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迅所举的这几条的原文是:“君子用
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
……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尖,
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
其有众人,又不当独在后,又不当宿。
所以然
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
……若会酒坐,见
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无何舍去之。
此将斗之兆也。
坐视必见曲直,傥不
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于彼,便怨恶
之情生矣;或便获悖辱之言。
……又慎不须离楼,强劝人酒,不饮自己;若人来劝
己,辄当为持之,勿稍逆也。
”(据鲁迅校本)按嵇康的儿子名绍,字延祖,《晋
书·嵇绍传》说他“十岁而孤”。
〔66〕刘勰(?—约520) 字彦和,南东莞(今江苏镇江)人,南朝梁文艺理
论家。
著有《文心雕龙》。
这里所引的两句,见于该书《才略》篇。
〔67〕陶潜(约372—427) 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晋代诗人。
曾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虚伪,辞官归隐。
著作有
《陶渊明集》。
梁代钟嵘在《诗品》中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五四”以
后又常被人称为“田园诗人”。
他在《乞食》一诗中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
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又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说:“江州刺史王
弘造渊明,无履,弘从人脱履以给之。
弘语左右为彭泽作履,左右请履度,渊明于
众坐伸脚,及履至,著而不疑。
”“采菊东篱下”句见他所作的《饮酒》诗第五首。
〔68〕陶潜的《述酒》诗,据南宋汤汉的注语,以为它是为当时最重大的政治
事变——晋宋易代而作,注语中说:“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恭帝(司马
德文)为零陵王,明年,以毒酒一授张伟使酖王,伟自饮而卒;继又令兵人逾垣
进药,王不肯饮,遂掩杀之。
此诗所为作,故以《述酒》名篇也。
诗辞尽隐语,故
观者弗省。
……予反复详考,而后知决为零陵哀诗也。
”(见《陶靖节诗注》卷三)
〔69〕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墨家
创始人。
他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提倡“兼爱”的学说。
现存
《墨子》书中有《兼爱》上中下三篇。
杨子,指杨朱,战国时代思想家。
他的学说
的中心是“为我”,《孟子·尽心》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他没有著作留传下来,后人仅能从先秦书中略知他的学说的大概。
〔70〕陶潜诗文中提到“死”的地方很多,如《己酉岁九月九日》中说:“万
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
”又《与子俨等疏》中说: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
”等等。
可恶罪〔1〕
这是一种新的“世故”。
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消以一语包括之,曰:可恶罪。
譬如,有人觉得一个人可恶,要给他吃点苦罢,就有这样的法子。倘在广州而
又是“清党”之前,则可以暗暗地宣传他是无政府主义者。那么,共产青年自然会
说他“反革命”,有罪。若在“清党”之后呢,要说他是CP或CY,没有证据,则可
以指为“亲共派”。那么,清党委员会〔2〕自然会说他“反革命”,有罪。再不得
已,则只好寻些别的事由,诉诸法律了。但这比较地麻烦。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
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许多罪人,应该称为“可恶的人”。
九,十四。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一五四期。
〔2〕清党委员会 蒋介石国民党为镇压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内拥护孙中山三大政
策的左派分子而设立的机构。一九二七年五月五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
员会及各部长联席会议决定,指派邓泽如等七人组织中央清党委员会。五月十七日,
该会正式成立,各省也先后组成它的下属机构。
扣丝杂感〔1〕
以下这些话,是因为见了《语丝》(一四七期)的《随感录》(二八)
〔2〕而写的。
这半年来,凡我所看的期刊,除《北新》外,没有一种完全的:《莽原》,
《新生》〔3〕,《沉钟》〔4〕。
甚至于日本文的《斯文》,里面所讲的都是汉学,
末尾附有《西游记传奇》〔5〕,我想和演义来比较一下,所以很切用,但第二本即
缺少,第四本起便杳然了。
至于《语丝》,我所没有收到的统共有六期,后来多从
市上的书铺里补得,惟有一二六和一四三终于买不到,至今还不知道内容究竟是怎
样。
这些收不到的期刊,是遗失,还是没收的呢?我以为两者都有。
没收的地方,
是北京,天津,还是上海,广州呢?我以为大约也各处都有。
至于没收的缘故,那
可是不得而知了。
我所确切知道的,有这样几件事。
是《莽原》也被扣留过一期,不过这还可以
说,因为里面有俄国作品的翻译。
那时只要一个“俄”字,已够惊心动魄,自然无
暇顾及时代和内容。
但韦丛芜的《君山》〔6〕,也被扣留。
这一本诗,不但说不到
“赤”,并且也说不到“白”,正和作者的年纪一样,是“青”的,而竟被禁锢在
邮局里。
黎锦明先生早有来信,说送我《烈火集》〔7〕,一本是托书局寄的,怕他
们忘记,自己又寄了一本。
但至今已将半年,一本也没有到。
我想,十之九都被没
收了,因为火色既“赤”,而况又“烈”乎,当然通不过的。
《语丝》一三二期寄到我这里的时候是出版后约六星期,封皮上写着两个绿色
大字道:“扣留”,另外还有检查机关的印记和封条。
打开看时,里面是《猓猓人
的创世记》,《无题》,《寂寞札记》,《撒园荽》,《苏曼殊及其友人》,都不
像会犯禁。
我便看《来函照登》,是讲“情死”“情杀”的,不要紧,目下还不管
这些事。
只有《闲话拾遗》了。
这一期特别少,共只两条。
一是讲日本的,大约也
还不至于犯禁。
一是说来信告诉“清党”的残暴手段的,《语丝》此刻不想登。
莫
非因为这一条么?但不登何以又不行呢?莫明其妙。
然而何以“扣留”而又放行了
呢?也莫明其妙。
这莫明其妙的根源,我以为在于检查的人员。
中国近来一有事,首先就检查邮电。
这检查的人员,有的是团长或区长,关于
论文诗歌之类,我觉得我们不必和他多谈。
但即使是读书人,其实还是一样的说不
明白,尤其是在所谓革命的地方。
直截痛快的革命训练弄惯了,将所有革命精神提
起,如油的浮在水面一般,然而顾不及增加营养。
所以,先前是刊物的封面上画一
个工人,手捏铁铲或鹤嘴锹,文中有“革命!革命!”“打倒!打倒!”者,一帆
风顺,算是好的。
现在是要画一个少年军人拿旗骑在马上,里面“严办!严办!”
〔8〕这才庶几免于罪戾。
至于什么“讽刺”,“幽默”,“反语”,“闲谈”等类,
实在还是格不相入。
从格不相入,而成为视之懵然,结果即不免有些弄得乱七八糟,
谁也莫明其妙。
还有一层,是终日检查刊物,不久就会头昏眼花,于是讨厌,于是生气,于是
觉得刊物大抵可恶——尤其是不容易了然的——而非严办不可。
我记得书籍不切边,
我也是作俑者之一,当时实在是没有什么恶意的。
后来看见方传宗先生的通信(见
本《丝》一二九),竟说得要毛边装订的人有如此可恶〔9〕,不觉满肚子冤屈。
但
仔细一想,方先生似乎是图书馆员,那么,要他老是裁那并不感到兴趣的毛边书,
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