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一幅《骑士》也是藉里珂的,没有错吗?

  (二)第五期的插图《女》的雕刻家迈约尔,和第六期的插图《伦敦议事堂》和第九期的《勃吕舍勒法院》和《巴黎歌剧馆》的前后三个建筑家——伯黎,丕垒尔,喀尔涅——的西文名字叫怎么?

  陈德明。

  十七,四,五。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一日《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二号“自由问答”栏,在陈德明来信之后,原无标题。

  〔2〕陀拉克罗亚(F。Delacroix,1799—1863)通译德洛克洛瓦,法国浪漫主义画家。

  〔3〕藉里珂(Th。Géricàult,1791—1824)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

  〔4〕AristideMaillol阿里斯蒂德。迈约尔(1861—1944),法国画家、雕塑家。

  CharlesBarry,通译查尔斯。巴里(1795—1860),即来信中所询问的伯黎,英国建筑师,英国国会建筑的设计者。

  JoseffPoelaert,约瑟夫。丕垒尔(1817—1879),比利时建筑学家。

  CharlesGarnier,通译夏尔。迦尼埃(1825—1898),即来信中所询问的喀尔涅,法国建筑师,巴黎大歌剧院的设计者。
  备考:来信(柳无忌)

  素不相识,请恕冒昧通信之罪。

  为的是关于中国小说的一件事。

  在你的《小说史略》中,曾讲过明代的一部言情小说:《玉娇梨》,真如你所云,此书在中国虽不甚通行,在欧洲却颇有一时的运命。

  月前去访耶鲁大学的德文系主任,讲到歌德的事。

  他说:歌德曾批评过一部中国的小说,颇加称道;于是他就把校中“歌德藏书室”中的法德文译本的《玉娇梨》给我看。

  后来我又另在耶鲁图书馆中找到一册英译。

  在学问方面,欧美作者关于歌德已差不多考证无遗,——独有在这一方面,讲到《玉娇梨》的文字,尚付阙如。

  因此我想,倘使能将我国人所有讲及此书的材料,搜集整理一下,公诸欧美研究歌德的学者,也许可算一点贡献,虽是十分些微的。

  但是苦于学问不足,在此又无工具可用,竟无从入手。

  因此想到先生于中国小说,研究有素,未知能否示我一点材料;关于原书的确切年代,作者的姓名及生活,后人对于此书的记载及批评,为帮忙查考?

  此信拟由小峰先生转上,如能公开了,引起大众的兴趣,也是件“美德”。

  祝学安

  柳无忌上。

  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一月二十日《语丝》周刊第五卷第四十五期(衍期出版)“通讯”栏,在柳无忌来信之后。

  柳无忌,江苏吴江人,当时是美国耶鲁大学学生。

  〔2〕《玉娇梨》人情小说,清代张匀撰,旧刻本题“荑荻山人编次”,五卷,二十回。

  该书在一八二六年由法国人锐幕萨译成法文;次年,英国伦敦出版了英译本,德国司图嘉特出版了德译本。
  备考:来信(魏猛克)

  你肯回信,已经值得我们青年人感激,大凡中国的大文学家,对于一班无名小卒有什么询问或要求什么的信,是向来“相应不理”的。

  你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你对于美术的理论和今日世界美术之趋势,是知道得很清楚的,也不必谦让的。

  不过,你因见了我那篇谈萧伯纳的东西,就不“再来开口”

  了,却使我十分抱歉。

  萧,在幼稚的我,总疑心他有些虚伪,至今,我也还是这样想。

  讽刺或所谓幽默,是对付敌人的武器吧?劳动者和无产青年的热情的欢迎,不应该诚恳的接受么?

  当我读了你代萧辩护的文章以后,我便凭了一时的冲动,写出那篇也许可认为侮辱的东西。

  后来,在《现代》上看见你的《看萧和看萧的人们》,才知道你之喜欢萧,也不过“仅仅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一点警句”而已。

  你是中国文坛的老前辈,能够一直跟着时代前进,使我们想起了俄国的高尔基。

  我们其所以敢冒昧的写信请你写文章指导我们,也就是曾想起高尔基极高兴给青年们通信,写文章,改文稿。

  在识字运动尚未普及的中国,美术的力量也许较文字来得大些吧,而今日中国的艺坛,是如此之堕落,凡学美术的和懂得美术的人,可以不负起纠正错误的责任么?自然,以先生的地位,是不便参加一个幼稚的团体的战斗的,不过,我们希望你于“谈谈文学”之外,不要忘记了美术的重要才好。

  《论语》第十八期上有一张猛克的《鲁迅与高尔基》的插图,这张插图原想放进《大众艺术》〔10〕的,后来,被一位与《论语》有关系的人拿去发表,却无端加上“俨然”两字,这与作者的原意是相反的,为了责任,只好在这儿来一个声明。

  又要使你在百忙中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来读这封信,不觉得“讨厌”吗?

  祝你著安!

  一个你不认识的青年魏猛克上。

  六月三日。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六日上海《论语》半月刊第十九期,在魏猛克的“来信”之后,总题为《两封通信》。

  魏猛克,湖南长沙人,美术工作者。

  当时是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生。

  〔2〕萧即萧伯纳(G。B。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批评家。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

  早年参加过英国改良主义的政治组织费边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同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九三三年他来中国游历,于二月十二日抵香港,十七日到达上海。

  〔3〕我的为萧辩护指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萧伯纳颂》一文。

  该文后改题《颂萧》,收入《伪自由书》。

  〔4〕香港大学英国殖民当局于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在香港创办的综合大学。

  萧伯纳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三日在该校发表演说。

  〔5〕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主张降金的内奸,杀害岳飞的主谋。

  〔6〕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

  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和谋略的典型人物。

  〔7〕高尔基(M。A。YLT'XcP,1868—1936)苏联无产阶甲骷摇V谐て*小说《母亲》、《福玛。高尔杰耶夫》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8〕指魏猛克的漫画《鲁迅与高尔基》,画中鲁迅形象矮小,站在高大的高尔基身旁。

  这幅画后被李青崖标上“俨然”二字,发表在《论语》半月刊第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六月)上。

  〔9〕“再来开口”鲁迅的《萧伯纳颂》一文发表后,魏猛克曾在他编辑的美术小报《曼陀罗》上发表文章,嘲笑鲁迅是从“坟”里爬出来撰文欢迎萧伯纳的。

  后来魏猛克等举办美术展览会,写信请鲁迅给予支持,鲁迅在五月十三日的复信(已佚)中表示:自己不是学美术的,如果“再来开口”,就比从“坟”里爬出来还可笑。

  〔10〕《大众艺术》魏猛克等拟办的刊物,后未出版。
  备考:来信(章达生)

  最近在贵刊上得读某君攻讦复旦大学的杂感文〔4〕,我以为有许多地方失实,并且某君作文的动机太不纯正;所以我以复旦一学生的资格写这封信给先生,请先生们以正大公平的眼光视之;以第三者的态度(即不是袒护某君的态度),将他发表于卷末。

  复旦大学有同学一千余人,俨然一小社会,其中党派的复杂与意见的纷歧,自然是不能免掉的。

  目前正酝酿着暗潮,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但依据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手段,对于敌人不敲堂堂之鼓,也不揭出正正之旗,却欢喜用阴谋手段,借以排斥异己者。

  此番在贵刊投稿的一文,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