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听话的属
员,便纷纷大上其条陈。
久而久之,全如石沉大海。
我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聪明,
心里疑惑:莫非这许多条陈一无可取,还是他没有工夫看呢?但回想起来,我“上
去”(这是专门术语,小官进去见大官也)的时候,确是常见他正在危坐看条陈;
谈话之间,也常听到“我还要看条陈去”,“我昨天晚上看条陈”等类的话。
那究
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我正从他的条陈桌旁走开,跨出门槛,不知怎的忽蒙圣灵启示,恍然
大悟了——
  哦!原来他的“做官课程表”上,有一项是“看条陈”的。

  因为要“看”,所以要“条陈”。
为什么要“看条陈”?就是“做官”之一部
分。
如此而已。
还有另外的奢望,是我自己的胡涂!
  “于我来了一道光”,从此以后,我自己觉得颇聪明,近于老官僚了。
后来终
于被“孤桐先生”革掉,那是另外一回事。

  “看条陈”和“办教育”,事同一例,都应该只照字面解,倘再有以上或更深
的希望或要求,不是书呆子,就是不安分。

  我还要附加一句警告:倘遇漂亮点的当局,恐怕连“看漫谈”也可以算作他的
一种“做”——其名曰“留心教育”——
  但和“教育”还是没有关系的。

  九月四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八日《语丝》周刊第一五二期。

  〔2〕“世故的老人” 高长虹谩骂作者的话。

  〔3〕《教育漫谈》 原题《教育漫语》,徐祖正(当时北京大学教授)作,载
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三日、二十日《语丝》第一四四、一四五两期。
一九二七年八
月,把持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了加强对教育界的控制,强行把北京九所
国立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引起教育界的不满。
徐祖正的文章是对这件事发表
的议论。

  〔4〕“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语见《论语·卫灵公》,是孔丘的话。
“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语见《论语·宪问》,是孔丘同时人评论他的话。

  〔5〕再作冯妇 《孟子·尽心》:“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
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
之;其为士者笑之。
”后人称重操旧业为“再作冯妇”,就是根据这个故事。




                          革命时代的文学〔1〕

                   ——四月八日在黄埔军官学校〔2〕讲

  今天要讲几句的话是就将这“革命时代的文学”算作题目。
这学校是邀过我好
几次了,我总是推宕着没有来。
为什么呢?因为我想,诸君的所以来邀我,大约是
因为我曾经做过几篇小说,是文学家,要从我这里听文学。
其实我并不是的,并不
懂什么。
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
自然,
因为自己的嗜好,文学书是也时常看看的,不过并无心得,能说出于诸君有用的东
西来。
加以这几年,自己在北京所得的经验,对于一向所知道的前人所讲的文学的
议论,都渐渐的怀疑起来。
那是开枪打杀学生的时候〔3〕罢,文禁也严厉了,我想: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
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即使幸而不被杀,但天天呐喊,叫苦,
鸣不平,而有实力的人仍然压迫,虐待,杀戮,没有方法对付他们,这文学于人们
又有什么益处呢?
  在自然界里也这样,鹰的捕雀,不声不响的是鹰,吱吱叫喊的是雀;猫的捕鼠,
不声不响的是猫,吱吱叫喊的是老鼠;结果,还是只会开口的被不开口的吃掉。

学家弄得好,做几篇文章,也许能够称誉于当时,或者得到多少年的虚名罢,——
譬如一个烈士的追悼会开过之后,烈士的事情早已不提了,大家倒传诵着谁的挽联
做得好:这实在是一件很稳当的买卖。

  但在这革命地方的文学家,恐怕总喜欢说文学和革命是大有关系的,例如可以
用这来宣传,鼓吹,煽动,促进革命和完成革命。
不过我想,这样的文章是无力的,
因为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
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4〕,在文学中并无价
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

  为革命起见,要有“革命人”,“革命文学”倒无须急急,革命人做出东西来,
才是革命文学。
所以,我想:革命,倒是与文章有关系的。
革命时代的文学和平时
的文学不同,革命来了,文学就变换色彩。
但大革命可以变换文学的色彩,小革命
却不,因为不算什么革命,所以不能变换文学的色彩。
在此地是听惯了“革命”了,
江苏浙江谈到革命二字,听的人都很害怕,讲的人也很危险。
其实“革命”是并不
稀奇的,惟其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
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和猴子是没有大两样
的,人类和猴子是表兄弟。
”但为什么人类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因为
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
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
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
它们不但
不肯站起来,并且不肯讲话,因为它守旧。
人类就不然,他终于站起,讲话,结果
是他胜利了。
现在也还没有完。
所以革命是并不稀奇的,凡是至今还未灭亡的民族,
还都天天在努力革命,虽然往往不过是小革命。

  大革命与文学有什么影响呢?大约可以分开三个时候来说:
  (一)大革命之前,所有的文学,大抵是对于种种社会状态,觉得不平,觉得
痛苦,就叫苦,鸣不平,在世界文学中关于这类的文学颇不少。
但这些叫苦鸣不平
的文学对于革命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叫苦鸣不平,并无力量,压迫你们的人仍然不
理,老鼠虽然吱吱地叫,尽管叫出很好的文学,而猫儿吃起它来,还是不客气。

以仅仅有叫苦鸣不平的文学时,这个民族还没有希望,因为止于叫苦和鸣不平。

如人们打官司,失败的方面到了分发冤单的时候,对手就知道他没有力量再打官司,
事情已经了结了;所以叫苦鸣不平的文学等于喊冤,压迫者对此倒觉得放心。
有些
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
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没有什么声音了!至于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
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
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
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
他要反抗,他要复仇。
苏俄革命将起时,即有些这类的文学。
但也有例外,如波兰,
虽然早有复仇的文学〔5〕,然而他的恢复,是靠着欧洲大战的。





  (二)到了大革命的时代,文学没有了,没有声音了,因为大家受革命潮流的
鼓荡,大家由呼喊而转入行动,大家忙着革命,没有闲空谈文学了。
还有一层,是
那时民生凋敝,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守旧的人因为受
革命潮流的打击,气得发昏,也不能再唱所谓他们底文学了。
有人说:“文学是穷
苦的时候做的”,其实未必,穷苦的时候必定没有文学作品的,我在北京时,一穷,
就到处借钱,不写一个字,到薪俸发放时,才坐下来做文章。
忙的时候也必定没有
文学作品,挑担的人必要把担子放下,才能做文章;拉车的人也必要把车子放下,
才能做文章。
大革命时代忙得很,同时又穷得很,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斗争,
非先行变换现代社会底状态不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做文章;
  所以大革命时代的文学便只好暂归沉寂了。

  (三)等到大革命成功后,社会底状态缓和了,大家底生活有余裕了,这时候
就又产生文学。
这时候底文学有二:一种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