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都答应了,又叹一口气,道:“莫像丹朱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旱地上要撑船,
在家里又捣乱,弄得过不了日子,这我可真看的不顺眼!”
“我讨过老婆,四天就走,”禹回答说。“生了阿启,也不当他儿子看。所以
能够治了水,分作五圈,简直有五千里,计十二州,直到海边,立了五个头领,都
很好。只是有苗可不行,你得留心点!”
“我的天下,真是全仗的你的功劳弄好的!”舜爷也称赞道。
于是皋陶也和舜爷一同肃然起敬,低了头;退朝之后,他就赶紧下一道特别的
命令,叫百姓都要学禹的行为,倘不然,立刻就算是犯了罪。
这使商家首先起了大恐慌。但幸而禹爷自从回京以后,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
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时候的穿
著,是要漂亮的。所以市面仍旧不很受影响,不多久,商人们就又说禹爷的行为真
该学,皋爷的新法令也很不错;终于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飞来凑热闹了。
〔40〕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作。
〔1〕本篇在收入本书之前,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
〔2〕“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语出《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
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汉代孔安国注:“割,害也。”“怀,包;襄,上也。”
意思是说:洪水为害,浩浩荡荡地包围着山并且淹上了部分的丘陵。
〔3〕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号有虞氏,通虫虞舜。相传尧时洪水汜滥,舜
继位后,命禹治水,才将水患平息。
〔4〕关于鲧治水的故事,《史记·夏本纪》中有如下记载:“当帝尧之时,鸿
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
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
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
诛为是。”按“殛”通常解作“诛”的意思,但《尚书·舜典》孔颖达疏则以为
“流”、“放”、“窜”、“殛”“俱是流徙”;照这说法,则鲧是被流放到羽山
后死在那里的。
〔5〕禹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建立者。《史记·夏本纪》说禹“名曰文
命”,在他的父亲鲧被殛以后,奉命治水:“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
之事(按即治水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
曰:‘嗟,然!’命禹:‘女(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
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关于他治水事迹的传说,在《尚书》、
《孟子》及其他先秦古籍中多有记述。
〔6〕本篇作为插曲所写的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的活动,是对一九三二
年十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刘复、徐炳昶、马衡等三十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
平为“文化城”一事的讽刺。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我国东北,华北也正在危
殆中;国民党政府实行投降卖国政策,抛弃东北之后,又准备从华北撤退,已开始
准备把可以卖钱的古文物从北平搬到南京。江瀚等想阻止古文物南移,可是他们竟
以当时北平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没有重要性为理由,提出请国民党政府从北平撤除军
备,把它划为一个不设防的文化区域的极为荒谬的主张。他们在意见书中说,北平
有很多珍贵文物,它们都“是国家命脉,国民精神寄托之所在……是断断不可以牺
牲的”。又说:“因为北平有种种文化设备,所以全国各种学问的专门学者,大多
荟萃在北平……一旦把北平所有种种文化设备都挪开,这些学者们当然不免要随着
星散。”要求“政府明定北平为文化城,将一切军事设备,挪往保定。”(见一九
三二年十月六日北平《世界日报》)这实际上适应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同
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政策的“理论”如出一辙。当时国民党政府虽未公开定北平为
“文化城”,但后来终于拱手把它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古文物的大部分则在一九
三三年初分批运往南京。作者在“九一八”后至他逝世之间,曾写过不少杂文揭露
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卖国主义,对所谓“文化城”的主张也在当时的一篇杂文里讽刺
过(参看《伪自由书·崇实》)。本篇在“文化山”的插曲中所讽刺的就是江瀚等
的呈文中所反映的那种荒谬言论,其中几个所谓学者,是以当时文化界一些具有代
表性的人物为模型的。例如“一个拿拄杖的学者”,是暗指“优生学家”潘光旦。
潘曾根据一些官僚地主家族的家谱来解释遗传,著有《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等书;
他的这种“学说”和欧美国家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关于人种的“学说”是同一类东西。
又如鸟头先生,是暗指考据学家顾颉刚,他曾据《说文解字》对“鲧”字和“禹”
字的解释,说鲧是鱼,禹是蜥蜴之类的虫(见《古史辨》第一册六三、一一九页)。
“鸟头”这名字即从“顾”字而来;据《说文解字》,顾字从页雇声,雇是鸟名,
页本义是头。顾颉刚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歌谣研究会工作,搜集苏州歌谣,出版过
一册《吴歌甲集》,所以下文说鸟头先生“另去搜集民间的曲子了”。
〔7〕奇肱国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
有阴有阳,乘文马。”郭璞注:“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
〔8〕古貌林英语Good morning的音译,意为“早安”。〔9〕好杜有图英语Ho
w doyou do的音译,意为“你好”。
〔10〕OK美国式的英语:“对啦。”
〔11〕太上皇指舜的父亲瞽叟。《史记·五帝本纪》说:“虞舜者名曰重华;
重华父曰瞽叟。……舜父瞽叟顽。”“顽”是愚妄无知的意思。《尚书·大禹谟》
孔氏传有舜“能以至诚感顽父”,使其“信顺”的话。
〔12〕“禺”《说文解字》:“禺,母猴属。”清代段玉裁注引郭璞《山海经》
注说:“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据《说文》,“禹”字笔画较“禺”字简单,
所以这里说“禹”是“禺”的简笔字。
〔13〕皋陶传说是舜的臣子。《尚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
寇贼奸宄,汝作士。’”“士”,真管狱讼的官。按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时,顾
颉刚曾于七月中由杭州致书鲁迅,说鲁迅在文字上侵害了他,“拟于九月中回粤后
提起诉讼,听候法律解决。”要鲁迅“暂勿离粤,以俟开审。”鲁迅当时答复他:
“请即就近在浙起诉,尔时仆必到杭,以负应负之责。”这里鸟头先生与乡下人的
对话,隐指此事。参看《三闲集·答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14〕简放古代君主任命高级官员。简指授官的简册。(在清代则称由特旨任
命道府以上外官为简放。)
〔15〕从冀州启节《尚书·禹贡》叙“禹别九州”,首举冀州。孔颖达疏:
“冀州,尧所都也。诸州冀为其先,治水先从冀起。”又《史记·夏本纪》也说:
“禹行自冀州始。”按冀州为古九州之一,约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山
东黄河以北地区。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在冀州境内,故下文又说“冀州的帝
都”。启节,指旧时高级官员启程、出发。节,古代使者及特派官员出行时所持的
信物。
〔16〕《神农本草》是我国最古的记载药物的专书。其成书年代不可确考,当
是秦汉间人托神农之名而作。
〔17〕维他命W维他命是Vitamin的音译,现在通称维生素。但并未发现维他命
W。下文的瘰疬病,中医病名,主要指颈部淋巴结核一类疾病;而因缺碘所致的甲状
腺肿大(俗虫大脖子)叫“瘿”,不叫瘰疬。这里是讽刺当时一些所谓学者的无知
妄说。
〔18〕“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林语堂一派人提倡的所谓
“语录体”小品文的模拟;林语堂主张的所谓“语录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
“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见《论语》第三十期《答周劭论语录体写
法》),基本上还是文言。这是一种变相的复古主义。其次,这段话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