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为美国惠特曼、法国罗曼。罗兰、巴比塞等作家的作品作插图。

  一九三三年九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还出版过他的连环画《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和《没有字的故事》。

  〔5〕陀密埃(1808—1879)通译杜米埃,法国讽刺画家,擅长石版画。

  戈耶(1742—1828),西班牙讽刺画家,擅长铜版画。

  〔6〕耶稣的这段话,见《新约。马太福音》第十九章:“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

  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自选集》自序

  我做小说,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新青年》〔2〕上提倡“文学革命”〔3〕的时候的。

  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个革命的运动。

  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

  然而我那时对于“文学革命”,其实并没有怎样的热情。

  见过辛亥革命〔4〕,见过二次革命〔5〕,见过袁世凯称帝〔6〕,张勋复辟〔7〕,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上说,“鲁迅多疑”,是不错的,我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变化正未可限量呢。

  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就给了我提笔的力量。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8〕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提笔的呢?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

  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

  首先,就是为此。

  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

  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来结集起来的《呐喊》,一共有十四篇。

  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

  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

  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新的战友在那里呢?

  我想,这是很不好的。

  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不料这大口竟夸得无影无踪。

  逃出北京,躲进厦门,只在大楼上写了几则《故事新编》和十篇《朝花夕拾》。

  前者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后者则只是回忆的记事罢了。

  此后就一无所作,“空空如也”。

  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在我至今只有这五种,本可以顷刻读了的,但出版者要我自选一本集。

  推测起来,恐怕因为这么一办,一者能够节省读者的费用,二则,以为由作者自选,该能比别人格外明白罢。

  对于第一层,我没有异议;至第二层,我却觉得也很难。

  因为我向来就没有格外用力或格外偷懒的作品,所以也没有自以为特别高妙,配得上提拔出来的作品。

  没有法,就将材料,写法,都有些不同,可供读者参考的东西,取出二十二篇来,凑成了一本,但将给读者一种“重压之感”

  的作品,却特地竭力抽掉了。

  这是我现在自有我的想头的:

  “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10〕然而这又不似做那《呐喊》时候的故意的隐瞒,因为现在我相信,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是不会有这样的心境的了。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鲁迅于上海寓居记。

  BB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天马书店出版的《鲁迅自选集》。

  这本《自选集》内收《野草》中的七篇:《影的告别》、《好的故事》、《过客》、《失掉的好地狱》、《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淡淡的血痕中》;《呐喊》中的五篇:《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鸭的喜剧》;《彷徨》中的五篇:《在酒楼上》、《肥皂》、《示众》、《伤逝》、《离婚》;《故事新编》中的两篇:《奔月》、《铸剑》;《朝花夕拾》中的三篇:《狗。猫。鼠》、《无常》、《范爱农》。

  共计二十二篇。

  〔2〕《新青年》参看本卷第305页注〔16〕。

  《新青年》最初的编辑是陈独秀。

  在北京出版后,主要成员有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复、吴虞等。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新青年》团体逐渐发生分化。

  鲁迅是这个团体中的重要撰稿人。

  〔3〕“文学革命”指“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

  〔4〕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辛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很快就被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所窃夺。

  〔5〕二次革命一九一三年七月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

  因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而言,所以称为“二次革命”。

  它很快就被袁世凯扑灭。

  〔6〕袁世凯称帝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

  原为清朝大臣,他在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于一九一六年一月实行帝制,自称皇帝,定年号为“洪宪”;同年三月被迫撤销。

  〔7〕张勋复辟张勋(1854—1923),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

  一九一七年六月,他在任安徽督军时,从徐州带兵到北京,七月一日和康有为等扶植清废帝溥仪复辟,七月十二日即告失败。

  〔8〕“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原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八四七年七月十七日致友人弗里杰什。凯雷尼信中的话,鲁迅在《野草。希望》中曾引用。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见屈原《离骚》。

  鲁迅曾引用它作为《彷徨》的题辞。

  〔10〕这两句话,引自《呐喊。自序》。

  祝中俄文字之交〔1〕十五年前,被西欧的所谓文明国人看作半开化的俄国,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十五年以来,被帝国主义者看作恶魔的苏联,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

  这里的所谓“胜利”,是说:以它的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并且给与了读者许多有益的东西。

  它在中国,也没有出于这例子之外。

  我们曾在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2〕上,看见了《福尔摩斯包探案》〔3〕的变幻,又在《新小说》〔4〕上,看见了焦士威奴(JulesVerne)

  〔5〕所做的号称科学小说的《海底旅行》之类的新奇。

  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德(HARi*洌澹颍龋幔纾纾幔颍洌┑男说了,〔6〕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之缠绵和菲洲野蛮之古怪。

  至于俄国文学,却一点不知道,——但有几位也许自己心里明白,而没有告诉我们的“先觉”先生,自然是例外。

  不过在别一方面,是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