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史称“党锢之祸”。

  〔6〕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二十岁举孝廉,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封魏王。
曹丕篡汉后追尊为武帝。
他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
诗人。
他和其子曹丕、曹植,都喜欢延揽文士,奖励文学,为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

后人把他的诗文编为《魏武帝集》。

  〔7〕《三国志演义》 即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
书中将
曹操描写为“奸雄”。

  〔8〕严可均(1762—1843) 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吴兴)人。
清嘉
庆举人,曾任建德教谕。
他自嘉庆十三年(1808)起,开始搜集唐以前的文章,历
二十余年,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内收作者三千四百多人,分代编辑
为十五集,总计七四六卷。
稍后,他的同乡蒋壑为作编目一○三卷,并以为原书题
名不能概括全书,故将书名改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
原书于光绪
二十年(1894)由黄冈王毓藻刊于广州。

  〔9〕丁福保(1874—1952) 字仲祜,江苏无锡人。
清末肄业江阴南菁书院,
后习医,曾至日本考察医学,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医学书局。
他所辑的《全汉三国晋
南北朝诗》,收作者七百余人,依时代分为十一集,总计五十四卷。
一九一六年上
海医学书局出版。

  〔10〕刘师培(1884—1919) 一名光汉,字申叔,江苏仪征人。

  清末曾参加同盟会的活动,常在《民报》发表鼓吹反清的文字;但后来为清朝
两江总督端方所收买,出卖革命党人。
入民国后,他又依附袁世凯,与杨度、孙毓
筠等人组织筹安会,竭力赞助袁世凯窃国称帝的阴谋。
他的著作很多,《中国中古
文学史》是他在民国初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时所编的讲义,后收入《刘申叔遗书》中。


  〔11〕《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曹操于汉献帝建
安十五年(210)下令“自明本志”,表白他自己并无篡汉的意思,内有“设使国家
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话。

  〔12〕《太平御览》卷四二五引谢承《后汉书》:“范丹姊病,往看之,姊设
食;丹以姊婿不德,出门留二百钱,姊使人追索还之,丹不得已受之。
闻里中刍藁
童仆更相怒曰:‘言汝清高,岂范史云辈而云不盗我菜乎?’丹闻之,曰:‘吾之
微志,乃在童竖之口,不可不勉。
’遂投钱去。
”按范丹(112—185),一作范冉,
字史云,后汉陈留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人。

  〔13〕曹操曾于建安十五年(210)、二十二年(217)下求贤令,又于建安十
九年(214)令有司取士毋废“偏短”,每次都强调以才能为用人的标准。
《魏书·
武帝纪》载建安十五年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若必廉士
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
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又裴
注引王沈《魏书》所载二十二年令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
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
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14〕“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见《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注引《英雄
记》载曹操《董卓歌》:“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
图命尽于园桑。
”按郑康成(127—200),名玄,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
汉经学家,其生存时代较曹操约早二十余年。

  〔15〕曹操的遗令,散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及其他古书中,严可均
缀合为一篇,收入《全三国文》卷三,其中有这样的话: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
舍中(按指诸妾)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也。
吾历宫所得绶(印绶),皆著藏中,
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16〕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晋代诗人。

他评曹操的话,见萧统《文选》卷六十《吊魏武帝文》:
  “彼裘绂于何有,贻尘谤于后王。
”唐代李善注:“言裘绂轻微何所有,而空
贻尘谤而及后王。

  〔17〕曹丕(187—226) 字子桓,曹操的次子(按操长子名昂字子修,随操
征张绣阵亡,故一般都以曹丕为操的长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废汉献帝自立为
帝,即魏文帝。
他爱好文学,创作之外,兼擅批评,所著《典论》,《隋书·经籍
志》著录五卷,已佚,严可均《全三国文》内有辑佚一卷。
其中《论文》篇论各种
文体的特征说: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又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18〕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
曾封东阿王,后封陈王,
死谥思,后世称陈思王。
他是建安时代重要诗人之一,流传下来的著作,以清代丁
晏所编的《曹集诠评》搜罗较为完备。

  〔19〕曹叡(204—239) 字元仲,曹丕的儿子,即魏明帝。

  〔20〕《文选》 南朝梁昭明太子箫统编选。
内选秦汉至齐梁间的诗文,共三
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分为六十卷。
曹丕《典论
·论文》,见该书第五十二卷。

  〔21〕“为艺术而艺术” 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戈蒂叶(T.Gautier)提出的一
种资产阶级文艺观点(见小说《莫班小姐》序)。
它认为艺术可以超越一切功利而
存在,创作的目的就在于艺术作品的本身,与社会政治无关。

  〔22〕文章事可以留名声于千载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
自传于后。

  〔23〕文章小道 曹植《与杨德祖(修)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
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
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
辞赋为君子哉!”
  〔24〕曹植早年以文才为曹操所爱,屡次想立他为太子;他也结纳杨修、丁仪、
丁廙等为羽翼,在曹操面前和曹丕争宠。
但他后来因为任性骄纵,失去了曹操的欢
心,终于未得嗣立。
到了曹丕即位以后,他常被猜忌,更觉雄才无所施展。
明帝时
又一再上表求“自试”,希望能够用他带兵去征吴伐蜀,建功立业,但他的要求也
未实现。

  〔25〕“建安七子” 这个名称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
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
应络觯搅蹊骞桑核蛊咦诱撸谘匏牛诖俏匏伲桃宰猿益髀砺
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后人据此便称孔融等为“建安七子”。
按孔融(153—2
08),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为北海相,太中大夫。
陈琳(?—217),
广陵(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司空(曹操)军谋祭酒。
王粲(177—217),山阳高
平(今山东邹县)人,曾任丞相(曹操)军谋祭酒、侍中。
徐干(171—217),北
海(今山东潍坊西南)人,曾任司空军谋祭酒、五官将(曹丕)文学。
阮瑀(?—
212),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曾任司空军谋祭酒。
应瑒(?—217),汝南
(今河南汝南)人,曾任丞相掾属、五官将文学。
刘桢(?—217),东平(今山东
东平)人,曾任丞相掾属。

  〔2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论孔融的文章说: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
所善,扬、班俦也。
”按“建安七子”中,陈琳等都是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