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哭了,因为亲人不在身边,陌生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压力,而父母想到孩子从此“独在异乡为异客”,心里也不禁酸酸的。
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在财富的压力下,富人的孩子更是早当家,虽然看似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先天优势,但父辈的名声和财富对这些孩子有强烈的暗示:你必须比别的孩子优秀。天明集团总裁姜明在儿子只有10多岁的时候就跟他讨论接班的事情,甚至在孩子只有两岁的时候就让他参加企业内部为时3个小时的培训,他无时无刻不在给儿子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儿子,你要成为全世界同龄人中的第一名!”如今,这个只有10来岁的孩子在言行举止上已变得像个小总裁。
富爸爸的财富是把双刃剑,它一面让孩子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教育,而另一面,孩子在财富的压力下被要求必须变得优秀,代价可能是个性的压抑,以及过早地承担财富责任。
王林祥和上剑桥的女儿
王林祥: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子女:一个女儿年龄:25岁目前教育状况: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在读出国时间:8年子女未来职业规划:光电子研究继承观:孩子来接我的班是完全不可能的,她自己的路就让她自己去走吧。
说起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和他的女儿,正像那句俗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父亲做羊绒企业做到了世界第一,女儿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学之一—英国剑桥大学。
王林祥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没能上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与日本公司合资,开始做国际贸易,王的公司得以走向世界,但王林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掌握一门外语”,所以在孩子初中一毕业,王林祥就把她送到了伦敦读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伦敦当地有鄂尔多斯的分公司照顾。
王林祥的教育思想是以自己的经历激励孩子,“我建议她尽量要当班长,在这种氛围中她就能追求上进,不甘落后了。让环境成为她前进的压力和成长的动力。”王的女儿在出国之前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第一名。
王的女儿独立性比较强,刚到英国的时候条件比较苦,女儿怕父母为自己担忧,“自己逼着自己学”,考大学的成绩为3个A,有6所学校同时愿意录取她,最后她选择了剑桥。自己的勤奋和聪颖,加上家庭良好的经济条件(王林祥每年为女儿支付的学费在20万元左右),王的女儿得以一帆风顺地在剑桥上完本科、硕士。
在女儿的眼里,王林祥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有时候父女俩在一起谈心,父亲建议女儿读经济、国际贸易或者金融,但女儿对工程专业比较感兴趣,她最后选择的专业是光电子。王的女儿今年硕士毕业,计划继续读剑桥的博士,但按照学校规定,必须先工作两年才能读博士。“要找工作,我不管她,我没法帮助她,不会安排她到我的公司里来。”王林祥说。
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王林祥的态度是让女儿自主选择,“她来接我的班是完全不可能的,她自己的路就让她自己去走吧。”不过,这位50多岁的父亲最后说:“对我来说,将来孩子能够回到我的身边会更好一些。”
张杰庭:严厉的富爸爸
张杰庭:锡华企业董事长兼总裁子女:两个女儿年龄:12岁和9岁目前教育状况:小学;幼儿园出国时间:计划将来出国未来职业规划:未定继承观:不会让女儿来接自己的班,这么大的企业会累死她的,我也不想让她受这个罪张杰庭是北京锡华集团的董事长,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层次的学校,并先后投资了7个多亿在教育上、投资了4亿在包头做房地产、俱乐部,投资了2亿在北京锡华俱乐部上;并且拥有中国第一家民企的机场和飞机,还有一家中央级的旅行社……
张杰庭还有一个身份是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董事长。在这所有着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校里,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张杰庭都会当着众学生的面给他们鞠躬,以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张杰庭有两个女儿,一个12岁,一个9岁,都在自己的二十一世纪学校里上小学和幼儿园。张杰庭对两个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虽然有着上亿元的身家,但很少让孩子有物质上的优越感。大女儿的同学很多都有了手机,张杰庭在不久前才给孩子买了一个小灵通。孩子也很节约,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攒着。据张杰庭说,孩子自己花钱一次性从来不超过20元。
“我和夫人对孩子都是很严厉的,别的孩子可能在家里有温存的感觉,我想我的孩子可能不会有。她们觉得不是很快乐,因为我们要求过严,有意识给孩子压力,这种严可能有点苦,将来她们会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的。”生意繁忙的张杰庭很少有时间跟孩子交流,不过有空的时候也给大女儿辅导功课,或者给小女儿讲讲故事,带她到公园、博物馆去玩一玩。
对于两个年少的女儿,张杰庭希望孩子有平常心态,身体健康,能受好的教育,懂得做人做事,不一定将来培养成什么人。“我们做父母的会为她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包括自我生存发展的条件,但不会让女儿来接自己的班,这么大的企业会累死她的,我也不想让她受这个罪。”
刘维志:“亡羊补牢”
刘维志:山东东阿阿胶集团董事长子女:一儿一女年龄:儿子30岁,女儿35岁教育状况:儿子清华研究生毕业; 女儿本科毕业出国时间:不到一年时间职业规划:儿子在汉堡办公司; 女儿在证券行业继承观:子承父业刘维志和夫人都在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工作,一个担任董事长,一个担任总经理(刘的夫人现在改任总工程师),两口子把一个小厂做成了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在国内占70%的市场份额,但繁忙的工作却让他们无暇顾及两个孩子的教育。
两个孩子“完全是一种放任状态”,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女儿很小就由大姑带着,后来跟着四姑,小学在青岛上的,在东阿的刘维志夫妇根本就没有工夫照顾。女儿没能考上大学,后来通过在陕西一家大学上班的姑姑的帮助,才把女儿弄到这所学校,上完了大学。女儿毕业之后去了青岛,在证券公司工作。
刘维志的儿子求学的过程比较曲折。刘的儿子高中念了半年就不想念了,因为学习成绩差,在班上有压力,退学之后去了东阿阿胶干起了维修工,后来又去上夜校。工作半年之后,儿子又想去上学,因为刘维志在山东医药系统有很多关系,就把孩子送到山东一家中专。中专毕业之后刘的儿子去青岛医药站工作了三年,他又有了去上学的愿望。
刘维志觉得这是孩子最后的学习机会,“再不关注他,就把这个孩子给害了。”于是,刘维志把儿子送到了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读书。读了两年之后,他又去北京国际语言学校读了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维志碰到了一位大学教授,推荐他儿子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读研究生。这个研究生班“进去容易,出去难”,刘维志每次到北京出差就去看孩子,问他的学习情况,孩子也争气,最终拿到了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之后,刘的儿子去了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
刘维志对孩子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最终有了一个好的结果。刘的儿子后来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应聘到了父亲的公司,现在去了汉堡,在那里组建东阿阿胶的销售公司。
尹家绪:以身作则
尹家绪: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
子女:一个女儿
年龄:23岁
目前教育状况:英国罗宾汉大学
出国时间:4年
继承观:孩子自己决定
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把孩子当成朋友,给她自由,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一直把女儿当成朋友看待,父女之间带有好朋友似的某种信任,有时候甚至给对方一种友谊的惊喜。
孩子正在紧张地复习,准备高考,父亲有一天忽然对孩子说,你不用复习了。女儿非常诧异地盯着父亲,觉得不可思议。原来,父亲为女儿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送她去英国读书,在办理签证前一天才告诉她。
在中介公司的安排下,尹家绪的女儿到了英国,住在一个陌生的家庭里,“一个多星期没跟人说话,觉得很孤单”,孩子打电话回来,父亲就安慰她说,你是出来学习的,不是出来享受的。女儿学习很刻苦,很快过了语言关,并考取了罗宾汉大学。
尹家绪自己11岁就失去了父亲,靠着自己的奋斗,从工人一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