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高宗定都临安为第九第十种,即取《南烬纪闻》《窃愤录》及《续录》〔7〕而
小有删节,二书今俱在,或题辛弃疾〔8〕作,而宋人已以为伪书。卷末复有结论,
云“世之儒者谓高宗失恢复中原之机会者有二焉:建炎之初失其机者,潜善伯彦偷
安于目前误之也;绍兴之后失其机者,秦桧为虏用间误之也。失此二机,而中原之
境土未复,君父之大仇未报,国家之大耻不能雪,此忠臣义士之所以扼腕,恨不食
贼臣之肉而寝其皮也欤!”则亦南宋时桧党失势后士论之常套也。
※ ※ ※
〔1〕《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 即《青琐高议别集》,参看本卷第108页
注〔19〕。
〔2〕《流红记》 见《青琐高议》前集卷五。《赵飞燕外传》,见《青琐高议》
前集卷七,“外传”一作“别传”。《韩魏公》,见《青琐高议》后集卷二。《王
榭》,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
〔3〕《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一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日本有德
富苏峰成篑堂藏大字本《取经记》、三浦观树藏小字巾箱本《取经诗话》(后归大
仓喜七郎)。二者各有残缺。一九一六年我国有影印本。《大宋宣和遗事》,简称
《宣和遗事》,分元亨利贞四集,或前后二集。此书与《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均
出宋元间,撰者未详。
〔4〕《灯花婆婆》等十五种 参看本卷第16页注〔49〕。
〔5〕吕省元 疑即吕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大事记讲义》:
“宋吕中撰,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
书,徙肇庆教授。”
〔6〕剽取之书当有十种 这十种书大约是《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九朝编年
备要》、《钱塘遗事》、《宾退录》、《建炎中兴记》、《皇朝大事记讲义》、
《南烬纪闻》、《窃愤录》、《窃愤续录》、《林灵素传》。
〔7〕《南烬纪闻》 一卷。《窃愤录》、《续录》,各一卷。二书皆记述宋徽、
钦二帝被掳北行之事。
〔8〕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安抚使,主张积极抗金。撰有词集《稼轩
长短句》等。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宋之说话人,于小说及讲史皆多高手(名见《梦粱录》及《武林旧事》),而
不闻有著作;元代扰攘,文化沦丧,更无论矣。日本内阁文库藏至治(一三二一—
—一三二三)间新安虞氏刊本全相(犹今所谓绣像全图)平话五种〔1〕,曰《武王
伐纣书》,曰《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曰《秦并六国》,曰《吕后斩韩信前汉
书续集》,曰《三国志》,每集各三卷(《斯文》第八编第六号,盐谷温《关于明
的小说“三言”》),今惟《三国志》有印本(盐谷博士影印本及商务印书馆翻印
本),他四种未能见。其《全相三国志平话》分为上下二栏,上栏为图,下栏述事,
以桃园结义始,孔明病殁终。而开篇亦先叙汉高祖杀戮功臣,玉皇断狱,令韩信转
生为曹操,彭越为刘备,英布为孙权,高祖则为献帝,立意与《五代史平话》无异。
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如述“赤壁鏖兵”云:
却说武侯过江到夏口,曹操舡上高叫“吾死矣!”众军曰,“皆是蒋干。”众
官乱刀锉蒋干为万段。曹操上舡,荒速夺路,走出江口,见四面舡上,皆为火也。
见数十只舡,上有黄盖言曰,“斩曹贼,使天下安若太山!”曹相百官,不通水战,
众人发箭相射。却说曹操措手不及,四面火起,前又相射。曹操欲走,北有周瑜,
南有鲁肃,西有陵统甘宁,东有张昭吴苞,四面言杀。史官曰:“倘非曹公家有五
帝之分,孟德不能脱。”曹操得命,西北而走,至江岸,众人撮曹公上马。却说黄
昏火发,次日斋时方出,曹操回顾,尚见夏口舡上烟焰张天,本部军无一万。曹相
望西北而走,无五里,江岸有五千军,认得是常山赵云,拦住,众官一齐攻击,曹
相撞阵过去。……
至晚,到一大林。……曹公寻滑荣路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将拦
住。曹相用美言告云长,“着操亭侯有恩。”关公曰:“军师严令。”曹公撞阵却
过。说话间,面生尘雾,使曹公得脱。关公赶数里复回,东行无十五里,见玄德,
军师。是走了曹贼,非关公之过也。言使人小着玄德(案此句不可解)。众问为何。
武侯曰,“关将仁德之人,往日蒙曹相恩,其此而脱矣。”关公闻言,忿然上马,
告主公复追之。玄德曰,“吾弟性匪石,宁奈不倦。”军师言,“诸葛赤(亦?)
去,万无一失。”……
(卷中十八至十九页)
观其简率之处,颇足疑为说话人所用之话本,由此推演,大加波澜,即可以愉
悦听者,然页必有图,则仍亦供人阅览之书也。余四种恐亦此类。
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
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东坡(《志林》六)谓“王彭尝
云,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
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在瓦舍,“说三分”为说话之一专科,与
“讲《五代史》”并列(《东京梦华录》五)。
金元杂剧亦常用三国时事,如《赤壁鏖兵》《诸葛亮秋风五丈原》《隔江斗智》
《连环计》《复夺受禅台》〔2〕等,而今日搬演为戏文者尤多,则为世之所乐道可
知也。其在小说,乃因有罗贯中本而名益显。
贯中,名本,钱唐人(明郎瑛《七修类稿》二十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
十五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十一),或云名贯,字贯中(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一百七十七),或云越人,生洪武初(周亮工《书影》),盖元明间人(约一三三
○——一四○○)。所著小说甚夥,明时云有数十种(《志余》),今存者《三国
志演义》之外,尚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传》
等;亦能词曲,有杂剧《龙虎风云会》〔3〕(目见《元人杂剧选》)。然今所传诸
小说,皆屡经后人增损,真面殆无从复见矣。
罗贯中本《三国志演义》〔4〕,今得见者以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刊本为最
古,全书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回,题曰“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祭天地桃园结义”,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计取石头城”,
凡首尾九十七年(一八四——二八○)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5〕
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论断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6〕语,且更盛
引“史官”及“后人”诗。然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湅
J〔7〕(《五杂组》十五)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8〕(《丙辰札记》)
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
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如叙羽
之出身丰采及勇力云:
……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
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似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某也。”绍回见居何职。瓒曰,“跟随刘
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
言。与我乱棒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广学;试
教出马,如其不胜,诛亦未迟。”……关某曰,“如不胜,请斩我头。”操教酾热
酒一杯,与关某饮了上马。关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
马。众诸侯听得寨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却
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