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罢。
但我敢断言,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
也已经无以复加了。
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
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
② 林语堂(1895—1976) 福建龙溪人,作家。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曾任
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语丝》撰稿人之一。
当
时与鲁迅有交往,后因立场志趣日益歧异而断交。
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编《论语》、
《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以自由主义者的姿态,提倡“性灵”、“幽默”,
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粉饰太平。
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第五十七期发
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其中说“‘费厄泼赖’
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也只好努力鼓励,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
到‘费厄’,惟有时所谓不肯‘下井投石’即带有此义。
骂人的人却不可没有这一
样条件,能驾人,也须能挨骂。
且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施攻击,因为我们所攻击的在
于思想非在人,以今日之段祺瑞、章士钊为例,我们便不应再攻击其个人。
”
③ “费厄泼赖” 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所用的术
语,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
英国资产阶级曾有人提倡将这种
精神用于社会生活和党派斗争中,认为这是每一个资产阶级绅士应有的涵养和品德,
并自称英国是一个费厄泼赖的国度。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用以掩盖自己的
丑恶和麻痹人民群众的一个漂亮口号。
④ “义角” 即假角。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
十二月十二日)《闲话》中攻击鲁迅说:“花是人人爱好的,魔鬼是人人厌恶的。
然而因为要取好于众人,不惜在花瓣上加上颜色,在鬼头上装上义角,我们非但觉
得无聊,还有些嫌它肉麻。
”意思是说:鲁迅的文章为读者所欢迎,是因为鲁迅为
了讨好读者而假装成一个战斗者。
⑤ 指吴稚晖、周作人、林语堂等人。
吴稚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京报
副刊》发表的《官欤——共产党欤——吴稚晖欤》一文中说:现在批评章士钊,
“似乎是打死老虎”。
周作人在同月七日《语丝》五十六期的《失题》中则说:
“打‘落水狗’(吾乡方言,即‘打死老虎’之意)也是不大好的事。
……一旦树
倒猢狲散,更从哪里去找这班散了的,况且在平地上追赶猢狲,也有点无聊卑劣。
”
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赞同周作人的意
见,认为这正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
⑥ “中庸之道” 儒家学说。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宋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⑦ 康党 指曾经参加和赞成康有为等发动变法维新的人。
革党,即革命党,
指参加和赞成反清革命的人。
⑧ “以人血染红顶子” 清朝官服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顶子来区分官阶的
高低,最高的一品官是用红宝石或红珊瑚珠作帽顶子。
清末的官僚和绅士常用告密
和捕杀革命党人作为升官的手段,所以当时有“以人血染红顶子”的说法。
⑨ “咸与维新” 语见《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
咸与维新。
”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的机会。
这里指辛亥革
命时革命派与反动势力妥协,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机的现象。
⑩ 二次革命 指一九一三年七月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
与辛亥革
命相对而言,故称“二次革命”。
在讨袁军发动之前和失败之后,袁世凯曾指使他
的走狗杀害了不少革命者。
⑾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一九○四年留学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
一九○六年春回国,一九○七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师范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
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
徐锡麟起事失败后,她于同年七月十三日被清政府逮
捕,十五日凌晨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⑿ 王金发(1882—1915) 浙江嵊县人,原是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的首领,
后加入光复会。
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二次革命后于一九一五年七月被
袁世凯的走狗浙江都督朱瑞杀害于杭州。
⒀ 谋主 据本文所述情节,是指当时绍兴的大地主章介眉。
他在作浙江巡抚
增韫的幕僚时,极力怂恿掘毁西湖边上的秋瑾墓。
辛亥革命后因贪污纳贿、平毁秋
墓等罪被王金发逮捕,他用“捐献”田产等手段获释。
脱身后到北京任袁世凯总统
府的秘书,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捐献”的田产即由袁世凯下令发还,
不久他又参与朱瑞杀害王金发的谋划。
按秋瑾案的告密者是绍兴劣绅胡道南,他在
一九○八年被革命党人处死。
⒁ 模范的名城 指无锡。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七期(一九二
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发表的《闲话》中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
⒂ 杨荫榆(?—1938) 江苏无锡人,曾留学美国,一九二四年任北京女子
师范大学校长。
她依附北洋军阀,压迫学生,是当时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
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⒃ “犯而不校” 这是孔丘弟子曾参的话,见《论语·泰伯》。
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摩西的话,见《旧约·申命记》:“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⒅ “投石下井” 俗作“落井下石”,语出唐代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
焉者,皆是也。
”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
中说:“不肯下井投石即带有费厄泼赖之意”。
⒆ “请君入瓮” 是唐朝酷吏周兴的故事,见《资治通鉴》卷二○四则天后
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崔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
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
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
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服罪。
”
⒇ “党同伐异” 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意思是纠合同伙,攻击异己。
陈西滢曾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闲话》
中用此语影射攻击鲁迅:“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
……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
凡是异党,什么都是坏的。
”同时又标榜他们自己:“在‘党同伐异’的社会里,
有人非但攻击公认的仇敌,还要大胆的批评自己的朋友。
”
“婆理” 对“公理”而言,陈西滢等人在女师大风潮中,竭力为杨荫榆辩
护,后又组织“教育界公理维持会”,反对女师大复校。
这里所说的“绅士们”,
即指他们。
参看《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22) 清流 指东汉末年的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
他们联
合起来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于汉桓帝延熹九年(166)为宦官所诬陷,
以结党为乱的罪名遭受捕杀,十余年间,先后四次被杀戮、充军和禁锢的达七八百
人,史称“党锢之祸”。
东林,指明末的东林党。
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等。
他们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时政,批评人物,对舆论影响很大。
在朝的一
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也和他们互通声色,形成了一个以上层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