年有大的转机,意味着日子能够过到人前头,来年事事顺顺利利,家人平平安安,以至于深更半夜妈妈就从冰冷的被窝里爬起来,点火,下豆子熬粥。
腊八粥饭里的实质内容,反映出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体现出家庭妇女茶饭的高低,手艺的好坏。
而孙刚,吃惯了妈妈的用红豆精心熬做的腊八粥,也乐得尝一尝各家各户的“美味佳肴”——加入少许篷灰水,一种野生植物烧制的东西,饭变得好吃起来。
灰蓬,有些地方又叫水蓬、飞蓬、蓬柴。
生于丘陵,山地,荒滩,是一种含碱较高的草木植物,籽生。发芽时是极小,极嫩,极翠绿的两片嫩叶,长大后成蓬状,茎银白色,叶细小如针,酷似鹿头上的茸角,又好似嫩绿晶亮的翠果,秋季开黄色小花,花落结籽,结籽后叶变枯黄而落,只剩枝干和籽,风吹籽落,来年再生长。
灰蓬含碱性强,籽粒又含淀粉多,可做饲料。
烧蓬灰,是在深秋,庄稼收拾完了之后,人们或骑驴或赶车,去到草蓬生长的地方,安营扎寨,搭个窝棚,垒个土灶,就开始工作了。
人们先把一坡一洼的灰蓬棵拔下来,扔在那儿,让风吹日晒。等把那一坡或一洼的灰蓬棵拔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在顺风的地方挖一个很大的灶坑,把晒得半干的灰蓬塞进去,点燃。
第二天,坑灶里的灰已经冷却,男人用铁锨把结了块的灰撬起来,一块一块的一大堆。绿澄澄的,像炼化的玻璃,又似烧过的炉渣。 ——这就是烧蓬灰。
听老年人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蓬灰除了食用,还用来洗衣服,洗头。那时候农村里没有食用碱,也没有洗衣粉和肥皂,所以,烧蓬灰是农家必不可少的事情。
现在烧蓬灰已不再是为了自己食用,而是一种赚钱的营生了。他们把蓬灰送到专门的加工厂,工厂再进行复杂的程序,加工提炼成白色粉末,出售给所有的牛肉面馆和各类面食店。
蓬灰出自天然,成份纯真。用此灰化水,蒸出的馍馍蓬松绵软可口。
蓬灰,还是制作酿皮、灰豆汤、面包、糕点的上好佐料,比人工食用碱要好出许多。
风靡全国的兰州牛肉面,就加进了这种绿色环保添加剂,面柔软而光滑,汤喝起来滋味好。
有些人家的腊八粥是麦仁做的。据说将金黄饱满的麦子,倒入事先挖好的一个冰窟窿里,找个木头棒子使劲舂,像南方人舂米一样,把麦子表面那层细细的皮捣下来,拦回家里,用簸箕簸去皮,白净簇新的麦仁,让人看见就喜欢。
有人图省事,将麦子装入麻袋里面(一次不能装的太多),将麻袋放在冰上使劲踩,也可以将麦子的皮搓掉。
呛些猪肉,将干净的麦仁下到铁锅里,调些葱花,加些红辣面子。麦仁的素白,葱苗子的翠绿,辣子的鲜红,看上去花团锦簇,闻起来香喷喷的,尝一口香到了骨髓里。
麦仁在水中经过翻滚,沸腾,开出小小的口子,一朵朵鲜花一般灿烂,花朵一样绽放美好容颜,就是不吃,瞧一眼就能够惹人眼目。
化水为粥的过程,实质体现了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执著向往,对憧憬中的风调雨顺美好年景的渴盼追寻。
味道是一种有记忆的植物。它会盘根错节,开花结果——就像家里香味浓郁的腊八粥一样,品味着亲情,咀嚼着乡情,结出丰硕而鲜美的果实。
“刚娃,怎么不进屋来?外面冷。”孙爸看着站在大门口好一会儿的儿子。
“嗯,爸,我来扫吧。”孙刚接过爸爸手里的大扫帚。
等扫了完院子,孙刚头上热气腾腾的。
“刚娃,给你爷爷家,还有姥爷家送点儿腊八粥去。”孙妈在厨房说道。
“嗯,好嘞。”
孙刚端着瓷钵给奶奶家,姥姥家里送粥,往年都是孙妈煮好腊八粥端去的,所以他们都没烧锅。
现在正是早饭的时候,从家家户户里飘出来的香味流溢在村子里,匆匆行走在村子里的人们闻到这股香味,不由自主的加快脚步,急急的向家走去。
从风雪笼罩的外面回到温暖的家中,再喝上一碗家人熬好热腾腾的腊八粥,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孙刚回到家里,嫂子已经起来了,他们都还没吃,正等着孙刚一起吃。
孙妈给每人盛上一碗粥,放上一些红糖,拌好了,喊大家去喝。
“妈,多加点糖啊!”孙刚忍不住叮嘱妈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