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匡胤亲吏道:“此天命也,时将至矣。”言毕,飘然而去。此时各镇帅臣张光远、罗彦威、石守信、杨延翰、李汉升、赵廷玉、周霸、史魁、高怀德等俱在麾下听用。
当时择日发兵,摇旗呐喊,擂鼓鸣金,一声炮响,行动三军。看看来到陈桥驿,军士屯聚于驿门之外。忽高怀德对众人道:“今主上新立,更兼年幼,我等出力,谁人知之?不如立检点为天子,然后北征。诸公以为何如?”都卫李处耘道:“此事不宜预传,可与匡义议之。”匡义道:“吾兄素以忠义为心,恐其不从,如之奈何?”正言间,忽赵普来至,众人以欲立之事告之。赵普道:“吾正来与诸公议此大事。方今主少国疑,检点令名素著,中外归心,一入汴粱,天下定矣。乘今夜整各,次早行事。”众皆欢喜,各自整顿军伍,四鼓聚集于陈桥驿门,等候匡胤起身,便举大事。此时匡胤身卧帐中,不知诸将所议。
天色渐明,部下众将直入帐中,高叫道:“诸将有言,愿立检点为天子。”匡胤大惊,披衣而起。未及诘问,众拥至跟前,石守信竟将黄袍披在匡胤身上,抱在椅中,众将山呼下拜,声彻内外。匡胤道:“汝等自图富贵,使我受不义之名。此何等事,而仓卒中为之?”石守信道:“主少国疑,明公若有推阻,而被岂肯信乎?再要成事,恐亦晚矣。”匡胤嘿然不答。匡义进道:“此虽人谋,亦天意也,兄长不须迟疑。且济天下者,当使百姓感激如父母。京师,天下之根本,愿下令诸将,入城不许侵夺百姓,乃为天下定计也。且苗光义先生前日对人说道,日下复有一日,该哥哥登位无疑。”匡胤听了苗训之言,如梦初觉,想起前日相面之词,真是先见,懊悔屡屡失礼于他。遂下令道:“太后与主上,是我北面而事的,不得冒犯;群臣皆我比肩,不得欺凌;朝中府库,不得侵掠。用命有重赏,不用命则诛。”军士皆应道:“谨受命。”匡胤号令已定,遂整队而回。军士至汴梁,自仁和门入城,秋毫无犯。百姓欢悦。有诗为证:七岁君王寡妇儿,黄袍着处是相欺。
兵权有急归帷幄,那见辽兵犯帝畿?
匡胤既入城,下令军士归营,自退于公署。
时早朝未散,太后闻陈桥兵变,大惊不迭,退入宫中。范质对王博道:“举奏遣将,而致反乱,吾辈之罪也。”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自禁中而出,急来与范质议道:“彼军初入,民心未定,吾当统领亲兵禁军以敌之。二公快请太后懿旨,布告天下,必有忠义勤王者相起,则叛逆之徒一鼓可擒矣。”范质依言,入宫见太后请旨。韩通归至府中,召集守御禁军、亲随将校,以备对敌。忽禁军教头王彦升大怒道:“天命有归,汝何为自戕其身?”即引所部禁兵来捉韩通。韩通未及相迎,竟被彦升一刀枭了首级。部下军兵将其妻妾并次子亦皆杀死,惟长子天禄逃脱,奔入辽邦而去。有诗为证:忠于王事见韩通,世宗亲臣有几同?
欲御逆谋志未遂,阶前冤血至今红。
匡胤在公署闻得城中鼎沸,急忙下令禁止。有将捉得范质、王溥等来见。范质挺身责道:“公乃世宗之亲臣,言听计从。今欲乘丧乱而欺孤寡,生心谋反,异日何以见先帝于地下?思之岂不愧乎?”匡胤掩泪答道:“吾受世宗厚恩,今为六师所逼,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奈如之何?”言未已,帐前罗彦威拔剑在手,厉声说道:“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王溥面如土色,拜于阶下。范质不得已,亦下拜。匡胤亲自扶起,以优礼待之。后人有诗以讥范质等云:国祚既移宋鼎新,首阳不食是何人?
片言不合忙投拜,可惜韩通致杀身。
范质等奉匡胤入朝,召集文武百官,两班分立。翰林院官捧出禅位诏书,令侍郎窦仪宣读,诏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禀上圣之资,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积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只畏天命!
