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
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
于是学
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真是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过是“照这样”——做下去,
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
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
——自然,请高等批评家梁实秋先生来说,
恐怕是不通的,但我是就世俗一般而言,所以也姑且从俗。
这一类文章,立意当然要清楚的,什么意见,倒在其次。
譬如说,做《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罢,从正面说,发挥“其器不利,则工事不善”固可,即从
反面说,偏以为“工以技为先,技不纯,则器虽利,而事亦不善”也无不可。
就是
关于皇帝的事,说“天皇圣明,臣罪当诛”固可,即说皇帝不好,一刀杀掉也无不
可的,因为我们的孟夫子有言在先,“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⑨,现在我们
圣人之徒,也正是这一个意思儿。
但总之,要从头到底,一层一层说下去,弄得明
明白白,还是天皇圣明呢,还是一刀杀掉,或者如果都不赞成,那也可以临末声明:
“虽穷淫虐之威,而究有君臣之分,君子不为已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这
样的做法,大概先生也未必不以为然,因为“中庸”⑩也是我们古圣贤的教训。
然而,以上是清朝末年的话,如果在清朝初年,倘有什么人去一告密,那可会
“灭族”也说不定的,连主张“放诸四裔”也不行,这时他不和你来谈什么孟子孔
子了。
现在革命方才成功,情形大概也和清朝开国之初相仿。
(不完)
这是“夜记”之五的小半篇。
“夜记”这东西,是我于一九二七年起,想将偶
然的感想,在灯下记出,留为一集的,那年就发表了两篇⑾。
到得上海,有感于屠
戮之凶,又做了一篇半,题为《虐杀》,先讲些日本幕府的磔杀耶教徒⑿,俄国皇
帝的酷待革命党之类的事。
但不久就遇到了大骂人道主义的风潮⒀,我也就借此偷
懒,不再写下去,现在连稿子也不见了。
到得前年,柔石要到一个书店⒁去做杂志的编辑,来托我做点随随便便,看起
来不大头痛的文章。
这一夜我就又想到做“夜记”,立了这样的题目。
大意是想说,
中国的作文和做人,都要古已有之,但不可直钞整篇,而须东拉西扯,补缀得看不
出缝,这才算是上上大吉。
所以做了一大通,还是等于没有做,而批评者则谓之好
文章或好人。
社会上的一切,什么也没有进步的病根就在此。
当夜没有做完,睡觉
去了。
第二天柔石来访,将写下来的给他看,他皱皱眉头,以为说得太噜苏一点,
且怕过占了篇幅。
于是我就约他另译一篇短文,将这放下了。
现在去柔石的遇害,已经一年有余了,偶然从乱纸里检出这稿子来,真不胜其
悲痛。
我想将全文补完,而终于做不到,刚要下笔,又立刻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所谓“人琴俱亡”⒂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现在只将这半篇附录在这里,以
作柔石的记念。
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之夜,记。
※ ※ ※
①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②常燕生参看本卷第58页注⑥。
他是《长夜》的经常撰稿人,在该刊第三期
(一九二八年五月)发表的《越过了阿Q的时代以后》中说:“鲁迅及其追随者,都
是思想已经落后的人。
”又说:“鲁迅及其追随者在此后十年之中自然还应该有他
相当的位置。
”《长夜》,文艺半月刊,国家主义派分子左舜生等主办,一九二八
年四月在上海创刊,同年五月停刊,共出四期。
③指常燕生的《挽狂飙》一文。
参看《三闲集·吊与贺》。
④陈源的批评法参看本卷第113页注⑧。
⑤“汲汲乎殆哉”语出《孟子·万章上》:
“天下殆哉,岌岌乎!”
⑥五色旗参看本卷第58页注④。
⑦刘大杰的文章题为《呐喊与彷徨与野草》,刊于《长夜》第四期(一九二八
年五月)。
其中说:“鲁迅的发表《野草》,看去似乎是到了创作的老年了。
作者
若不想法变换变换生活,以后恐怕再难有较大的作品罢。
我诚恳地希望作者,放下
呆板的生活,(不要开书店,也不要作教授)提起皮包,走上国外的旅途去,好在
自己的生活史上,留下几页空白的地方。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
文学史家。
当时是《长夜》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⑧《马氏文通》清代马建忠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有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
书。
《文章作法》,夏丐尊、刘薰宇合编,一九二六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⑨“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语见《孟子·梁惠王》,“独夫”原作“一
夫”。
⑩“中庸”语见《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据宋代朱熹
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
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⑾指收入《三闲集》中的《怎么写》和《在钟楼上》二文。
⑿日本幕府的磔杀耶教徒十六世纪天主教传入日本后,迅速传布全国。
当时统
治日本的江户幕府(1603~1867)害怕教徒联合反抗,于一六一一年下令禁教,并
用酷刑杀害教士和教徒。
一六三七年岛原的天主教徒起义,幕府曾调动十余万军队
进行镇压,杀万余人。
幕府,一一九二年至一八六七年日本封建时代的中央军事独
裁政权。
⒀大骂人道主义的风潮一九二八年上半年,创造社主办的《文化批判》、《创
造月刊》上连续发表《艺术与社会生活》、《人道主义者怎样地防卫着自己?》、
《“除掉”鲁迅的“除掉”!》、《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等文,将鲁迅作为“人
道主义者”进行了错误的批评。
⒁指上海明日书店。
这里所说的杂志,后来没有出版。
⒂“人琴俱亡”晋代王徽之(字子猷)悼念王献之(字子敬)的故事,见《世
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
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
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
良久,月余亦卒。
”
。。
长明灯〔1〕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
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他罢!”
但当然并不是全屯的人们都如此。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
黄历〔2〕,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宜出行”;倘没有写,出去也须先走喜神方,迎
吉利。不拘禁忌地坐在茶馆里的不过几个以豁达自居的青年人,但在蛰居人的意中
却以为个个都是败家子。
现在也无非就是这茶馆里的空气有些紧张。
“还是这样么?”三角脸的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他熄掉他’。眼光也越加发
闪了。见鬼!这是我们屯上的一个大害,你不要看得微细。我们倒应该想个法子来
除掉他!”
“除掉他,算什么一回事。他不过是一个……。什么东西!造庙的时候,他的
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不肖子孙?我们上县去,送他忤
逆!”阔亭捏了拳头,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一只斜盖着的茶碗盖子也噫的一声,
翻了身。
“不成。要送忤逆,须是他的父母,母舅……”方头说。
“可惜他只有一个伯父……”阔亭立刻颓唐了。
“阔亭!”方头突然叫道。“你昨天的牌风可好?”
阔亭睁着眼看了他一会,没有便答;胖脸的庄七光已经放开喉咙嚷起来了:
“吹熄了灯,我们的吉光屯还成什么吉光屯,不就完了么?老年人不都说么:
这灯还是梁武帝〔3〕点起的,一直传下来,没有熄过;连长毛〔