窦仪读罢诏书,匡胤就北面听命讫。宰相扶了登崇元殿,加上天子衮冕,受群臣朝贺,是为太祖皇帝。奉周主为郑王,子孙世袭其职。符太后迁居西宫。大赦天下。国号曰宋,改元建隆元年,而周运亡矣。古虞顾充有《历朝捷录》纪之云:世宗以柴氏子,嗣太祖而立。撰通礼,正乐书,定大乐,设科目,而文教彬彬;败汉兵,阅诸军,平江北,伐契丹,而武功烈烈。王环以不降而受赏,仁赡以抗节而蒙褒;张美以供奉而见疏,冯道以贩图而被弃。威武之声,真足以抵砺人心,激发一世。近者畏,远者怀,有由然也。刻农桑之木,务本也;禁僧尼之度,抑末也;亲囚徒之录,恤刑也;贷淮南之饥,赈贫也;立二税之限,便民也。注意黎元,留心治道,良法美意,未易枚举,信为五代十二君中之令主矣。顾其亡国,亦若是之速,又何也?岂帝王自有真,天将生圣人为生民主,而日月既出,爝火不容不息乎?
追尊父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当时太祖拜于殿下,群臣相贺,杜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道:“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而反生不乐,何也?”太后道:“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治得其道,则此位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此吾所以忧耳。”太祖拜道:“谨受教。”遂立贺氏为皇后,韩氏为偏宫,杜氏为西宫。
越数日,太祖下诏,加范质、王溥等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弟匡义为殿前都虞候,赵普为枢密直学士。论扶立功,以赵彦徽、崔庆寿为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并领节度使之职,以石守信、张光远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郑恩、高怀德以列侯并领节度使之职,其余董龙、董虎、李通、周霸等俱为参将。诏下,诸臣各各谢恩。
时华山隐士陈抟骑驴过汴京,闻太祖登位,拍手大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吟诗一首云:夹马营中紫气高,属猪人定着黄袍。
世间从此多无事,我向山中睡得牢。
吟罢,竟自回山。不提。
却说太祖欲以优礼待朝臣,深念韩通之死,赠为中书令,以旌其忠。反加王彦升擅杀主将之罪,虽有幸宽宥之,但革其官,终身不用。后人有诗叹之云:擅杀之罪不可逃,当初何用进黄袍?
功臣既死无内及,后代儿孙竟失褒。
从此,天下大定,仁明之主,永享太平。《飞龙传》如斯而已终。但世事更变,难以逆料。要知天下此后谁继,当看《北宋金枪》便见源委也。后人有诗以咏之:五代干戈未息肩,乱臣贼子混中原。
黎民困苦天心怨,胡虏驱驰世道颠。
检点数归真命主,陈桥兵变太平年。
黄袍丹诏须臾至,三百鸿图岂偶然。
校点后记(齐鲁书社)
《飞龙全传》是一部讲史类通俗长篇小说。演宋太祖赵匡胤发迹和立国的故事。作者以虚拟笔法,将这位宋朝开国皇帝喻为赤须真龙,为国为民除恶驱邪,戎马生涯,故名。有关赵匡胤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民间广为传诵,杂剧、传奇及话本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叠出,至清代乾隆年间始出现了这部用小说体裁写就的长篇作品。
小说《飞龙全传》从后汉高祖皇帝刘智远晏驾,太子隐帝承祐登基(乾祐元年·948年)写起,至周世宗柴荣驾崩,匡胤陈桥兵变(显德七年·960年),建立北宋王朝为止,前后共计十二年的故事。全书围绕宋太祖赵匡胤的活动展开,溶入诸多历史人物、重要史实及民间传奇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清季秦亭老民杭世骏评是书“予观其布置井井,衍说处亦极有理毫,无鄙词俚句,贻笑大方,洵特出于外间小说之上,而足与才子等书并传不朽,……而编纂推衍,令阅者观之,卧忘寝而食忘味,咨嗟叹赏,手不忍释”云云。此书刊行后在中土广为流布,堪称是一部中国古典优秀长篇小说。
小说《飞龙全传》是吴璿在旧本评话《飞龙传》的基础上,经过增删润色改编而成的。璿字衡章,自号东隅逸士。他在书中详述了改编是书原委,略云:“己巳岁(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余肄业村居。……适有友人挟一帙以遗余,名曰《飞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